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直播助力戲曲文化傳承 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2-12-21 17:28:00來源: 中國文化報

  近百年間,傳(chuan) 統藝術戲曲的傳(chuan) 播載體(ti) 不斷拓展、演變。戲台、唱片、電視熒屏、電影銀幕、網絡平台……豐(feng) 富生動的媒介形式,令戲曲這門古老的藝術與(yu) 年輕觀眾(zhong) 越走越近。如今,“短視頻中的戲曲”“直播間的戲曲”更成為(wei) 熱門,戲曲演唱、妝發扮相、曆史文化等在不少直播間中都深受網友歡迎。尤其疫情期間演出按下暫停鍵時,眾(zhong) 多戲曲演員通過直播間找到了演出的新舞台。

  直播間助力古老戲曲走向更廣闊視野

  很多人知道河南有豫劇,卻不知道河南有宛梆。其實,宛梆與(yu) 豫劇一樣,都是第一批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的戲曲。宛梆有約400年曆史,主弦為(wei) 秦腔早期大弦,唱腔為(wei) 板腔體(ti) ,配上月琴、三弦、墜胡、大鑼、單皮鼓,舞台效果粗獷豪邁、激越奔放。不過,隨著人們(men) 生活方式等發生變化,宛梆的傳(chuan) 播與(yu) 傳(chuan) 承逐漸陷入困境,到上世紀90年代,全國隻剩下內(nei) 鄉(xiang) 縣宛梆劇團這一家專(zhuan) 業(ye) 劇團還在苦苦支撐,因為(wei) “待遇低”“看不到前途”,很多演員都選擇外出打工,到1996年,劇團裏演員加演奏員總共就有十來人。2012年,原內(nei) 鄉(xiang) 縣宛梆劇團整體(ti) 劃轉為(wei) “內(nei) 鄉(xiang) 縣宛梆藝術傳(chuan) 承保護中心”,成為(wei) 目前國內(nei) 僅(jin) 存的宛梆劇種專(zhuan) 業(ye) 展演和研究、交流單位。

  內(nei) 鄉(xiang) 縣宛梆藝術傳(chuan) 承保護中心負責人武新建一直注重宛梆的傳(chuan) 播與(yu) 推廣,正當他率領團隊計劃將宛梆推向全國演出市場時,疫情發生了。之前拓展市場的種種努力被迫暫停,演出隻能擱置,劇團也受到嚴(yan) 重衝(chong) 擊。“今年除了排戲,幾乎沒有演出。”武新建說,劇團有六七十位員工,每個(ge) 月僅(jin) 基本工資加社保支出就得近30萬(wan) 元,雖然國有院團有政府補貼,但他仍覺得“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2020年5月,武新建開始嚐試抖音直播。因為(wei) 沒有遊客,他索性將宛梆戲曲博物館裏平時接待來賓的展廳改成直播間,開始是每周六直播兩(liang) 小時,到6月變成每周兩(liang) 次。“頭戴著美翠鳳鳳展翅,身穿八寶龍鳳衣,我的父本是唐天子,俺乃是金枝玉葉駙馬妻……”直播中,身穿粉色戲服的女旦款款走向舞台,水袖舞動,樂(le) 曲悠揚,唱詞、身段、神韻都與(yu) 在中央電視台表演《打金枝》時並無二致。

  值得一提的是,宛梆直播不是豎屏,而是橫屏。橫屏不符合抖音用戶的觀看習(xi) 慣,也不利於(yu) 觀眾(zhong) 打賞、評論,武新建深知這一點,剛開始直播時,他的確糾結了幾個(ge) 月。“橫屏,觀眾(zhong) 不方便,損失流量;豎屏,觀眾(zhong) 看不到完整的畫麵,會(hui) 降低藝術品質……”兩(liang) 相比較,武新建最終還是決(jue) 定優(you) 先保證宛梆的舞台魅力。

  沒想到,在抖音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宛梆。武新建的賬號目前有一萬(wan) 多人關(guan) 注,在內(nei) 鄉(xiang) ,他時常被粉絲(si) 認出來,在線上,他也時常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評論與(yu) 私信。有時因特殊情況直播取消,還會(hui) 有不少粉絲(si) 發來私信說“每天都在等”。

  慢慢地,每周三、周六的直播已成為(wei) 對粉絲(si) 的一種承諾。武新建常說,直播甚至比麵對麵演出更重要,因為(wei) “別看現在同時在線人數隻有三四十,但他們(men) 可能來自河北、北京等全國各地,哪怕每人隻聽十分鍾,整場下來也有兩(liang) 千多人進入直播間”。

  更為(wei) 重要的是,武新建看到了直播為(wei) 戲曲藝術帶來的傳(chuan) 承價(jia) 值。直播間不僅(jin) 成了展示宛梆的窗口,對於(yu) 部分粉絲(si) 來說,也成為(wei) 學習(xi) 宛梆的一個(ge) 途徑。評論和私信裏,不少家長向武新建谘詢是否可以將孩子送去學戲,一個(ge) 五年級的當地小戲迷每周六晚上看直播,後來索性跑到錄製的大廳看現場,有幾次直播結束,他還問武新建:“我能不能上去唱一段?”

