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西藏山南下水村: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發布時間:2022-12-08 15:29: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西藏山南市瓊結縣下水村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蕎麥種植是村裏的主要產(chan) 業(ye) 。這段時間,當地通過“文化銀行”的創新模式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下水村建設成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

  12月1日,一年一度的山南雅礱物資交流會(hui) 在山南市乃東(dong) 區舉(ju) 行,來自瓊結縣下水村的蕎麥產(chan) 品深受歡迎。

  瓊結縣下水村第一書(shu) 記 杜海燕:這也是蕎麥麵,我們(men) 平時可以拿來做餅子、做麵都可以,純手工加工的。

  瓊結縣下水村第一書(shu) 記 杜海燕:把我們(men) 的蕎麥穗和蕎麥麵,還有蕎麥殼枕頭帶過來進行展銷,我們(men) 也通過“文化銀行”小程序投放我們(men) 的產(chan) 品,就是想不斷擴大銷售市場,增加(村民)收入。

  杜海燕提到的“文化銀行”是今年6月山南市瓊結縣推出的一款可供線上線下學習(xi) 的綜合平台,這個(ge) 有著視頻分享、誌願服務、積分兌(dui) 換等多項功能的平台,如今也成為(wei) 當地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的重要載體(ti) 。

  山南市瓊結縣網評中心主任 田雨路:我們(men) 為(wei) 縣裏每一戶農(nong) 牧民家庭都設立了積分賬號,並建立了積分細則。村民參與(yu) 各項學習(xi) ,做誌願服務時可以拿到積分。

  走進下水村,這個(ge) 有著146戶人家的小村子,村容村貌這幾年發生了巨大改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當地持續完善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如今的下水村不僅(jin) 有了幼兒(er) 園、文化廣場,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從(cong) 2012年的5800餘(yu) 元增加到2021年的19520元。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發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這幾天,下水村正通過“文化銀行”平台建議欄、召集村民代表開會(hui) 等方式,就村裏下一步的產(chan) 業(ye) 規劃、基礎設施提升等征求大家的意見。

  下水村村民 紮西班旦:我們(men) 村主要的產(chan) 業(ye) 是蕎麥合作社,現在麵臨(lin) 著修建新廠房資金緊缺,希望能得到解決(jue) 。

  下水村村民 巴桑羅布:目前,我們(men) 村的垃圾處理上有些村民還是不願分類,而且垃圾分類點也少。

  在聽取了村民們(men) 圍繞垃圾分類和蕎麥產(chan) 業(ye) 擴大發展問題的討論後,村裏就如何讓大家的建議落地,也有了初步的方案。

  瓊結縣下水鄉(xiang) 下水村第一書(shu) 記 杜海燕:通過拍攝視頻和照片,上傳(chuan) 到文化銀行裏麵,我們(men) 可以獲得相應的積分,拿到這個(ge) 積分,我們(men) 可以去縣裏麵的各大超市兌(dui) 換一些日常用品,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地激勵群眾(zhong) 主動參與(yu) 到垃圾分類的行動中來。

  而在產(chan) 業(ye) 發展方麵,除了繼續完善主要作物蕎麥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加工鏈外,下水村所在的瓊結縣也將通過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優(you) 勢互補、整合各村優(you) 勢資源,打造全縣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產(chan) 業(ye) 。

  瓊結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局長 旦增達娃: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接下來,(進一步)做好農(nong) 產(chan) 品精深加工,延長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拓展農(nong) 牧民增收新空間,紮實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