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新絲路”撬動區域發展新活力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文淩 通訊員 張偉(wei) 明
自2021年12月3日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以來,“發展”便跟隨著鐵路,從(cong) 雲(yun) 南省會(hui) 城市昆明向南延伸,帶領著電氣化、數字化、智能化翻山越嶺,穿山過寨,直達老撾萬(wan) 象。
一年來,水果、化肥、橡膠、鮮花、空調、電子產(chan) 品、通信器材以及熙來攘往的遊客在1035公裏的鐵路線上流動。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及西北西南等地區相繼開行中老鐵路跨境貨物列車,全國25個(ge) 省(區、市)的企業(ye) 通過這條鋼鐵“新絲(si) 路”開展進出口貿易,出口貨物到達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ya) 、新加坡等東(dong) 南亞(ya) 國家。
“中老鐵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和作為(wei) 國家大通道的戰略意義(yi) 更加凸顯。”雲(yun) 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副主任王建新說。
一年來客貨運輸量超過預期
12月2日,雲(yun) 南發布了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一年取得的成績:
累計發送旅客850萬(wan) 人次,累計運輸貨物超千萬(wan) 噸,其中,跨境貨物超190萬(wan) 噸,國際貨運總值突破百億(yi) 元;
2022年1至10月,全國經中老鐵路進出口115.9億(yi) 元人民幣。其中,出口86億(yi) 元人民幣,進口29.9億(yi) 元人民幣;
中老鐵路國際貨運列車開行數量從(cong) 首月78列增長至目前累計開行超2800列,開行頻次日均8列左右;
運輸貨物從(cong) 化肥、橡膠、百貨增加到光伏產(chan) 品、通信器材、機械等1200多個(ge) 品種;
整體(ti) 通關(guan) 時間從(cong) 40多個(ge) 小時縮減至5小時以內(nei) 。
今年2月11日,雲(yun) 南印發了《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維護好運營好中老鐵路開發好建設好中老鐵路沿線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王建新指出,高位統籌的《三年行動計劃》,保障了中老鐵路“運行順暢,成效顯著”。
這些成績遠遠超過了許多人的預期。
“剛開始預計一周頂多也就兩(liang) 列,而現在每天6至7對以上。”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昆明局集團公司”)磨憨站站長周明波介紹道。
“我們(men) 原來計劃將中老鐵路作為(wei) 備用線路,但8個(ge) 月後,從(cong) 廣東(dong) 經中老鐵路運往東(dong) 南亞(ya) 的業(ye) 務量就占了公司的一半”。昆明鐵定達物流公司營總監羅熾堯說。
國內(nei) 許多企業(ye) 看中的是中老鐵路“通關(guan) 快、貨損低、運點準、省時間”的特點。
向老撾、緬甸、泰國等國家出口布匹、紡織等原材料的上海仁承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從(cong) 中老國際貨物列車開通的首趟,就開始發運貨物。該公司昆明公司負責人楊傑介紹,從(cong) 昆明到萬(wan) 象的物流成本節約了30%左右。
這一年,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猛養(yang) 鎮的野象穀貨場的陳海燦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貨運場大型倉(cang) 庫裏,是裝滿鐵礦石、陶瓷土、橡膠、板材、糖蜜等貨物的金屬櫃。“平均每天裝58車,貨運量達到4000噸。”陳海燦說。
這一年,中老鐵路全線貨運站全部啟用。野象穀站貨場是中老鐵路國內(nei) 段最大的貨場,貨運量占中老鐵路國內(nei) 段貨運量的1/3。
貨運工長趙海林介紹,通過野象穀站可節約15%的運輸成本,運輸時間也縮短了10個(ge) 小時。比如,每天從(cong) 野象穀站貨場發出的橡膠有600噸,每發送48件橡膠,可以節約成本1000元。
“列車開通兩(liang) 個(ge) 月後貨場的貨運量就迅速上升,最多一天要裝124車。”趙海林說。
這一年,擔任中老鐵路首發列車司機的胡堅,開行了126趟列車,行駛了2.7萬(wan) 餘(yu) 公裏。他要精準控製車速,確保綠色的“複興(xing) 號”動車安全平穩,減少顛簸。
穿著身著孔雀藍套裝、佩戴白色絲(si) 巾的列車員,也讓乘客感覺安穩。她們(men) 會(hui) 用老撾語、泰語、英語與(yu) 外國乘客交流。
“每次乘坐中老鐵路動車,聽乘務員說老撾語,讓我感到很親(qin) 切。”在雲(yun) 南大學讀博士研究生的老撾留學生聞鵬宇說,過去從(cong) 昆明坐大巴車回家要20多個(ge) 小時,現在坐動車10多個(ge) 小時就到家了。
