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經濟形勢,怎麽看?

發布時間:2022-12-20 15:27:00來源: 玉淵譚天

  過去3年,當我們(men) 談論疫情的同時,有一個(ge) 話題始終繞不開:

  經濟。

  沒有人想感染病毒,問題是,病毒突起,不得不防。而疫情防控使得一些社會(hui) 經濟活動暫停,勢必會(hui) 對經濟造成影響。兩(liang) 難之間隻能不斷找尋政策最佳發力點。

  過去3年,中國經濟不容易,每一個(ge) 中國人都不容易,有不同的困惑與(yu) 擔憂也自然難免。

  從(cong) 這三個(ge) 維度出發,能看清明年的經濟形勢。

  

  

  不少人都說,大環境會(hui) 影響個(ge) 體(ti) 的發展。同樣,中國經濟,也受製於(yu) 大環境。

  2022年,全球經濟怎麽(me) 樣?

  ||通脹處於(yu) 幾十年來最高水平;

  ||增長處於(yu) 自1970年衰退後複蘇以來的最嚴(yan) 重下滑;

  ||全球消費者信心下降幅度遠超前幾次全球經濟衰退前的降幅。

  即便已經如此,但最糟糕的情況還未到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出警告,很多人將在2023年感受到經濟衰退。言下之意,2022年,隻是經濟衰退的邊緣,2023年,有可能才是經濟衰退的開始。

  全球更嚴(yan) 峻的情況,可能還在後麵。

  中國出口行業(ye) ,已經感受到了寒氣。最新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出口同比下降8.7%。

  大家都知道,在過去幾年裏,中國的出口“一枝獨秀”,對整個(ge) 經濟大盤起到了非常難得的支撐作用。但從(cong) 最新的數據來看,出口也開始出現了比較大的隱憂。

  大環境不景氣的影響,會(hui) 直接體(ti) 現在今年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的增速上。

  但實際上,回過頭看過去,中國一路發展過來,周圍的大環境本就不都是順風順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官方報告將人均GDP下降的程度視為(wei) 衡量世界經濟衰退的指標,這是2008年以來世界人均GDP的走勢圖:

  

  可以發現,2008年後,世界經濟有過三次明顯的衰退期。最近的一次,就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我們(men) ,也正在親(qin) 身經曆著。

  從(cong) 圖上也可以看出,此次疫情引發的衰退,還沒有超過此前兩(liang) 次衰退的程度。

  2008年,世界各國平均通脹率上升至10年來的新高。世界GDP增長率也從(cong) 2007年的4.5%變成了2009年的-1.3%。

  更重要的是,這場由美國引發、蔓延全球的經濟危機讓中國人明白了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性。

  2014年的衰退,同樣嚴(yan) 重——2014年到2016年,世界GDP增長率出現下滑:

  ||2014年世界GDP增長率為(wei) 3.1%;

  ||2015年世界GDP增長率為(wei) 3.1%;

  ||2016年世界GDP增長率為(wei) 2.8%。

  與(yu) 此同時,中國經濟仍穩住了自己的節奏,可以看一組數據:

  2013年至2021年,我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年均增長6.6%,高於(yu) 同期世界2.6%和發展中經濟體(ti) 3.7%的平均增長水平。

  這期間,中國人均GDP從(cong) 6000多美元上升至超過12000美元,世界排名提升了幾十名。

  大環境時有波動,但是我們(men) 都闖過來了,而且是以可控的較小代價(jia) 。

  讓我們(men) 來算筆賬,會(hui) 更加直觀:

  2013年,全球GDP總量為(wei) 77.61萬(wan) 億(yi) 美元,2021年,全球GDP總量為(wei) 96.1萬(wan) 億(yi) 美元。近10年間,全球GDP總量增長了18.49萬(wan) 億(yi) 美元。

  這18.49萬(wan) 億(yi) 美元中,中國增長了8.16萬(wan) 億(yi) 美元,占比44%。

  其實,一路走來,我們(men) 周遭的驚濤駭浪從(cong) 未缺席過。中國勇於(yu) 開頂風船,善於(yu) 在惡劣的環境中化危機為(wei) 機遇。但風險與(yu) 挑戰,一波接著一波,一浪高過一浪。

  2018年,美國對中國發起貿易戰。

  貿易戰一開始,和今天一樣,不少人都對中國經濟的前景產(chan) 生擔憂,極個(ge) 別人甚至說出“現在向美國投降是代價(jia) 最小的”論調。

  此後,美國政府鼓吹“脫鉤”“斷鏈”,在各個(ge) 層麵圍堵中國。

  現在,四年過去了。結果如何,大家心裏都清楚:

  中美貿易額不降反增,中美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由2018年的6335.2億(yi) 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7556.45億(yi) 美元。

