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蘇揚州創新實施“民間文藝交大運”文化傳承工程

發布時間:2022-12-21 17:28:00來源: 光明日報

  展現“運河人家”的文化自信——江蘇揚州創新實施“民間文藝交大運”文化傳(chuan) 承工程

  每周四下午,“揚劇沙龍”團長楊桂珍與(yu) 丈夫徐筱鵬都會(hui) 趕往位於(yu) 揚州市廣陵區文峰街道的渡江村,準備一周一次的揚劇公益演出項目。

  “揚劇名角李開敏是我的同門師姐。”談及“揚劇沙龍”,楊桂珍滔滔不絕。13年前,受邀參加“揚劇沙龍”首場演出後,她便被這個(ge) 公益項目的宗旨打動,主動擔任起團長。如今的“揚劇沙龍”已成為(wei) 渡江村黨(dang) 建活動金色招牌,村委還專(zhuan) 門開辟了揚劇活動室和展示室,一個(ge) 專(zhuan) 業(ye) 化程度高的揚劇團逐漸成形。“揚劇沙龍”是由村內(nei) 揚劇“達人”牽頭,村民自發形成的揚劇愛好者組織,一周演出一次,專(zhuan) 人按月製定演出劇目表,場場演出座無虛席。

  近年來,揚州市委、市政府不斷加大對民間文藝團隊打造、人才培養(yang) 、作品創製的扶持力度。今年,揚州實施“民間文藝交大運”文化傳(chuan) 承工程,以運河文化為(wei) 源頭,以活躍在城鄉(xiang) 的民間文藝為(wei) 載體(ti) ,放大“世界運河之都”品牌效應,充分展現“運河人家”的文化自信。

  群眾(zhong) 文化全民參與(yu)

  11月29日下午,群舞《北湖漁情》在揚州戲曲園劇場上演。搖著烏(wu) 篷船、頭戴鬥笠,十幾名演員舞出了揚州北湖濕地沿湖漁家姑娘迎著霞光出湖捕魚,披著晚霞歸來的生活場景。身後大屏幕上輪播著揚州沿湖村“水進人退、人水共生”影像,一派鄉(xiang) 村振興(xing) 美好圖景。

  這是揚州市第七屆“綠楊人家”社區藝術節暨大運河文化藝術節匯報演出活動現場。舞台上的演員,均是各行各業(ye) 的文藝愛好者。

  來自群眾(zhong) 的文藝創作是樸素的,也是動人的。圍繞鄉(xiang) 村振興(xing)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長江大保護等主題,本屆社區藝術節共吸引400多個(ge) 社區、線上線下1萬(wan) 餘(yu) 人參與(yu) ,開展各類社區文化活動近40場。“綠楊人家”社區藝術節已成功舉(ju) 辦6屆,參與(yu) 活動的市民累計逾10萬(wan) 人次,“綠楊人家”已成為(wei) 揚州群眾(zhong) 文化發展的知名品牌。

  “社區藝術節創設之初,就確定了全方位貼近群眾(zhong) 、貼近生活的方向。每年確定一個(ge) 大主題,群眾(zhong) 創作群眾(zhong) 演,講述群眾(zhong) 身邊事。”揚州市文化館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高榮介紹,除群眾(zhong) 性文藝展演外,揚州市大型文藝演出、各類比賽、送文化進基層等活動中都有群眾(zhong) 文藝團隊的身影。“這些來自群眾(zhong) 的文藝隊伍,也在‘反哺’群眾(zhong) 文藝,進行文化惠民。”

  一大批群眾(zhong) 文藝作品獲得廣泛好評,小品《一點都不貴》、揚州清曲《運河風雅頌》、揚州評話《受降記》等多部作品相繼在省內(nei) 獲獎。

  政府搭台、百姓唱戲,近年來,揚州共組建歌舞、戲曲、民俗等各類群眾(zhong) 文化隊伍1200餘(yu) 支,培養(yang) 文化骨幹兩(liang) 千餘(yu) 人,文藝誌願者4萬(wan) 餘(yu) 人。其中30餘(yu) 支文化團隊入選江蘇省優(you) 秀群眾(zhong) 文化團隊。全市8個(ge) 公共圖書(shu) 館、7個(ge) 文化館、84個(ge) 鄉(xiang) 鎮文化站、1333個(ge) 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每年開展各類文化惠民活動兩(liang) 千餘(yu) 場。

