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為什麽能重返前台
日前,曾經“一墩難求”的北京冬奧會(hui) 吉祥物“冰墩墩”重回大眾(zhong) 視野,而且換了一副嶄新“麵孔”——為(wei) 助力北京冬奧會(hui) 一周年宣傳(chuan) 和“雙奧”文化傳(chuan) 承,在癸卯兔年臨(lin) 近之際,“冰墩墩”兔年特別版係列產(chan) 品“兔墩墩”正式發布。“兔墩墩”以“冰墩墩”形象為(wei) 基礎,融合北京傳(chuan) 統民俗中的經典“兔爺”元素,形象新穎討喜,寓意平安吉祥,甫一推出就廣受市場追捧。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廈等銷售現場,“兔墩墩”幾乎稱得上“上架即售罄”,因缺貨不得不在元旦期間暫停銷售。
隨著北京冬奧會(hui) 主火炬緩緩熄滅,這場冰雪上的激情盛會(hui) 已經在曆史中定格。然而,冬奧會(hui) 彰顯的奧林匹克精神和體(ti) 育文化,以及它掀起的冰雪運動熱潮卻不會(hui) 僅(jin) 僅(jin) 留存在記憶當中,它們(men) 還將深刻而久遠地影響著當下和未來。
一張張標誌性的麵孔被人們(men) 銘記。參加三屆冬奧會(hui) 的“老將”武大靖,一鳴驚人的穀愛淩、蘇翊鳴,經曆傳(chuan) 奇的韓聰、隋文靜,他們(men) 的故事都被人們(men) 津津樂(le) 道,他們(men) 的奮鬥和精神也激勵著無數人。
同樣,作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的標誌性元素之一,“冰墩墩”在國內(nei) 外都受到了熱烈追捧。中國“國寶”大熊貓的形象友好可愛、憨態可掬。冰晶外殼、“冰絲(si) 帶”元素和航天員造型,又使這個(ge) 中國傳(chuan) 統形象充滿了未來感、時代感、速度感。它像信使一般向世界展現古老中國的時代新形象,也在中國廣泛傳(chuan) 播奧林匹克精神和體(ti) 育文化。
作為(wei) 文化和精神的使者,“冰墩墩”擁有“頂流”級別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巨大影響力。如果它隨著冬奧會(hui) 閉幕而隱退幕後,那無疑是一件極為(wei) 可惜的事情。然而,讓“冰墩墩”重回大眾(zhong) 視野,背後其實頗費周折。按照相關(guan) 協議,包括“冰墩墩”公仔在內(nei) 的北京冬奧會(hui) 各種特許商品在2022年9月30日就已經正式停售。12月31日之後,“冰墩墩”等北京冬奧會(hui) 相關(guan) 知識產(chan) 權就已經交給國際奧委會(hui) ,成為(wei) 其名下的奧林匹克曆史知識產(chan) 權。在傳(chuan) 統慣例和奧林匹克曆史知識產(chan) 權製度框架的製約之下,“冰墩墩”繼續獲得授權經營,“兔墩墩”的產(chan) 品設計、生產(chan) 、銷售,都需要有關(guan) 機構與(yu) 國際奧委會(hui) 進行反複的溝通與(yu) 協商,無數人在幕後付出了辛勞和汗水。可以說,“兔墩墩”最終得以麵世發售,實屬不易。
打破常規慣例、積極主動創新,使“冰墩墩”等奧林匹克曆史知識產(chan) 權走出幕後、重返前台,為(wei) 傳(chuan) 承奧林匹克精神和體(ti) 育文化繼續發揮光和熱,這種執著的精神值得稱道。同樣,北京冬奧會(hui) 既是一場已經圓滿閉幕的激情盛會(hui) ,也是一次麵向未來、打開未來的重要契機。它聯結了不同國家和地區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了和平、交流與(yu) 合作,彰顯了體(ti) 育精神,傳(chuan) 承了體(ti) 育文化。尤其是在中國,它使本來比較小眾(zhong) 、區域性的冰雪運動、冰雪旅遊、冰雪文化獲得空前的傳(chuan) 播、推廣和普及,在全國範圍內(nei) 掀起了“冰雪熱潮”。這些都是北京冬奧會(hui) 的重要遺產(chan) 。它們(men) 對於(yu) 當下和未來的重要意義(yi) ,都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顯現出來。
目前,國家體(ti) 育館冰球館、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等冬奧場館積極麵向大眾(zhong) 開放,引入高水平競技賽事,努力探索四季運營,在推廣普及冰雪運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冬奧會(hui) 部分比賽項目的舉(ju) 辦地河北張家口開通了直達北京的高鐵,以及前往上海、深圳、沈陽等國內(nei) 重要城市的直達航班。“度假村+滑雪場”的經營模式,可以為(wei) 遊客提供度假、旅遊、運動的一攬子解決(jue) 方案。在南方地區,冰雪運動、冰雪旅遊的熱潮也方興(xing) 未艾,一批室內(nei) 雪場、冰雪世界類主題樂(le) 園紛紛建成開門迎客。據統計,2021—2022年雪季,國內(nei) 參與(yu) 冰雪旅遊人次達3.12億(yi) ,冰雪旅遊、冰雪培訓、冰雪裝備等市場需求均出現明顯增長。北京冬奧會(hui) “帶動三億(yi) 人參與(yu) 冰雪運動”的成果,正在不斷得到鞏固擴大。
當然也應該看到,我國的冰雪運動、冰雪旅遊,跟一些傳(chuan) 統的“冰雪強國”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瑞士總人口約860.6萬(wan) ,但全瑞士滑雪場平均每年到訪的滑雪者達2227萬(wan) 人次,外國滑雪者到訪比例為(wei) 35%。其中僅(jin) 瑞士阿爾卑斯山區遊客接待量就占到全世界總量的40%以上。借鑒“冰雪強國”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稟賦,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培育冰雪旅遊市場、發展繁榮冰雪文化,都應該是“用好冬奧遺產(chan) ”的應有之義(yi) 。從(cong) 這個(ge) 意義(yi) 上來說,“冰墩墩”也將繼續肩負使命。
(光明日報 作者:封壽炎,係媒體(ti) 評論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