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靈丘縣紅石塄鄉:“生態立鄉”引青年回流
作為(wei) 黨(dang) 的二十大代表,山西省靈丘縣紅石塄鄉(xiang) 車河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王春從(cong) 北京回到村裏後就開始忙起來,先是馬不停蹄地在鄉(xiang) 裏宣講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接著又聯係中國農(nong) 業(ye) 大學農(nong) 學院教授胡躍高,商議下一步車河村有機農(nong) 業(ye) 的路子怎麽(me) 走。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這說明我們(men) 的發展路子走對了,還要堅持下去,實現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王春深切感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這句話說到了他的心坎上,“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團結起來,力量更大”。
1994年,王春回村擔任村支書(shu) 。當時,車河村還是一片荒山禿嶺,屬於(yu) 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一個(ge) 貧困村,在他的記憶中,這裏“光禿禿的山上破爛的房,窮苦的人兒(er) 走外鄉(xiang) ”。
改變生態環境,成為(wei) 王春帶領班子工作的發力點。
“每年我都去縣林業(ye) 局要樹苗,難的時候,帶著人去附近行道樹上掰回半尺長的楊樹枝,插在水澆地裏育苗,第三年就能長到酒盅粗細,然後再移栽到河灘、荒丘。”想起當年一門心思搞綠化的經曆,王春感慨頗多。
“認準的事就要堅持,有些看似做不成的事,是憑著堅定的理想信念做成的。”王春加重語氣說。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車河村迎來機遇,當時縣裏以唐河大峽穀自然風光、北魏曆史文化及有機社區農(nong) 業(ye) 為(wei) 構架,進行鄉(xiang) 村近遠期規劃與(yu) 建設,車河村成為(wei) 規劃中的“主角”之一。
作為(wei) 紅石塄鄉(xiang) 最早的改革試點村,車河村實施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改革,引入工商資本,采取“村莊改造+有機農(nong) 業(ye) +生態旅遊”模式,將村裏的山、水、林、田、河“入股”合作社,展開村企合作。
為(wei) 保障農(nong) 戶在村企合作中的利益,村民先將1100餘(yu) 畝(mu) 承包地的經營權流轉給合作社,合作社再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給開發公司。按照合同約定,開發公司前3年每畝(mu) 每年支付社員土地流轉金500元,此後每隔3年遞增5%。2015年,車河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在如今的車河村,一座座石牆青瓦的家庭民宿錯落有致地排布在青山綠水間,過去“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ong) 民開始以公司員工的身份上下班,全村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不足2300元,增長至2021年的22500元,翻了近10倍。
在王春帶領下,車河村發生的變化成為(wei) 紅石塄鄉(xiang) 近年來探索“生態立鄉(xiang) ”的生動縮影。紅石塄鄉(xiang) 的蛻變,正帶動越來越多年輕人加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軍(jun) 。
最近,身為(wei) 紅石塄鄉(xiang) 副鄉(xiang) 長的郭敏正集中精力搜集此地的文化典故。她意識到,該鄉(xiang) 地處太行山深處,獨具特色的山水田園風貌吸引了鄰近省市遊客的關(guan) 注,越來越多人來此遊玩,旅遊熱度不斷升溫。
“我們(men) 鄉(xiang) 旅遊資源豐(feng) 富,我要做的就是把鄉(xiang) 村的文化和美展示出來。”郭敏對鄉(xiang) 裏的上沿河村和下沿河村如數家珍:兩(liang) 村地處唐河大峽穀沿岸,每逢盛夏,清爽宜人,前來避暑的遊客越來越多。
她發現,遊客多了,需求也在增多,而山村餐飲、娛樂(le) 條件比較欠缺。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時也沒適應這一情況,有些無所適從(cong) ,“大夥(huo) 兒(er) 務農(nong) 是把好手,但要讓村民去抓商機,轉變觀念開門迎客,靠鄉(xiang) 村旅遊增收,不是件容易事”。
今年夏天,學過旅遊管理的郭敏開始發揮專(zhuan) 長,鼓勵村民適應新變化。她和鄉(xiang) 裏的90後組宣員李亞(ya) 姍組隊,變身“賣貨郎”,自掏腰包從(cong) 縣城購買(mai) 了零食、玩具,教村民如何賣貨掙錢。
令鄉(xiang) 親(qin) 們(men) 驚訝的是,這些東(dong) 西很快銷售一空,以至於(yu) 後續幾天,縣城店鋪裏的塑料水槍等玩具,都被郭敏和李亞(ya) 姍買(mai) 光了。
旺盛的消費需求令村民們(men) 信心大增,他們(men) 在鄉(xiang) 幹部的幫助下,紛紛將山林野菜、自製煎餅、煮好的茶葉蛋擺到了村口,頗受遊客喜愛。郭敏和李亞(ya) 姍則“退居幕後”,維護秩序,幫助溝通。嚐到甜頭的村民,堅定了靠旅遊經濟增收的信心。
“眼下鄉(xiang) 裏的頭等大事,就是讓村民過上增收致富的好日子。”紅石塄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燕文星介紹,當前全鄉(xiang) 正在以“生態立鄉(xiang) 、有機富鄉(xiang) 、旅遊興(xing) 鄉(xiang) ”為(wei) 發展目標,對近9000畝(mu) 耕地實施有機肥料補助,努力打造全域有機農(nong) 業(ye) 示範區。
目前,紅石塄鄉(xiang) 已有30個(ge) 產(chan) 品獲得有機認證,連續4年獲得“中國有機產(chan) 業(ye) 發展示範鄉(xiang) ”認證,連續舉(ju) 辦9屆車河國際有機農(nong) 業(ye) 論壇。
家鄉(xiang) 麵貌的改善,吸引了外出年輕人返鄉(xiang) ,他們(men) 帶頭做起漂流、餐飲,建起一批獨具生態特色的品牌民宿。車河村由此入選全國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上北泉、車河兩(liang) 村被評為(wei) 山西省首批AAA級鄉(xiang) 村旅遊示範村。
紅石塄鄉(xiang) 一班人的努力,不僅(jin) 獲得了村民的認可,該鄉(xiang) 還連續3屆被中央文明辦評為(wei) 全國文明村鎮。今年8月,紅石塄鄉(xiang) 黨(dang) 委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ti) ”稱號。
眼下,王春正幹勁滿滿,與(yu) 班子成員規劃了車河村今後的發展路子:把高科技引到田間地頭,讓鄉(xiang) 村多產(chan) 糧、產(chan) 好糧,同時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吸引更多年輕人才回鄉(xiang)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誌中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