  民間文藝找到新舞台

  連日來,揚州剛剛投用的仁豐(feng) 裏小劇場熱鬧非凡,深巷內(nei) 時時激蕩起歡聲笑語。揚州評話、揚州唱詞、揚州清曲、揚劇、木偶戲等多種充滿“揚州味”的傳(chuan) 統文藝節目輪番上演,為(wei) 市民、遊客奉上了揚州非遺“大餐”。除此之外,揚州市文化館舉(ju) 辦地方戲曲大聯歡活動、揚州廣陵區魔方劇場舉(ju) 辦係列傳(chuan) 統文藝演出、揚州儀(yi) 征市啟動原創大型揚劇《三江口》巡演等。

  好“戲”連台的背後,是“民間文藝交大運”文化傳(chuan) 承工程。該活動以“時時上新”和“常態化”的方式,麵向全市征集、展演優(you) 秀民間文藝節目,邊征集邊展演,邊展演邊征集。通過逐級選拔、常態巡演,鼓勵征集到的上百個(ge) 文藝節目赴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文旅平台展演,並在國慶期間每天安排兩(liang) 台專(zhuan) 場。

  劇場空間之外,部分民間文藝工作者借助信息網絡找到了新的“舞台”。揚州評話非遺國家級傳(chuan) 承人楊明坤在短視頻平台上開設賬號“皮五爹爹”,既推介揚州早茶的燙幹絲(si) 、鴨蛋粉,又介紹皮五辣子的由來,甚至還能來一段說唱。“傳(chuan) 統演出在書(shu) 場裏,觀眾(zhong) 最多也就幾百人。網上發個(ge) 《燙幹絲(si) 》視頻,點擊量輕輕鬆鬆就破了10萬(wan) 。”楊明坤說,雖已退休在家,揚州評話卻是他一生為(wei) 之追隨的民間藝術,他開設賬號的初衷,就是推動揚州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除民間文藝團體(ti) ,揚州鼓勵全市國有文藝院團聚焦重大事件、重要任務、重要節點進行主題創作。揚州先後推出揚劇《阿蓮渡江》、淮劇《浪起寶應湖》、木偶劇《鐵道小飛虎》、中篇揚州曲藝《永遠的長征——梨花又開放》、揚州彈詞《瓜洲餘(yu) 韻》等重點作品。“十三五”以來,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19項。舞劇《朱自清》獲中國舞蹈“荷花獎”舞劇獎,揚州評話《玉山子傳(chuan) 奇》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由揚州出品的歌曲《藍天下》《麵朝東(dong) 方》獲全國“五個(ge) 一工程”獎。

  機製創新推動傳(chuan) 承深入人心

  “我們(men) 現在不是‘散裝隊’,而是‘正規軍(jun) ’!市裏不僅(jin) 提供了每周三天的排練場地,還請到了揚州合唱聯盟主席陳曉擔任合唱團的藝術總監兼指揮。”揚州市同心合唱團團長馬揚捷感慨,經過係統專(zhuan) 業(ye) 訓練,現在的同心合唱團已成長為(wei) 具有四聲部標準建製的隊伍。

  近年來,揚州著力建立政府主導、各級社會(hui) 力量共同參與(yu) 的文藝創作新機製。揚州市委宣傳(chuan) 部出台了《關(guan) 於(yu) 扶持激勵群眾(zhong) 文藝創新發展的措施》,將民間文化社團、文化人才納入宣傳(chuan) 文化人才培養(yang) 範圍,建立民間文化人才庫等具體(ti) 措施。

  在場團結合上,規劃建設了東(dong) 關(guan) 街、仁豐(feng) 裏、皮市街等一批標誌性文化項目,開設運河大劇院“曲藝書(shu) 場”、揚州“好人書(shu) 場”“芍藥園子”書(shu) 場等各類展演陣地,推動社區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公共空間建設。截至今年11月,揚州已建成45家小劇場,民間文藝有了更多承載平台。

  人才、場地等“硬件”已經具備,如何對民間文藝資源加以保護創新?做好版權保護等“軟件”是關(guan) 鍵。11月10日舉(ju) 行的2022國際版權論壇上,揚州入選全國首批8個(ge) 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yu) 促進試點地區,揚州將繼續探索民間文藝領域版權工作的新業(ye) 態、新模式、新機製。

  (本報記者 蘇雁 本報通訊員 姬尊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