  這些都讓武新建感到欣慰:“直播平台有很強的推動作用,不僅(jin) 培養(yang) 了宛梆的新觀眾(zhong) ,也培養(yang) 了宛梆的接班人,這就是真正的傳(chuan) 承。”

  戲曲融入百姓生活,激發文化傳(chuan) 承新活力

  一直以來,傳(chuan) 統戲曲麵臨(lin) 的問題集中在“三多三少”上:老年觀眾(zhong) 多,年輕觀眾(zhong) 少;農(nong) 村演出多,城市演出少;包場看演出的多,買(mai) 票看演出的少。短視頻、直播的興(xing) 起,為(wei) 戲曲的傳(chuan) 播和市場化搭建了新舞台,開辟了新路徑。

  2014年便開始嚐試借助互聯網傳(chuan) 播戲曲的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劇協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認為(wei) ,如今,借助短視頻和直播平台,年輕觀眾(zhong) 能夠與(yu) 傳(chuan) 統戲曲從(cong) 業(ye) 人員“親(qin) 密接觸”,直觀感受傳(chuan) 統藝術魅力,了解戲曲價(jia) 值以及戲曲人台前幕後的故事,由此對戲曲認知更豐(feng) 富、認同更強烈。

  不少戲曲工作者不僅(jin) 借助直播演繹作品,也致力於(yu) 普及戲曲藝術知識,或者開展連線教學,注重直播的專(zhuan) 業(ye) 性。獨弦琴藝術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趙霞經常在抖音直播間裏不厭其煩地解答粉絲(si) 的問題。獨弦琴琴體(ti) 獨特,很多人都沒有見過,趙霞每次直播都要詳細介紹一遍:“和普通的琴不一樣,獨弦琴隻有一根弦、一根搖杆,卻能演奏出6個(ge) 音區、3個(ge) 八度。”

  趙霞最初在抖音的直播僅(jin) 有零星互動,後來,她開始嚐試把一些流行歌曲改編成適合獨弦琴演奏的曲調,重新定調和編排指法,讓這一古老技藝重新獲得生命力。“獨弦琴演奏的曲子都是非常抒情的慢節奏,我想試試它能不能演奏出歡快、詼諧的音樂(le) 。”趙霞說。在抖音直播的第二年,她發布了用獨弦琴彈奏的《豬八戒背媳婦》:飄逸雅致的古琴與(yu) 一襲黃衣飄飄的女子出現在鏡頭前,左手一揚,卻是一首熟悉的詼諧曲調。錄好視頻一發,就上熱門了。當天的直播間裏,上千名觀眾(zhong) 湧了進來。而觀眾(zhong) 的留言,也從(cong) 最開始“第一次見一根弦的樂(le) 器,這就是傳(chuan) 說中的‘一根筋’嗎”等獵奇的評論,漸漸變成了欣賞與(yu) 共鳴。

  兩(liang) 年來,數以萬(wan) 計的觀眾(zhong) 通過趙霞的直播間第一次認識了這個(ge) “新奇”的樂(le) 器。從(cong) 京族音樂(le) 曲目《過橋風吹》到精心改編的懷舊金曲《枉凝眉》,再到《豬八戒背媳婦》,趙霞始終在嚐試用獨弦琴演繹不同風格的音樂(le) 。她的目標很明確:想讓京族的獨弦琴更加有名,學琴的人多了,就是傳(chuan) 承。

  通過短視頻和直播,傳(chuan) 統戲曲正在迎來“第二春”。這一現象引發眾(zhong) 多專(zhuan) 家學者的關(guan) 注。在業(ye) 界看來,任何一種藝術想要發展,都必須走出書(shu) 齋,走向社會(hui) ,直播隻是其中一個(ge) 手段而已。從(cong) 露天演出到勾欄瓦舍,再到現代化劇場,戲曲本來就是與(yu) 時俱進的藝術。如今,戲曲能通過直播收獲更多受眾(zhong) ,展現戲曲之美、之魅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成功。