  中國與(yu) 美國發展差距不斷縮小,GDP總量差值由2018年的6.69萬(wan) 億(yi) 美元,縮小到2021年的5.26萬(wan) 億(yi) 美元。

  就在不久前,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報告,裁定2018年美國對進口鋼鐵和鋁產(chan) 品加征關(guan) 稅的措施違反了世貿組織相關(guan) 規定。這意味著,中美貿易戰,我們(men) 不僅(jin) 贏於(yu) 力,更贏於(yu) 理。

  所以,無論是全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周期性的問題,還是由某些國家想要發起的逆全球化的趨勢,我們(men) 都經曆過,現在回頭看,我們(men) 讓很多人的唱衰不斷破產(chan) 。

  眼下,大家對於(yu) 困難的感受更為(wei) 真切,對於(yu) 複蘇的疑問更多,也很正常——環境勢必對我們(men) 有影響。

  但環境,並不決(jue) 定我們(men) 的去留,行動的主動權,在我們(men) 手裏。

  還記不記得這張圖:

  

  這是2020年,中國經濟的折線圖。這樣的反彈,我們(men) 剛剛經曆過。

  在中國疫情防控措施優(you) 化後,美國投行摩根大通上調了中國明年的經濟增長幅度,上調原因是,中國經濟複蘇的大門已經打開。與(yu) 此同時,高盛、普華永道等機構都表示了對2023年中國經濟的看好。

  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所傳(chuan) 遞出的信號也更加強烈。這兩(liang) 天,中央財經委員會(hui) 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給出了更加明確的判斷:綜合研判,明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會(hui) 明顯下滑,而我國經濟可能會(hui) 總體(ti) 回升,從(cong) 而形成一個(ge) 獨立的向上運行的軌跡。

  

  當然,過去的經驗模板無法原封不動地套用到現在。

  特別是我們(men) 在談論中國經濟預期這樣宏大的話題時,對一些現實正在發生的具體(ti) 問題同樣要給出答案,看中國經濟,同樣要關(guan) 照當下。

  比如說,前不久的快遞運力問題成為(wei) 大家關(guan) 注的焦點,不少人就發出疑問,快遞都送不了,中國經濟真的能複蘇麽(me) ?

  

  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短短幾天,運力不足的問題就得到了緩解。

  原因很簡單,快遞運力不足,隻是人手不夠,是“沒米下鍋”,運力調度也隻是技術問題,而基礎設施等硬件的那個(ge) “鍋”,我們(men) 一直在提前布局不斷完善。隨著運力補充,這個(ge) 問題也就不再困擾大家。

  快遞小哥的背後,連接著互聯網、物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5G、智慧物流等。這些詞,除了體(ti) 現在“江浙滬包郵”的日常生活,也在深刻改變著中國經濟的格局。

  

  ||你可能想不到,每當你點一次外賣,會(hui) 牽動至少106個(ge) 產(chan) 業(ye)

  問題快速解決(jue) 是過去5年、10年、甚至十幾年間,這些技術在中國不同的區域落地生根的結果。幅員遼闊的中國給這些技術提供了相當豐(feng) 富和充足的應用場景,使得它們(men) 能夠以全球其他地區難以企及的速度不斷地運行、升級、優(you) 化。

  這反映的是中國發展的縱深感。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變化,國內(nei) 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的放開節奏是梯次的、漸進的。也就是說,供應鏈的韌性能夠讓我們(men) 高效調動積累的資源去解決(jue) 一些焦點問題,隻要拉開節奏和間隙,這樣集中力量解決(jue) 問題的方式也將使得我們(men) 更快地走向複蘇。

  這是中國供應鏈的韌性,這種韌性,也在給中國產(chan) 業(ye) 複蘇,提供很強的支撐力。

  最近,很多人都關(guan) 注到了多個(ge) 省份包機出海的事情。

  江蘇有一家企業(ye) 去了南非。在南非,這家企業(ye) 考察了當地的礦山、倉(cang) 庫和港口,最終做出了積極布局南非市場的決(jue) 定,簽署了訂單。

  企業(ye) 出海拓展市場,肯定要解決(jue) 要素跨越物理空間移動的問題,基礎設施的聯通和供應鏈就至關(guan) 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企業(ye) 在多年前就考察過南非市場。顯然,那時候深入南非的時機還沒有那麽(me) 成熟,尤其是基礎設施的聯通今非昔比——這家企業(ye) 參觀的南非德班港,是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參與(yu) 改造的項目。

  過去這些年,有很多像南非這樣的國家,在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不僅(jin) 改善了自身的基礎設施,贏得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在與(yu) 中國企業(ye) 的交往過程中,彼此加深了解,拓展了雙方的發展空間。

  企業(ye) ,在拓展著各自的半徑。半徑的延伸,就是新的機會(hui) 。

  通過對公開數據的挖掘,我們(men) 發現,在“新十條”發布後,有至少23個(ge) 省市出台了支持企業(ye) 境外拓展市場的政策。

  

