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立德樹人為指引 勠力培育愛國愛港新一代

發布時間:2022-12-28 16:08:00來源: 人民網-港澳頻道

  金紫荊廣場上,五星紅旗與(yu) 紫荊花區旗獵獵飄揚,形成香江之濱的亮麗(li) 風景線;愛國教育支援中心、香港沙頭角抗戰紀念館相繼啟用,標誌著香港愛國主義(yi) 教育進入新的裏程;推動愛國教育課程改革、推進香港師生赴內(nei) 地交流,為(wei) 國民教育的有序開展指明方向……香港正全麵促進師生增強國家意識,厚植家國情懷。

  “青年興(xing) ,則香港興(xing) ;青年發展,則香港發展;青年有未來,則香港有未來。”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香港特區政府重視教育和青年發展工作,從(cong) “科”“教”“興(xing) ”“國”四個(ge) 維度推動香港教育未來發展,希望達致立德樹人的目標,致力培育青年成為(wei) 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新一代,為(wei) 國家和香港發展作出貢獻。

  國民教育 時雨春風

  在香港走向由治及興(xing) 的新階段,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hui) 各界積極協作,探索構建全方位、常態化的愛國主義(yi) 教育協同機製,形成同向同行、有機銜接、效果疊加的整體(ti) 效應。讓愛國愛港光榮傳(chuan) 統薪火相傳(chuan) ,漸成香港各界共識,香港愛國主義(yi) 教育呈現新氣象。

  蔡若蓮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持續以“多重進路、互相配合”的方式推行國民教育。通過持續更新與(yu) 優(you) 化課程、開發教學資源、進行教師培訓、舉(ju) 辦全方位學習(xi) 活動等多元而具體(ti) 的舉(ju) 措,全方位培養(yang) 香港青年的國民意識及對國家的歸屬感。

  “國家觀念的培養(yang) ,離不開對國家曆史、地理、文化,以及國情等方麵的了解,課程設置尤為(wei) 重要。”蔡若蓮介紹,小學階段,常識科設“國民身份認同與(yu) 中華文化”學習(xi) 範疇;中學階段,把中國曆史定為(wei) 初中獨立必修科目;增潤中國語文和地理等科目的中華文化和中國地理的內(nei) 容;高中階段,公民與(yu) 社會(hui) 發展科課程內(nei) 容緊扣國家發展,讓所有學生能全麵和準確地認識與(yu) 國情、憲法和基本法,以及國家安全相關(guan) 的課題。

  課堂以外,有關(guan) 國民教育的多元學習(xi) 活動相繼推展。蔡若蓮舉(ju) 例道,一方麵是籌辦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與(yu) 比賽,如聯合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製作《細說文物——中國曆史教學資源冊(ce) 》,麵向小學舉(ju) 辦“華萃薪傳(chuan) ——第一屆全港小學中國曆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邀請中學參加“傳(chuan) 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曆史與(yu) 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活動等,提升學生對曆史文化的興(xing) 趣;另一方麵是鼓勵香港的社會(hui) 團體(ti) ,舉(ju) 辦相關(guan) 活動與(yu) 比賽,為(wei) 學生搭建學習(xi) 中國曆史、了解中華文化、增強祖國認同感和歸屬感的重要平台。

  2022年7月,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籌辦的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揭幕啟用,旨在為(wei) 學校和教師開展愛國教育提供支持,成為(wei) 推動國家安全及國民教育的重要力量,培養(yang) 愛國愛港新生代的學習(xi) 場地。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第十七至十九屆會(hui) 長黃均瑜強調,自1975年成立以來,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始終堅持愛國愛港立場。如今,在香港全麵貫徹、體(ti) 現和落實“愛國者治港”的原則下,愛國教育支援中心應時而生,期冀為(wei) 推動愛國教育、培養(yang) 愛國者注入新力量。

  談及愛國教育支援中心當前工作重點,黃均瑜介紹,通過4個(ge) 主題展覽室提供沉浸式體(ti) 驗,如一樓的“中國曆史探索室及挑戰室”,以AR、VR等多媒體(ti) 形式呈現中國近代史;三樓的“國情教育展覽室”設“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hui) 模擬聯合國會(hui) 議”,讓學生開展不同活動。同時,配合香港特區政府的政策及學校課程,結合多元、有趣的方式,組織國民教育主題的賽事和活動等。

  內(nei) 地交流是國民教育的重要一環。蔡若蓮認為(wei) ,學生親(qin) 赴內(nei) 地,欣賞國家山川地貌,感受曆史文化氛圍,認識國家發展成就,助推莘莘學子明晰香港與(yu) 內(nei) 地血脈相連的關(guan) 係,並培養(yang) 他們(men) 對國家及香港的擔當精神。“我們(men) 一直積極籌辦或資助學校舉(ju) 辦不同主題的內(nei) 地交流計劃,目前已列出21條內(nei) 地考察行程。此外,全力支持兩(liang) 地學校締結為(wei) ‘姐妹學校’也是重點項目,資助學校加強交流,師生互相學習(xi) ,建立情誼。”蔡若蓮補充道。

