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好未成年人上網的清朗空間
日前發布的《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91億(yi) ,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6.8%。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wei) 當代未成年人日常學習(xi) 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其成長產(chan) 生著日益深刻的影響。
2018年以來,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連續四年保持增長,互聯網對未成年群體(ti) 滲透的低齡化趨勢更加明顯。報告顯示,小學生的互聯網普及率達95.0%,28.2%的小學生在上學前就已經接觸互聯網。未成年群體(ti) 社會(hui) 經曆不足,網絡素養(yang) 和上網習(xi) 慣正處於(yu) 形成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價(jia) 值觀也容易受到網絡信息影響。在網民低齡化趨勢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如何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有效地使用網絡,讓網絡成為(wei) 他們(men) 成長的助力,顯得愈加重要而緊迫。
為(wei) 未成年人構築清朗網絡生態,需持續改善網絡安全環境。近年來,一係列網絡環境專(zhuan) 項整治行動取得積極成效,但與(yu) 此同時,不斷出現的新風險新隱患不容忽視。與(yu) 2020年相比,去年未成年網民中遭遇網上詐騙、個(ge) 人信息泄露等的比例有所升高;調查顯示,過半數的未成年網民、家長和近八成教師對智能手表、智能台燈等新型上網設備的信息安全風險感到擔心……針對形式多變、層出不窮的新問題推出創新舉(ju) 措,補齊短板、堵塞漏洞,才能更好保障未成年人的網上權益。
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互聯網平台責無旁貸。視頻、短視頻平台已成為(wei) 當前未成年人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其內(nei) 容質量會(hui) 對未成年人思想觀念產(chan) 生直接影響。不止網絡音視頻平台,網絡遊戲、網絡直播、網絡社交等網絡平台,都應切實發揮青少年模式對不良及消極負麵信息的阻斷作用,強化相關(guan) 內(nei) 容審核,對未成年人參與(yu) 網上娛樂(le) 活動時間進行“總量控製”,更好履行加強網絡內(nei) 容建設的社會(hui) 責任。
加強網絡素養(yang) 教育,提升未成年人互聯網應用能力,是激發互聯網正向價(jia) 值的必然要求。報告顯示,家長和學校越來越注重對未成年人的網絡安全教育,超九成家長和教師對未成年人開展相關(guan) 教育,但仍有20.0%未成年網民表示上網過程沒有考慮過網絡安全防範問題。有必要根據不同年齡未成年人發展的特點和需求因勢利導、因材施教,引導小學生正確認識網絡、養(yang) 成良好上網習(xi) 慣,引導中學生遵守網絡規則、規範網絡言行、防範網絡社交風險。不僅(jin) 如此,在農(nong) 村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首次超過城鎮的背景下,還需加強農(nong) 村地區特別是留守兒(er) 童集中地區中小學生網絡常識、網絡技能、網絡規範、網絡安全等方麵教育,彌合城鄉(xiang)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yang) “鴻溝”。
互聯網空間是億(yi) 萬(wan) 民眾(zhong) 共同的精神家園,未成年人是互聯網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主體(ti) 。淨化網絡環境、維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關(guan) 係千家萬(wan) 戶的切身利益。學校發揮主陣地作用,規範未成年人校內(nei) 上網管理,家長提升自身網絡素養(yang) 及正確管理未成年人上網的技能,平台企業(ye) 落實主體(ti) 責任,把未成年人網絡保護作為(wei) 企業(ye) 發展的底線,各方各盡其責,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的強大合力,定能為(wei)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網絡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