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如何為居家老人服務?江蘇南通這樣打造鏈式養老

發布時間:2022-12-28 15:5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居家養(yang) 老是我國絕大多數老年人的選擇,自2017年以來,民政部、財政部在全國啟動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作為(wei) 我國老齡化程度最嚴(yan) 重的地區之一,江蘇省南通市60周歲以上人口占到31.65%,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地區,2017年南通市被納入我國第一批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改革的試點地區,試點以來,當地通過實行長期照護險、打造鏈式養(yang) 老等措施,解決(jue) 居家養(yang) 老老人的剛性服務需求。

  鏈式養(yang) 老 打通醫療和養(yang) 老照護

  家住江蘇南通市的黃義(yi) 芬老人82歲,長期臥床,平時由老伴一個(ge) 人照顧,每周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會(hui) 上門幫助老人洗頭、洗澡、理發等,護工張誌紅固定每周為(wei) 老人上門洗澡,時間長了,還跟老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居家養(yang) 老護理員 張誌紅:就算你做得再疲勞再辛苦,得到老人認可,心裏啥苦啥累也沒有了。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 曾雲(yun) 章:私人家裏,以前沒有這樣經常來洗澡的,照顧得很周到,減輕了我的負擔。

  在南通,237萬(wan) 60歲以上人口中,像這樣的失能老人大約占到0.65%,為(wei) 了減輕他們(men) 的經濟負擔,南通將全市所有老年人全部納入長期照護保險保障範圍,有了照護險的補貼,這樣每周一次的上門服務,老人家庭隻需要支付五塊錢左右,其餘(yu) 由照護險支付。

  杜燕是一家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的負責人,每天她和她的團隊都會(hui) 上門為(wei) 居家養(yang) 老的老人提供服務。86歲的王信芬老人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平時生活起居全靠老伴照顧,每周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的護理人員都會(hui) 上門幫老人更換胃管和尿管。

  江蘇省南通申丞小海護理院院長 杜燕:你這樣一個(ge) 人照顧她辛苦嗎?

  老人老伴:不辛苦,夫妻間應當要辛苦一點。

  除了上門為(wei) 居家老人服務,杜燕所在的服務站裏還有少量的床位供一些暫時不願離家、又沒有人照顧的老人臨(lin) 時入住。85歲的張美蘭(lan) 老人患有阿爾茲(zi) 海默症多年,在這裏她可以接受較為(wei) 專(zhuan) 業(ye) 的照護,老人雖然已經失去了大多數的記憶,但是每天早飯的時候,老人都會(hui) 悄悄藏起一個(ge) 雞蛋,等待著家人來的時候跟他們(men) 分享。

  張美蘭(lan) 老人女兒(er) 朱秀萍:我們(men) 可能舍不得。我每天早上來的時候,有一天我看到她,問她你的雞蛋放在這邊幹嗎?她說不能給人家的,就給我了。

  江蘇省南通申丞小海護理院院長 杜燕:我們(men) 是作為(wei) 嵌在社區裏的養(yang) 老服務機構,這樣子的話,入住到我們(men) 這邊的老人基本上都是周邊的老人。家屬早晚都可以來探望,這種親(qin) 情的陪伴是無可替代的。

  鏈式養(yang) 老 近300家養(yang) 老機構跟老人零距離

  鏈式養(yang) 老不僅(jin) 打通了醫療和養(yang) 老照護,南通市同時還啟動了另一項改革,那就是讓全市近300家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機構敞開大門,承接社區居家養(yang) 老服務,改變過去社區養(yang) 老服務站服務能力不高的問題,把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機構中的專(zhuan) 業(ye) 服務零距離地延伸到老人家裏,解決(jue) 居家養(yang) 老的剛性照護需求。

  江蘇省南通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處處長 俞灝: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men) 的居家和社區養(yang) 老服務存在著隻掛牌不運營,或者是隻提供以唱歌、跳舞、打牌為(wei) 主的娛樂(le) 活動,難以為(wei) 老年人提供專(zhuan) 業(ye) 的居家養(yang) 老服務。

  俞灝是南通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處的負責人,五年前她和同事對社區養(yang) 老進行了深入調研發現,南通的社區服務站的硬件建設雖然實現了全覆蓋,但是這些社區養(yang) 老服務點隻能提供餐飲和娛樂(le) 功能,而居家養(yang) 老的老人最迫切需要的失能照護、胃管尿管服務等剛性需求無法滿足;另一方麵,南通市的養(yang) 老機構非常發達,如何取長補短解決(jue) 居家養(yang) 老的剛性服務需求?2017年起,南通市探索開啟“鏈式養(yang) 老”的改革之路,打破機構、社區和居家養(yang) 老界限,讓養(yang) 老機構承接運營社區養(yang) 老服務設施,延伸開展居家養(yang) 老服務。

  江蘇省南通市民政局養(yang) 老服務處處長 俞灝:過去我們(men) 養(yang) 老機構的專(zhuan) 業(ye) 服務隻局限在養(yang) 老機構的圍牆之內(nei) ,我們(men) 打破養(yang) 老機構的圍牆界限,把養(yang) 老機構裏專(zhuan) 業(ye) 的人員、專(zhuan) 業(ye) 的技術延伸到社區。

