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年輕街道”成青年向往之地
津南區海棠街,被稱作天津“最年輕的街道”,俯拾皆是青春氣息。
春天的海棠街,一簇簇怒放的海棠花,一眼望不到頭。最大的一朵“綻放”在海棠街道的南開大學津南校區——從(cong) 空中俯瞰學生中心大樓,宛若一朵盛開的海棠,青春與(yu) 朝氣撲麵而來。
這片方圓24平方公裏的街區,坐擁包括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在內(nei) 13所院校的海河教育園區,在校師生約14萬(wan) 人。“我們(men) 是全市居民平均年齡最小的街道,隻有24歲。”海棠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李明月說。
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的基層政權,是政府與(yu) 民眾(zhong) 打交道的前端,其治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響著城市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實現現代化的進程。
服務這裏的同樣是一群年輕人。海河教育園進行管理體(ti) 製改革,2021年5月,海棠街道辦事處成立,工作人員平均年齡不到33歲。今年5月,津南區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意味著這裏將先行先試開展一係列創新探索,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
李明月說,以青年為(wei) 主角的海棠街道正在嚐試用更多元的方式,更好地滿足青年多樣化、多層次的發展需求,“海棠街道打造的‘海棠大學堂’平台,正努力激發青年群體(ti) 的創新活力,讓青年更有為(wei) ”。
高校雲(yun) 集的海棠街道是天津市人才智力資源最密集的地方——擁有兩(liang) 所“雙一流”高校、6個(ge)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30餘(yu) 名兩(liang) 院院士等。如何把這些優(you) 質人才資源、創新要素鏈接起來,轉化成基層治理的效能,海棠街道在思考中探索著。
“海棠大學堂”是海棠街道依托得天獨厚的院校人文科教資源,搭建起的街校共建資源共享平台。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推動校內(nei) 實踐資源、師資人才資源、專(zhuan) 業(ye) 學科資源在校際、校社間流動,讓街校融合發展、共同成長。
研究生物化工的80後博士生導師陳瑤發起成立海棠幸福書(shu) 院。作為(wei) 南開大學藥物化學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藥學院雙聘教授,陳瑤認為(wei) ,幸福與(yu) 每個(ge) 人息息相關(guan) ,“小到個(ge) 人的小確幸、家庭的幸福,大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都是對幸福的追求。”
有一次,陳瑤有機會(hui) 到海棠街道走訪,她被這條街道的青春朝氣和銳氣感染,“工作人員思想活躍,對如何服務好基層有很多思考,做了很多探索。”陳瑤想到,南開大學素有“知中國、服務中國”的傳(chuan) 統,學校有一門《幸福課》很受師生歡迎,“何不讓這種幸福進一步延伸到街道,走進更多的家庭和人群。”
她的想法很快得到南開大學眾(zhong) 多教師的響應,不斷有知名教授學者加入,“街道特別重視和支持”。經過多次座談調研,海棠幸福書(shu) 院確定了發展目標——用足用好青年教師資源,走進街道關(guan) 注青年家長成長,通過家庭教育質量的提升,撬動整體(ti) 教育水平提高。
與(yu) 此同時,海棠街道廣泛組織發動社區誌願者、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經驗和資源優(you) 勢,為(wei) 中小學校開設音樂(le) 、美術、書(shu) 法等課後服務課程,有效緩解了學校師資和課程壓力。一名南開學校的小學六年級家長告訴記者,每學期學校提供上百種課後服務供孩子選擇,“孩子很喜歡。”
11月初,南開大學青年校史課教師、南開公能校史文化宣講團指導教師賴鴻傑走進南開學校,為(wei) 200多名中小學生講授“海棠大學堂”線下第一課,通過沉浸式、互動式、體(ti) 驗式的教學方法,讓青年學子感悟“愛國三問”,思考如何“讓小我融入大我”。
南開學校副校長呂梅表示,依托“海棠大學堂”,學校形成了豐(feng) 富的課後服務課程,“不僅(jin) 滿足了學生對藝體(ti) 類課程的興(xing) 趣需求,更有專(zhuan) 業(ye) 性、前瞻性信息科技類課程講授,讓青少年站在了更高的起點上。”
2000年出生的小夥(huo) 子劉玉海是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經管專(zhuan) 業(ye) 的畢業(ye) 生,即將成為(wei) 海棠街道的“創業(ye) 合夥(huo) 人”。
過去一年,海棠街道與(yu) 學院融媒體(ti) 中心共同搭建起學生創業(ye) 實踐平台,引導青年學生發揮專(zhuan) 業(ye) 特長,參與(yu) “海棠大學堂”係列項目運行。
劉玉海和學弟劉賀負責為(wei) “海棠大學堂”推出的線上課程、文化活動等項目進行視頻剪輯、效果製作、網課製作等。在這個(ge) 過程中,幾個(ge) 年輕人也找到了創業(ye) 方向——自主創業(ye) 投身文化產(chan) 品創作。
他們(men) 給創業(ye) 計劃取名為(wei) “海棠果兒(er) 文化”,“香甜的海棠果兒(er) ,讓人聽上去很有幸福感、獲得感。”團隊指導教師、天津電子信息職業(ye) 技術學院教師馬濤更看重的是,這是海棠街道與(yu) 學校為(wei) 學生搭建成長平台結出的碩果。
海棠街道決(jue) 定“陪這些年輕人一起創業(ye) ”,免費提供黨(dang) 群服務中心場地,希望年輕人在這裏發揮創意和熱情,為(wei) 海棠街道的幸福生活增添青春色彩。
作為(wei) 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津南區推出“青春奮鬥計劃”。李明月說,海棠街道與(yu) 各高校搭建人才聯育平台,優(you) 化激勵青年施展才華的就業(ye) 環境,讓青年在服務社區、參與(yu) 基層治理的過程中,收獲成長。
海棠街道與(yu) 天津大學合作,為(wei) 在校生提供實習(xi) 崗位。天津大學教育學院學生王芳感慨道,實習(xi) 經曆讓她體(ti) 驗了“基層工作的辛苦與(yu) 不易,更真切理解和體(ti) 會(hui) 到黨(dang) 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
最近,“海棠銀發大學”亮相了,這是海棠街道與(yu) 天津開放大學共建的品牌項目,即依托開放大學資源,推出書(shu) 法、攝影、聲樂(le) 等線上線下課程,讓青年教師積極服務老年人群體(ti) ,推動建設全民終身學習(xi) 的“學習(xi) 型海棠”。全國書(shu) 法家協會(hui) 會(hui) 員、天津開放大學教師徐子鈞看到,很多青年教師、誌願者參與(yu) 愛老助老服務的熱情非常高,“這個(ge) 平台能讓大家更好地發揮才華、實現夢想。”
美麗(li) 的海棠街嵌在綠色生態屏障示範區中心。“這裏將是青年向往之地。”李明月期待,未來的海棠街,綠意更盎然,人才更匯聚,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歡迎越來越多青年英才,共築夢想、同創未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