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應成電影產業主攻方向
作者:薑天驕
12月16日,影片《阿凡達2:水之道》登陸全國各大院線後,不僅(jin) 在票房與(yu) 口碑方麵收獲頗豐(feng) ,而且其中所展示的電影高科技手段也引發了人們(men) 對電影產(chan) 業(ye) 該如何創新發展的討論。
從(cong) 拍攝製作的角度看,《阿凡達2》在拍攝技術上實現了多個(ge) “首次”:首次實現臉部電腦特效精確捕捉,首次使用虛擬攝影機,首次將3D攝影機與(yu) 2D結合,首次將3D攝影機與(yu) 虛擬攝影機結合……新技術的應用讓《阿凡達2》在視覺效果上與(yu) 第一部相比有了更大突破,沉浸感也大大增強。有觀眾(zhong) 表示:“3個(ge) 小時看的全是高科技。”
從(cong) 放映端看,《阿凡達2》上映考驗中國影院放映品質。此次,包括普通3D、IMAX 3D、杜比影院、CINITY 3D、中國巨幕等全版本模式齊上陣。其中,具有我國自主品牌和知識產(chan) 權的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放映係統CINITY與(yu) 《阿凡達2》進行了深度綁定。透過CINITY巨幕,無論碧綠幽藍的海底幻境,還是巍峨壯觀的懸浮山峰,都變得更加真實且震撼。這正是CINITY一直期待通過一部視效大片來充分展現其視聽效果的原因:借助《阿凡達2》,將更加有助於(yu) 推廣CINITY這一國產(chan) 巨幕品牌。
這幾年,由於(yu) 流媒體(ti) 發展和疫情的雙重壓力,電影市場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衝(chong) 擊。《阿凡達2》熱映給電影市場注入活力的同時,也給我們(men) 帶來了啟示:科技創新應成為(wei) 電影產(chan) 業(ye) 主攻方向。
一是要善用科技手段講好中國故事。當年《阿凡達》上映,極大拓展了中國電影的想象空間,導演張藝謀呼籲建立國家級電影3D技術重點實驗室,為(wei) 我國電影事業(ye) 培養(yang) 複合型技術人才。新時代,中國導演不斷嚐試運用新科技,製作更高品質的電影回饋觀眾(zhong) 。電影市場也湧現出《流浪地球》《刺殺小說家》《長津湖》等特效製作達到國際較高水平的國產(chan) 影片。未來,中國電影要進一步提質升級,除了堅持文化自信,也應該多學習(xi) 借鑒《阿凡達》這類具有創意和科技含量的作品,推動我國電影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二是要科技引領銀幕技術創新升級。《阿凡達》在中國上映後,成功掀起IMAX影廳觀影熱潮。國內(nei) 影院紛紛以此為(wei) 契機改造升級銀幕,IMAX在中國迎來高速發展。如今,在電影放映環節,中國已經相繼在影院巨幕係統、激光放映、3D立體(ti) 放映係統等領域取得技術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的國產(chan) 放映設備走向國際市場。從(cong) 一些影片的預售情況來看,特效廳票價(jia) 雖高,但銷售情況卻好於(yu) 普通影廳。這說明,隨著中國觀眾(zhong) 的消費能力不斷提高,更傾(qing) 向於(yu) 為(wei) 沉浸式視聽體(ti) 驗埋單。未來,大銀幕應對多屏競爭(zheng) ,電影走向更高消費門檻,都離不開銀幕技術不斷創新升級。隻有讓觀眾(zhong) 在電影院裏看到與(yu) 其他視聽平台截然不同的影像,電影市場才能重回昔日繁華。
三是要通過科技創新助力電影強國建設。科技進步對國產(chan) 電影的拍攝、製作、放映等各個(ge) 環節都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今天的中國電影從(cong) 拍攝製作到放映技術都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但也要看到,我國電影的全球影響力與(yu) 電影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以美國為(wei) 例,科技創新一直在潛移默化地促進其科幻電影的發展,如《星際穿越》《火星救援》等科幻大片正是科技創新能力在電影產(chan) 業(ye) 的突出表現。我國電影產(chan) 業(ye) 由大向強,也需要堅持內(nei) 容與(yu) 科技融合,讓科技在電影產(chan) 業(ye) 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國電影科技雖起步晚,但潛力大。科技創新必將助力中國電影形成新動能、新優(you) 勢,讓大銀幕的魅力精彩綻放。(薑天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