  在南通,全市237萬(wan) 60歲以上人口中,失能人員大約占到0.65%,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機構的服務走進老人家庭之後,解決(jue) 了居家老人的照護需求,讓過去原本需要入住機構的老年人也可以實現居家養(yang) 老。77歲的徐彩霞老人因腦卒中導致行走不便,過去像她這樣的情況需要定期到專(zhuan) 業(ye) 機構進行康複,如今,每周康複師都會(hui) 上門為(wei) 老人進行康複訓練。經過一年多的康複,老人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

  居家養(yang) 老康複師 陳文奇:我們(men) 可以通過康複的一些手段,給她進行一些輔助,某一個(ge) 功能的恢複,其實對她日常生活活動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

  專(zhuan) 業(ye) 的養(yang) 老機構承接社區養(yang) 老服務之後,以執業(ye) 護士和持證護理員為(wei) 主的專(zhuan) 業(ye) 照護團隊走進老人家庭,把專(zhuan) 業(ye) 的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服務有效延伸至社區、家庭。

  江蘇省南通市市民 程佩芬:我家裏雖然不大,但是住慣了以後我覺得很舒服。我有這個(ge) 條件就不需要到養(yang) 老機構去。

  為(wei) 了鼓勵專(zhuan) 業(ye) 養(yang) 老機構從(cong) 事居家養(yang) 老服務,南通市建立健全養(yang) 老服務機構從(cong) 業(ye) 人員崗位補貼製度,為(wei) 從(cong) 業(ye) 人員提供3萬(wan) 元到5萬(wan) 元獎補,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專(zhuan) 業(ye) 護理人員隊伍。同時,隨著社區站點服務能力的增強,傳(chuan) 統養(yang) 老機構的床位壓力開始緩解,也提高了養(yang) 老機構設施、人員的效率。

  江蘇省南通市大生護理院護理員 徐豔:那肯定是好事,收入增加了,在機構這塊兒(er) 能拿到四千塊錢到四千一百塊錢左右。入戶居家大概一千五到兩(liang) 千塊錢左右。

  江蘇省南通市大生護理院院長 王文彬:我一個(ge) 機構兩(liang) 百多張床位,但是我的服務對象可以達到一萬(wan) 個(ge) 老人,遠遠超過我的機構能夠承擔的一個(ge) 範圍。第二個(ge) 因為(wei) 這些老人在家裏,我們(men) 來提供服務,他也沒有必要上機構去,這樣也能減輕老人的經濟負擔。

  鄉(xiang) 鎮敬老院打開圍牆 補齊養(yang) 老服務短板

  鏈式養(yang) 老改革實施以來,過去專(zhuan) 門兜底供養(yang) 五保老人的鄉(xiang) 鎮敬老院也打開圍牆,麵向農(nong) 村老人開放,並將服務延伸到農(nong) 村社區,彌補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的短板。

  長壽星養(yang) 老服務中心過去就是一家鄉(xiang) 鎮敬老院,全部運營費用都由財政負擔,改革之後可以收住社會(hui) 老人,還承接了丁堰鎮下轄十幾個(ge) 村的社區養(yang) 老機構,利用農(nong) 村閑置小院,由養(yang) 老中心提供專(zhuan) 業(ye) 服務,農(nong) 村老人不僅(jin) 可以養(yang) 老不離鄉(xiang) 鄰、不離鄉(xiang) 土,還可以種菜養(yang) 雞,開展適合農(nong) 村老人的“農(nong) 療”模式。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丁堰鎮敬老院 季長貴:裏麵有鍛煉的器材,有閱讀室,有棋牌室,在裏麵玩得挺開心的。

  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丁堰鎮敬老院負責人 顧秀芳:連鎖運管減少了成本,我們(men) 的服務可以像批量生產(chan) 一樣,我們(men) 團隊是一支團隊。實際上這些老年人都是周邊社區的老年人,都是左右鄰居,他們(men) 可以在這裏抱團養(yang) 老。

  依托分散在各個(ge) 農(nong) 村的養(yang) 老服務站點,養(yang) 老服務可以延伸到空巢、獨居、高齡老人的家庭,每一個(ge) 高齡老人都建立了信息檔案,除了養(yang) 老服務,南通市還通過誌願者鄰裏結對等方式,保障農(nong) 村困難老人探訪服務能夠實現全覆蓋。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縣民政局副局長 薑利軍(jun) :這張照片所展示的是我們(men) 助老員上門之前,選擇理發服務的老人服務前的狀況。這張是在服務之後,通過實時上傳(chuan) 到係統當中,我們(men) 對線下服務公司的服務質量,進行有效監管。

  目前,南通市近300家養(yang) 老機構全部向社區養(yang) 老開放,專(zhuan) 業(ye) 的上門服務基本覆蓋所有的失能、長期臥床以及患有各種慢性病的老人。(總台央視記者 李玉梅 梁治 江蘇台 李誌陽 南通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