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粹漆藝聯袂傳統文化,青年匠人“玩轉”工美創新

發布時間:2022-12-02 16:5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這是一組看過一眼便會(hui) 令人引發無限想象的作品。3件作品都形似“長頸大肚”的酒器,又似一顆種子,外形飽滿,彎曲向上的細長“瓶頸”恰似正在努力生長的芽,整體(ti) 造型動感十足。作品通體(ti) 亮黑,還原的是大漆最原始的本色。“這組漆立體(ti) 作品叫《甘露》,靈感來自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雨水和芒種,我希望通過這組作品展現出這3個(ge) 節氣所蘊含的蓬勃生機以及人與(yu) 自然的和諧統一。”在中國青年報“溫暖一平方”直播間,作品的作者、天津工業(ye) 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祝偉(wei) 傑講述起《甘露》背後的故事。

  2022年年初,本科即將畢業(ye) 的祝偉(wei) 傑感到些許壓抑,原因是他的畢業(ye) 設計陷入停滯狀態,作品設計了一組又一組,但都不滿意。2月4日立春那天的晚上,祝偉(wei) 傑收看了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hui) 的開幕式直播,並被開幕式開頭那段僅(jin) 有幾分鍾的“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深深震撼了。安靜而極富張力的畫麵配合著各個(ge) 節氣的名字和相關(guan) 詩句一幕幕印在了他的腦海裏,那一刻,他知道自己找到了想要的靈感。

  “《甘露》這組作品是以造型和結構的功能合理性為(wei) 前提,將立春、雨水、芒種的節氣符號與(yu) 線的曲直相結合,創造出的具有獨特意味的夾紵漆立體(ti) 酒器設計。我以仿生理念為(wei) 核心,選取植物的種子、枝葉等為(wei) 原型進行設計,使作品中酒器的造型更為(wei) 多變,更富有平衡感、動態感,每件獨立的個(ge) 體(ti) 上都有閃光之處。”祝偉(wei) 傑說,漆器的優(you) 美線條、器物的實用功能、質樸的自然之美,是他想要融合進作品的重要元素,這種融合是自然包容萬(wan) 物的體(ti) 現,而二十四節氣正是人們(men) 在探索、思考自然後的偉(wei) 大成果。

  祝偉(wei) 傑認為(wei) ,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浪漫、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和鮮活的生活方式。傳(chuan) 統文化是具有蓬勃生機、深邃智慧、偉(wei) 大追求的文明結晶,是具有時代價(jia) 值的思想源泉。“中國傳(chuan) 統裝飾紋樣、圖案、壁畫等具象元素,還有詩詞古韻等抽象元素都是非常適合進行漆藝創作的題材。然而現在的我也僅(jin) 僅(jin) 了解到九牛一毛,我覺得正是這種不斷探索下去的好奇心以及不斷發現更多寶藏的驚喜感支持著我不斷地學習(xi) 、創作,這也是傳(chuan) 統文化題材吸引我的最大原因。”

  對於(yu) 漆藝與(yu) 傳(chuan) 統文化的熱愛促使祝偉(wei) 傑不斷拓展其創作的邊界,而當談到技藝的學習(xi) ,他說要感謝一個(ge) 人,那就是他的研究生導師鄭勇。

  出生於(yu) 1987年的鄭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青年匠人。從(cong) 小愛玩泥巴的他在村中的磚瓦窯廠裏度過了快樂(le) 的童年。2005年,鄭勇考入天津工業(ye) 大學學習(xi) 工藝美術,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他留在母校任教,帶領更多年輕人走進工藝美術的殿堂。

  如今鄭勇專(zhuan) 攻的方向類別是“陶胎漆器”。“顧名思義(yi) ,陶胎漆器由陶瓷和生漆兩(liang) 種材料組成。陶瓷、大漆、水墨是中國傳(chuan) 統三大工藝美術,是我們(men) 的國粹。陶胎漆器則是通過陶瓷的可塑性和生漆的黏合性能,將兩(liang) 種介質結合在一起。”鄭勇說,這種結合讓勞動人民的智慧與(yu) 藝術家的獨特匠心在同一件器物上得到完美的展現。

  鄭勇向記者展示了其陶胎漆器作品《寒鬆鶴夢:蒔繪高古黃釉大盤》。隻見在古法燒製的黃釉盤中心,數隻丹頂鶴,在黑色釉底繪就的夜空下,翩翩飛舞,生機盎然而富有禪意。鄭勇說,代表健康長壽的仙鶴、寓意多子多福的葡萄、象征高潔典雅的蓮花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元素,都是他日常創作中的重要題材。而在技藝方麵,他堅持在傳(chuan) 統工藝基礎上進行創新。“陶瓷的釉料包括灰釉、土釉、礦石釉,在創作時,我堅持使用傳(chuan) 統天然釉料,在釉料配比上進行嚐試創新,調製出各種我想要的新釉色。”

  “首先是尊重,不能剝離傳(chuan) 統。同時在創新中不可一味地追求現代,不能丟(diu) 失識別性,要凸顯本民族的符號。”這是鄭勇在進行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統技藝創新時秉持的原則。

  身為(wei) 人師的鄭勇還繼承了師徒製的教學方法。“(教授技藝)不像理論課,很多技藝、技巧和絕活,需要靠口傳(chuan) 心授,以示範的方式進行傳(chuan) 承。所以在教學時,我會(hui) 更多地在實際操作中,把這些技藝傳(chuan) 授給學生,讓學生直接、快速地掌握技巧。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正是師徒製學習(xi) 的特點,而且一旦在實踐中出現了任何問題,也可以立刻得到解決(jue) ,進而幫助學生精益求精。”鄭勇說。

  祝偉(wei) 傑告訴記者,“鄭老師對於(yu) 我而言亦師亦友。他會(hui) 一直關(guan) 注我們(men) 的進步,也很清楚我們(men) 的水平,並對我們(men) 始終保持更高的要求”。

  在天津工業(ye) 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陳傑看來,鄭勇老師在不斷追求藝術上精進的同時,也期待著他的學生能走好腳下的藝術之路。陳傑說,他將帶著這份期待,創作出更多令自己滿意也被鄭老師認可的作品。“最近,我的一組由鄭勇老師指導的陶胎漆器作品《梅蘭(lan) 竹菊》將參加由中國青年報社舉(ju) 辦的‘傳(chuan) 承·時節’學校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成果展覽活動,希望到時能讓更多的朋友感受到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漆藝的魅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