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上的保障“尖刀”
軍(jun) 事理論考核、指揮所開設演練、野戰裝備操作……初冬時節,青藏兵站部某部首長機關(guan) 年終軍(jun) 事訓練考核在寒風中緊張展開。官兵們(men) 在抽調考官和紀檢人員的嚴(yan) 格監督下,一周時間內(nei) 完成四大類多個(ge) 課目訓練考核。
該部領導介紹說,這次年終軍(jun) 事訓練考核按照實戰要求全專(zhuan) 業(ye) 覆蓋、全要素融合、全流程連貫,突出重難點課目,全麵檢驗官兵練兵備戰和應急處置能力,“我們(men) 把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煥發的政治熱情轉化為(wei) 練兵備戰的強大動力,苦練打贏本領,部隊備戰轉型高質量發展呈現出勃勃生機。”
使命
潔白的哈達、鮮豔的紅花、莊嚴(yan) 的軍(jun) 禮……12月3日,該部舉(ju) 行簡樸儀(yi) 式,歡送24名服役期滿的老兵退役。其中就有該部花石峽兵站一級上士劉祥,他入伍16年來紮根高原、愛崗敬業(ye) ,堅守三尺灶台,以實際行動兌(dui) 現“強軍(jun) 有我、請黨(dang) 放心”的莊嚴(yan) 承諾。他說:“高原的日子雖然很艱苦、很寂寞,但軍(jun) 營教會(hui) 我怎樣做人,讓我懂得了肩負的職責和使命。”
該部是一支具有光榮傳(chuan) 統的部隊,組建半個(ge) 多世紀以來,曆經5次重大調整改革,一代代官兵始終以“鋼釺打不進,人也要紮根”的英雄氣概,在“世界屋脊”上戰天鬥地、艱苦創業(ye) ,忠實履行固邊穩藏神聖使命,形成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戰鬥”的傳(chuan) 統精神。
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該部堅持領導幹部專(zhuan) 題學、黨(dang) 員骨幹示範學、線上線下全員學、基層官兵創新學、聚焦練兵備戰學,不斷推動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學習(xi) 走深走實。
針對部隊點多線長、人員分散的實際,他們(men) 將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和黨(dang) 章、中央主流媒體(ti) 社論評論、專(zhuan) 家解讀文章,及時推送給小散遠點位官兵;結合深化主題教育,廣泛開展“學報告、擔使命、謀打贏”實踐活動,進一步築牢官兵忠誠維護核心、矢誌奮鬥強軍(jun) 的思想根基。
“青藏線前輩們(men) 在生命禁區挑戰生命極限,以‘寧讓生命透支,不讓使命欠賬’的信念書(shu) 寫(xie) 忠誠,正是我們(men) 學習(xi) 的榜樣!”官兵在學習(xi) 討論中形成共識:不管形勢怎麽(me) 變化、職能怎麽(me) 拓展,老一輩的創業(ye) 初心不能丟(diu) 、強軍(jun) 的使命擔當不能忘、保打勝仗的職責要求不能缺。
練兵
“新型高原炊事車可實現邊行駛邊烹飪,隻需4名炊事員就能在短時間內(nei) 完成上百人份熱食製作。”近日,在昆侖(lun) 山腳下某部野外駐訓場上,炊事員王少東(dong) 一邊動作嫻熟地操作烹飪設備一邊介紹說,這款新型高原炊事車采用高性能燃料和一體(ti) 化智能技術,各種烹飪設備一鍵啟動,實現高度自動化。
演練途中,車外煙塵滾滾,炊事員在幹淨寬敞的方艙內(nei) 展開炊事作業(ye) ,和麵、切菜、蒸飯等炊事設備同步運轉,熱食製作方便快捷高效,極大地增強了實戰化條件下部隊的應急炊事保障能力。
“全麵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jun) 隊打贏能力。” 通過學習(xi)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該部黨(dang) 委一班人敏銳意識到,作為(wei) 戰役支援的“拳頭”和高效保障的“尖刀”,擔負任務艱巨、麵臨(lin) 考驗嚴(yan) 峻,必須賡續優(you) 良傳(chuan) 統、樹立一流標準,自覺扛起新時代使命擔當。
他們(men) 著眼於(yu) 有效履行職責使命,及時修訂完善戰備預案方案,對接各類保障需求,嚴(yan) 密組織首長機關(guan) 集訓和各保障要素演練,廣泛開展群眾(zhong) 性練兵比武競賽,著力打造“人裝合一、一專(zhuan) 多能、全麵過硬、同行領先”的品牌名片,不斷推動部隊保障打贏能力整體(ti) 躍升。
“前方道路遭‘敵’炸毀,前送熱食車輛無法通行,請求支援!”不久前的一場演練中,隨著演練指揮部指令下達,滿載著熱食的無人機“蜂群”迅即升空,將自熱食品安全投送到指定地域。近年來,該部主動對標對表實戰,先後多次組織不同作戰條件、保障環境下的炊事保障演練,積極探索高寒條件下戰地補給新模式,創造性地將無人機投送運用到熱食前送中,有效錘煉部隊高寒地區野戰炊事保障能力。
奮鬥
初冬的沱沱河兵站,雪花飄落,寒風凜冽。一走進兵站內(nei) 頓時感到一股暖流撲麵而來,官兵們(men) 正圍繞“學習(xi) 貫徹二十大、奮進強軍(jun) 新征程”展開討論交流。
二級上士白雲(yun) 飛在兵站服役10多年,親(qin) 眼目睹了青藏線生態環境的變化。他激動地說,沱沱河地處長江源頭,是長江上遊的重要生態屏障。近年來,國家加強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對青藏線進行大規模改建整治,沿線的生態環境得到較大改善。
兵站教導員周慶華接過話茬:“青藏高原的生態係統脆弱,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生態文明是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的責任,我們(men) 駐守在長江源頭,更要從(cong) 身邊事做起,自覺保護好長江母親(qin) 河,把保護生態環境的措施落實到練兵備戰、轉型發展的實際行動中。”
“黨(dang) 用偉(wei) 大奮鬥創造了百年偉(wei) 業(ye) ,也一定能用新的偉(wei) 大奮鬥創造新的偉(wei) 業(ye)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這一重要論述,引起官兵強烈共鳴。青藏線自然環境艱苦,氣候異常惡劣,幾代高原官兵常年穿行生命禁區,用青春、熱血和生命建成了集交通、能源、信息於(yu) 一體(ti) 的“立體(ti) 綜合保障大通道”。
駐守在可可西裏無人區的五道梁兵站站長孫寶林親(qin) 曆了調整改革帶來訓法保法效能的優(you) 化升級,他在學習(xi) 討論中信心滿懷地說:“在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弘揚‘三個(ge) 特別’優(you) 良傳(chuan) 統,團結奮鬥、苦幹實幹,我們(men) 一定能在雪域高原實現備戰轉型高質量發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令我們(men) 備感振奮。”官兵們(men) 在學習(xi) 討論中表示,大家的心聲在報告中都有回應。該部對口格爾木市郭勒木德鎮樂(le) 苑村展開定點幫扶,幫助村民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依靠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政策,全村種植480多畝(mu) 紅枸杞、黑枸杞,新建了一個(ge) 麵積約2000平方米的枸杞晾曬場。官兵們(men) 積極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提供種植、采摘、晾曬、包裝、銷售等全流程指導,協助與(yu) 經銷商精準對接,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讓家家戶戶都過上了幸福美好的日子。
何勇民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裴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