  要看到,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並沒有改變,一個(ge) 強大的供應網絡一直都在,當產(chan) 業(ye) 活力亟待重新激發的時候,中國經濟也將迸發出強大的動力。

  

  幾天前,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召開,為(wei) 2023年的經濟發展定調。

  會(hui) 議閉幕後,很多解讀和分析紛紛出爐,討論明年中國經濟“怎麽(me) 幹”的問題。其中關(guan) 注的一個(ge) 焦點是擴大國內(nei) 需求。因為(wei) 五項重點工作任務,第一項就是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同時提到要把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

  很多人看到後感到不理解,現在疫情的高峰還沒到來,很多人都不願意出門消費。恢複和擴大消費擺在優(you) 先位置,可行嗎?靠刺激消費來擴大國內(nei) 需求,靠譜嗎?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另一句話:

  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個(ge) 詞,對於(yu) 跟蹤關(guan) 注中國經濟的人來說肯定不陌生。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在於(yu) 全要素生產(chan) 率,也就是要素投入轉化成產(chan) 出的總體(ti) 效率。我們(men) 要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zheng) 力。

  可見,與(yu) 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相結合的擴大內(nei) 需,並不是簡單地刺激消費,而是以新的供給、新的創新作為(wei) 撬動內(nei) 需和提升消費的抓手。

  舉(ju) 個(ge) 簡單的例子,在蘋果手機出現前,絕大多數手機都是有鍵盤的,但蘋果手機用自己新的供給創造出觸摸屏手機這樣一個(ge) 廣闊的市場。蘋果手機用持續的技術創新,滿足甚至引導了新的消費需求,這就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yang) 老服務等被列為(wei) 明年消費重點。這三個(ge) 領域尤其是後兩(liang) 個(ge) 領域,因為(wei) 供給端的生產(chan) 能力和產(chan) 品品質的提升,拓展消費空間,想必很多人已經感同身受。

  以新能源車為(wei) 例,新能源汽車不僅(jin) 在國內(nei) 消費領域風生水起,今年前10個(ge) 月,出口達到了49.9萬(wan) 輛,同比增長96.7%。

  這個(ge) 數字是怎麽(me) 來的?正是汽車行業(ye) 抓住了高質量發展的窗口期,成為(wei) 中國智能製造的一支“生力軍(jun) ”。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超過40萬(wan) 輛,同比增長近3倍,歐洲已經成為(wei) 了一個(ge) 主要市場。

  更重要的是,和當地汽車品牌的競爭(zheng) ,將加快國產(chan) 新能源汽車的升級優(you) 化。比如,更有針對性的定製化生產(chan) 服務,使得“柔性化”生產(chan) 發展更加深入新能源車領域,反過來也為(wei) 國內(nei) 創造新的消費場景,讓中國消費者享受到更加質優(you) 價(jia) 廉的產(chan) 品。

  這兩(liang) 天,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hui) 副主任寧吉喆在分析明年形勢時也明確指出,明年要繼續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ye) 態,培育互聯網+社會(hui) 數字、數字+生活服務新模式,發展智慧家庭、智慧康養(yang) 、智慧旅遊、智慧出行、智慧廣電、智慧體(ti) 育等新型數字消費業(ye) 態。促進共享經濟等消費新業(ye) 態發展,支持社交電商、網絡直播等新個(ge) 體(ti) 經濟模式發展。

  這些無疑是中國經濟提前布局數字經濟,新供給拓展新需求的好案例。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歸根到底是一場改革。這場改革會(hui) 助力中國經濟複蘇從(cong) 過去外延式擴張真正向內(nei) 涵式發展轉變,推動中國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相結合的擴大內(nei) 需,解決(jue) 的不僅(jin) 是中國經濟短期複蘇的問題,更為(wei)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改革考驗的是智慧、勇氣和行動力。

  

  ||通過對公開數據的挖掘我們(men) 發現,12月7日“新十條”發布後,多地就立即采取行動,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

  眼下,隨著各地新一輪防控政策調整到位,短期內(nei) 可能還會(hui) 有一波疫情壓力。但是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中提出的:加強統籌銜接,有序組織實施,順利渡過流行期,確保平穩轉段和社會(hui) 秩序穩定。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變,中國深化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也不會(hui) 停。

  我們(men) 國家有9億(yi) 勞動年齡人口,這9億(yi) 人,每天會(hui) 出門賺錢,都在為(wei) 生計奔波。他們(men) 是爸爸或是媽媽,是兒(er) 子或者女兒(er) ,每個(ge) 人,都渴望更好的生活。

  每個(ge) 人的願望都微不足道,但匯集起來,就是推動這個(ge) 國家不斷向前的不竭動力。

  隻要14億(yi) 多中國人在努力,中國經濟就有動力,誰也不會(hui) 失掉對中國經濟的信心。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