據昆明局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陳沛介紹,中老鐵路上的“複興(xing) 號”“瀾滄號”動車和普速旅客列車共線運行,成為(wei) 沿線兩(liang) 國民眾(zhong) 出行的首選交通工具。
一年來,國內(nei) 段日均開行客車42列,累計發送旅客720萬(wan) 人次;老撾段日均開行客車6列,累計發送旅客130萬(wan) 人次;老撾段辦理客運業(ye) 務的車站增至10個(ge) ,老撾的主要城市都有售票點,延長了預售票時間。
中老鐵路改變了老撾傳(chuan) 統的交通格局。老撾新聞文化旅遊部數據顯示,2022年前10個(ge) 月,從(cong) 萬(wan) 象至琅勃拉邦的33.6萬(wan) 遊客中,85.27%選擇乘坐火車。中老鐵路開通運營後,從(cong) 萬(wan) 象到琅勃拉邦的旅客運送量最高日達2700餘(yu) 人次,其中有許多是泰國遊客。
昆明成為(wei) 全國唯一擁有“邊境線”的省會(hui) 城市
昆明以南680多公裏外,與(yu) 老撾接壤的西雙版納州猛臘縣磨憨鎮,人口不到2萬(wan) 。離小鎮不遠的磨憨站,是中老鐵路上的“國門”第一站,與(yu) 老撾磨丁口岸相距20多公裏。
今年5月下旬,中老鐵路通車半年後,雲(yun) 南作出了一項新的決(jue) 策:昆明市托管磨憨鎮。這使得昆明成為(wei) 全國唯一一個(ge) 擁有“邊境線”和邊境口岸的省會(hui) 城市。
昆明市副市長趙波介紹,昆明編製的磨憨城市規劃,是按照省會(hui) 城市的標準來建設。未來,磨憨將是一個(ge) 現代化、國際化的美麗(li) 口岸城市。
昆明托管磨憨以後,磨憨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衛平感到小鎮天天都在發生變化。“在磨憨,你可以體(ti) 驗昆明速度”。當地民眾(zhong) 最期待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迅速展開,磨憨供水應急改造項目竣工,解決(jue) 了當地近2萬(wan) 人的生活用水問題。
在24歲的報關(guan) 員依光榮眼中,“昆明速度”的另一個(ge) 標誌是,新建成的磨憨邊民互市場的“智能化”。
現在邊民不用再推著三輪車到市場做買(mai) 賣,他們(men) 可以通過“邊互通”手機App,委托合作社的代表現場代辦海關(guan) 申報手續,就能完成互市商品的選擇和交易;新市場管理規範,設施完備,每天貨場通關(guan) 量達500輛以上,是過去的3倍。
今年以來,昆明先後在成都、福州、深圳以及第六屆中國-南亞(ya) 博覽會(hui) 上,收獲了4個(ge) 千億(yi) 元大單,其中有22個(ge) 簽約項目為(wei) 中老鐵路開通和托管磨憨的紅利,總投資額超過500億(yi) 元。
“大通道帶動大物流、大物流帶動大貿易、大貿易帶動大產(chan) 業(ye) 、大產(chan) 業(ye) 帶動大發展。”雲(yun) 南省商務廳副廳長浩一山說,中老鐵路激發了雲(yun) 南沿線各地的活力。
中老鐵路沿線設站點最多的玉溪市,按照“一縣一品牌”的布局,在途經的4個(ge) 縣(區)、5個(ge) 站點,發展不同的新業(ye) 態新經濟。如:宜居康養(yang) 、糧食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數控機床、綠色鋼鐵、裝備製造等。
普洱市是聞名世界的普洱茶重要產(chan) 地,也是中國優(you) 質咖啡主產(chan) 區和咖啡貿易的主要集散地,普洱擁有世界上咖啡的黃金生長帶。圍繞中老鐵路,普洱布局了茶葉、咖啡、生物藥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集群。其中包括,打通周邊國家咖啡進口渠道,提高咖啡精深加工能力,將普洱咖啡打造成為(wei) 世界品牌。
與(yu) 老撾、緬甸接壤,毗鄰泰國的西雙版納,發揮了區位資源優(you) 勢,文旅康養(yang) 、橡膠、普洱茶、熱帶水果、生物醫藥(傣醫藥)、口岸經濟、數字經濟7個(ge) 重點產(chan) 業(ye) ,目前已取得較好的成效。今年1至11月,西雙版納接待遊客3961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20%;旅遊總收入487億(yi) 元,同比增長13%。
在昆明學院就讀的老撾留學生王偉(wei) ,最大的願望就是帶媽媽坐動車來中國,“帶她看看西雙版納、大理、麗(li) 江,請她嚐嚐好吃的黃燜雞和麻辣燙。”
前些年,當聽說中國和老撾間要建造鐵路時,送王偉(wei) 和他的弟弟妹妹來中國學習(xi) ,成為(wei) 王偉(wei) 媽媽的一個(ge) 夢想。
2021年年底,王偉(wei) 受邀參加中老鐵路開通、探訪中老班列等活動,他在社交平台上發布的那幾條視頻,點擊量極大。其中一條有108萬(wan) 次瀏覽,轉發分享1.1萬(wan) 多人次。
“老撾才有800多萬(wan) 人,瀏覽量超百萬(wan) 次,這個(ge) 數字太令我高興(xing) 了。”王偉(wei) 說,視頻下還有上千條評論,其中除了老撾人,還有泰國人和越南人,“他們(men) 都期盼能盡快坐中老鐵路的動車來中國看看。”
2021年,王偉(wei) 設計的《雲(yun) 南老撾文化精品旅遊線路定製遊》在昆明舉(ju) 行的一個(ge) 創新創業(ye) 大賽上,獲得了國際組三等獎。現在已經有多家企業(ye) 找他談合作,希望把項目盡快落地。
“媽媽的中國夢變成了我的中國夢。希望媽媽能成為(wei) 我的第一位定製旅遊體(ti) 驗官。”王偉(wei) 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