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激發億萬市場主體活力

發布時間:2022-12-26 17:03:00來源: 人民日報

  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hui) 的創新創造潛能,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

  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有世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為(wei) 市場主體(ti) 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需求支撐

  市場主體(ti) 有活力,經濟發展有動力。近期,隨著優(you) 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斷落地、助企紓困力度不斷加大,各地複工複產(chan) 率快速提高、物流業(ye) 務量逐漸上漲。在北京,越來越多的生產(chan) 車間開足馬力,不少企業(ye) 的運輸能力、生產(chan) 能力迅速恢複;在深圳,更多的科技企業(ye) 瞄準數字化轉型新機遇,“獨角獸(shou) ”們(men) 奮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在重慶,裝備行業(ye) 規模以上企業(ye) 複工率超過95%……機器轉起來、工人忙起來、物流快起來、訂單多起來、信心強起來,一個(ge) 個(ge) 忙碌的身影折射出市場主體(ti) 活力日益恢複,更展現出中國經濟發展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

  市場主體(ti) 是我國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yu) 者、就業(ye) 機會(hui) 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在國家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經濟大船乘風破浪向前,經受住了多重考驗,億(yi) 萬(wan) 市場主體(ti) 功不可沒。近日舉(ju) 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強調,“大力提振市場信心”“注重圍繞市場主體(ti) 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實施方式,增強時效性和精準性”。做好明年經濟工作,推動經濟運行整體(ti) 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就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切實落實“兩(liang) 個(ge) 毫不動搖”,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hui) 的創新創造潛能,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hui) 創造力。

  新時代十年,是我國經濟社會(hui) 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十年。這十年,中國市場主體(ti) 總量從(cong) 2012年的5500萬(wan) 戶增長到目前的1.63億(yi) 戶,為(wei) 中國經濟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微觀基礎,更成為(wei) 我們(men) 保就業(ye) 、保民生、穩經濟的關(guan) 鍵所在。今年以來,為(wei) 了千方百計保住市場主體(ti) 、激活經濟的“蓄水池”,我們(men) 一手抓政策,實施了大規模留抵退稅、支持中小企業(ye) 等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一手促改革,高標準深化“證照分離”、係統建立公平競爭(zheng) 頂層設計政策框架等,為(wei) 各類市場主體(ti) 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各項調控政策的深入實施,廣大市場主體(ti) 的自適應能力不斷增強、活力有序釋放。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實施擴大內(nei) 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牢牢把握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就是要充分用好超大規模市場這個(ge) 寶貴的戰略資源。1—11月份,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6.4%,消費市場發展韌性持續顯現;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3.8%,工業(ye) 生產(chan) 保持總體(ti) 穩定,新動能繼續成長。我國有14億(yi) 多人口,有世界規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ti) ,是全球最具成長性的消費市場,為(wei) 市場主體(ti) 蓬勃發展提供了強大的需求支撐。接下來,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大力弘揚企業(ye) 家精神,對各類所有製企業(ye) 一視同仁,讓市場主體(ti) 敢闖、敢幹,就能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nei) 需牽引和催生優(you) 質供給,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長遠看、辯證看,中國經濟發展的空間依然廣闊,明年經濟有望整體(ti) 好轉,億(yi) 萬(wan) 市場主體(ti) 必將大有作為(wei) ,一定能實現更強勁更可持續的發展。尊重市場規律,創造性抓好貫徹落實,注重圍繞市場主體(ti) 需求施策,改善社會(hui) 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設身處地為(wei) 企業(ye) 出實招、解難題,我們(men) 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不斷增強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促進廣大市場主體(ti) 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實現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