  與(yu) 以往線下演出年長觀眾(zhong) 居多不同,直播間裏,粉絲(si) 群體(ti) 絕大多數是年輕人,這一方麵拉近了戲曲與(yu) 年輕人的距離,另一方麵也為(wei) 戲劇創新和傳(chuan) 播提供新的方式。在今天的“後戲台”時代,聚焦戲曲表演的特點,結合碎片化傳(chuan) 播以及直播進行內(nei) 容創新,有助於(yu) 擴大潛在受眾(zhong) 群,呼喚年輕一代的中華傳(chuan) 統文化自覺意識。

  直播打賞實現價(jia) 值共創,助力非遺活態傳(chuan) 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離不開社會(hui) 各界的協同與(yu) 大眾(zhong) 的廣泛參與(yu) 。在數字化時代,應當思考如何通過數字化途徑凝聚人氣,更好地保護與(yu) 創造性運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統戲曲作為(wei) 非遺門類之一,同樣麵臨(lin) 這一問題。

  12月8日,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課題組聯合抖音發布的《活態傳(chuan) 承——直播打賞與(yu) 非遺傳(chuan) 播研究報告》(簡稱《報告》)指出,非遺從(cong) 業(ye) 者通過直播間、短視頻進行文化展演,拓寬創收渠道,獲得觀眾(zhong) 認同;大眾(zhong) 借打賞進行文化消費,助力非遺實現活態傳(chuan) 承。

  《報告》分析認為(wei) ,以往非遺傳(chuan) 承以博物館式的記錄留存為(wei) 主,脫離大眾(zhong) 生產(chan) 生活。直播、短視頻中,年輕群體(ti) 用點讚、打賞、消費等方式表達對非遺的欣賞,非遺從(cong) 業(ye) 者獲得經濟和物質的雙重認同,激發創作熱情,堅定傳(chuan) 承信心。大眾(zhong) 用經濟活力促發傳(chuan) 播生機,直播打賞成為(wei) 非遺傳(chuan) 承的“點金石”,加速非遺傳(chuan) 播從(cong) 靜態通往活態、從(cong) 守舊走向出新。

  活態傳(chuan) 承側(ce) 重“活水養(yang) 魚”。清華大學新聞與(yu) 傳(chuan) 播學院教授陳昌鳳認為(wei) ,傳(chuan) 統媒介時代,非遺傳(chuan) 承以口傳(chuan) 心授為(wei) 主,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用戶參與(yu) 、互動、消費的熱情,觀看電視、瀏覽報紙的受眾(zhong) 即便想助力非遺傳(chuan) 播、實現價(jia) 值共創,也麵臨(lin) 沒有門路的窘境,大眾(zhong) 參與(yu) 的活態傳(chuan) 承無從(cong) 談起。非遺傳(chuan) 播活力受限,傳(chuan) 承人容易獲取精神價(jia) 值與(yu) 文化價(jia) 值,較難實現個(ge) 人經濟價(jia) 值。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國家級非遺項目抖音覆蓋率99.74%,相關(guan) 視頻點讚超94億(yi) 。過去一年,抖音非遺項目直播場次同比增長642%,平均每天直播1617場,獲得打賞的主播人數同比增長427%,打賞總金額同比增長533%;其中,獲得收入的非遺傳(chuan) 承人數量同比增長34%,非遺好物銷量同比增長668%。

  抖音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短視頻和直播可以讓戲曲內(nei) 容精準觸達戲迷群體(ti) ,快速尋找分眾(zhong) 市場,通過直播打賞,提升戲曲演員的多元化收入,提高傳(chuan) 統戲曲從(cong) 業(ye) 者的積極性,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對於(yu) 戲曲愛好者來說,也可以用直播打賞收入反哺戲曲愛好,擴大戲曲文化傳(chuan) 播人群,增加大眾(zhong) 參與(yu) 的積極性。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曾多次肯定直播以及打賞給戲曲文化傳(chuan) 承傳(chuan) 播帶來的積極作用:“如今,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興(xing) 媒介進行知識普及、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已成規模,且頗具潛力。更重要的是,適當的打賞可以鼓勵更多的戲曲演員通過直播傳(chuan) 播傳(chuan) 統文化。直播打賞所得收益,對戲曲演員來說也是一種認可,能夠激勵他們(men) 把更好的內(nei) 容展現在觀眾(zhong) 麵前,同時帶動更多戲曲演員及藝術家參與(yu) ,給戲曲文化提供更廣、更深的發展空間。”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