  教師培訓 提質增效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xing) 教之源,肩負培育學生正確價(jia) 值觀及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使命和責任,必須具備專(zhuan) 業(ye) 能力和秉持專(zhuan) 業(ye) 操守,保障學生的福祉。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的重點工作。

  愛國主義(yi) 教育在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中全麵鋪開。蔡若蓮強調,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會(hui) 繼續通過職前、新入職、在職及晉升培訓,提升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同時加強入職把關(guan) ,要求所有公營學校新聘任教師必須通過香港基本法及香港國安法測試,並製訂《教師專(zhuan) 業(ye) 操守指引》供學校參考。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其言行、操守和價(jia) 值觀對學生影響深遠。教育專(zhuan) 業(ye) 和個(ge) 人修養(yang) 應相結合,實現以德樹人。”蔡若蓮說,為(wei) 回應時代進步的潮流,以及社會(hui) 對教師越來越高的期望,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近期推出《教師專(zhuan) 業(ye) 操守指引》,清晰說明教師應有的專(zhuan) 業(ye) 操守及行為(wei) 規範,鼓勵教師自覺遵守,保障學生福祉,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hui) 秩序。

  加強教師赴內(nei) 地交流計劃,為(wei) 完善國民教育添磚加瓦。蔡若蓮介紹,疫情之前,香港教育界多年來常組考察團參訪內(nei) 地,現將進一步把國情教育的交流考察融入到師資培訓,例如所有公營學校新入職及擬晉升的教師須在兩(liang) 年內(nei) 赴內(nei) 地開展為(wei) 期3至4天的交流,增加在職教師到內(nei) 地考察的機會(hui) ,以更加了解國家發展、體(ti) 驗國情、加強對國家的認識。

  自古以來,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倡導全社會(hui) 尊師重道,凝聚成香港教育界共同認知。在香港特區政府多策並舉(ju) 的同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等社會(hui) 團體(ti) 也在不遺餘(yu) 力地為(wei) 教師提供更多支持。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全力為(wei) 教師提供專(zhuan) 業(ye) 支持和生活便利,黃均瑜表示,得益於(yu) 社會(hui) 各界的鼎力支持,教師生活館今年6月開幕,不僅(jin) 為(wei) 教師提供專(zhuan) 業(ye) 交流和進修平台,還有超市提供生活物品,希望成為(wei) 香港教師的“加油站”。同時,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hui) 堅持舉(ju) 辦“教師體(ti) 育節”“優(you) 秀教師選舉(ju) ”等活動,以期加強教師對教育的向心力,賦能培育更多愛國愛港的教師。

  強化優(you) 勢 為(wei) 國育才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將“建成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納入2035年國家發展的總體(ti) 目標。站在全新曆史起點上,為(wei) 助力國家全麵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香港教育界迎來凝聚創科力量、培育精英人才的重要使命。

  香港特區政府銳意發展創新科技,聚焦培養(yang) 未來創科人才。蔡若蓮指出,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多年來積極推動STE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發展,持續強化香港科研和創科發展。為(wei) 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支持香港“八大中心”的定位,未來將加入人文藝術(Arts)元素成為(wei) STEAM,並在基礎教育做到“STEAM for all”,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hui) 接觸相關(guan) 元素,配合數字時代發展。

  “整體(ti) 規劃課堂內(nei) 外的STEAM教育,在課程中加入更多創科學習(xi) 元素,包括在高小階段推行增潤編程教育、在初中加入人工智能;鼓勵學校提供多元化的STEAM學習(xi) 活動,發掘和培育具潛質的精英。下學年起,學校須每年舉(ju) 辦或安排學生參與(yu) 兼具素質和規模的STEAM活動。”蔡若蓮希望以普及化、趣味化、多元化的方式,多管齊下在中、小學大力推動STEAM教育,培養(yang) 學生的綜合解難能力,啟發他們(men) 的創意潛能。

  談及香港未來教育事業(ye) 規劃,蔡若蓮表示,從(cong) 本地層麵,香港須加大力度培養(yang) 各行各業(ye) 的生力軍(jun) ,同時為(wei) 在職專(zhuan) 業(ye) 人士提供進修及培訓的資源和機會(hui) ;在區域層麵,香港善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區位優(you) 勢,吸引有誌之才來港發展,優(you) 化香港人才藍圖;在國際方麵,香港需加強推廣作為(wei) 國際研發人才樞紐的地位,以釋放香港與(yu) 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協同發展的無限潛力。

  香港回歸二十五年來,建基於(yu) “一國兩(liang) 製”的獨特優(you) 勢,保障法治健全,厚植創新“土壤”,香港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和科研優(you) 勢得以發揚光大,奠定亞(ya) 洲教育樞紐地位。“我們(men) 希望擔當橋梁和窗口角色,從(cong) 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著力推動國家進一步國際化,為(wei) 人類的文明進步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蔡若蓮滿懷憧憬。

  優(you) 化教育,開創未來。黃均瑜說,“愛國教育支援中心將全力支援香港特區政府培育‘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香港青年,未來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中,發揮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