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周雲蓬:有好的原創 民謠才能保持溫度

發布時間:2023-01-11 14:44:00來源: 北京青年報

  周雲(yun) 蓬:有好的原創 民謠才能保持溫度【52歲中國民謠音樂(le) 代表人物參與(yu) 綜藝節目 觀眾(zhong) 評價(jia) 以一己之力包攬節目“哭點”】

  “這個(ge) 世界屬於(yu) 年輕人,但審美並不完全屬於(yu) 年輕人。”

  ——周雲(yun) 蓬

  近日,一檔名為(wei) 《我們(men) 民謠2022》的綜藝節目,引發了人們(men) 對於(yu) 民謠以及民謠歌手的關(guan) 注。有著“最具人文的中國民謠音樂(le) 代表人物”之稱的周雲(yun) 蓬也受邀登上了這個(ge) 舞台,從(cong) 最初排名墊底到後期開始“逆襲”,節目中周雲(yun) 蓬的表現始終牽動著觀眾(zhong) 的心。有觀眾(zhong) 甚至評價(jia) :周雲(yun) 蓬以一己之力包攬了節目的“看點”和“哭點”。

  近日周雲(yun) 蓬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zhuan) 訪。他坦言,上節目和好友競演,是為(wei) 了“抱團取暖”,在民謠當下還處於(yu) 平穩過渡、不溫不火的階段,希望這檔節目能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讓民謠音樂(le) 有更多的受眾(zhong) 。

  52歲已是“知天命”的年紀,對於(yu) 周雲(yun) 蓬來說,不管知不知天命,他的目標始終沒變:創作、唱歌、演出。未來他還想繼續未完成的夢想:周遊世界,“趁著自己還活著。”

  上節目“抱團取暖”

  麵對排名表現豁達

  《我們(men) 民謠2022》號稱“請來了民謠圈的半壁江山”,參與(yu) 的音樂(le) 人包括陳鴻宇、陳粒、房東(dong) 的貓、好妹妹、萬(wan) 曉利、小河、小娟與(yu) 山穀裏的居民、葉蓓、莊達菲、鍾立風等。作為(wei) “最具人文的中國民謠音樂(le) 代表人物”,周雲(yun) 蓬參加這檔特製的“民謠”音綜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實際上,最初聽到這檔節目的名稱,再到後來跟節目的編輯聊起相關(guan) 話題,周雲(yun) 蓬就覺得這檔節目“比較符合自己的口味”,相當於(yu) “一拍即合”。最關(guan) 鍵的是,很多好友包括小河、萬(wan) 曉利、鍾立風等都受邀確定參與(yu) ,還有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手也參與(yu) ,“所以就覺得抱團取暖,質量應該不會(hui) 太差。”

  與(yu) 其他的音綜沒有任何不同,《我們(men) 民謠2022》依然是一檔競演綜藝,有競演,有排名,有淘汰。最初在一期節目中,90後的房東(dong) 的貓拿到了第一名,而周雲(yun) 蓬隻拿到45分,排名第19。不少觀眾(zhong) 感到莫名其妙,認為(wei) 這樣的成績和周雲(yun) 蓬在業(ye) 內(nei) 的地位嚴(yan) 重不相稱。

  在後麵的節目中,周雲(yun) 蓬的排名逐漸躍升。對於(yu) 節目中的名次,周雲(yun) 蓬表示並沒有太過在意,“排名我覺得無所謂,都是唱歌,尤其是跟你自己的好朋友們(men) ,跟小河、跟小娟比排名,第一或者是倒數第一都是很正常的,我覺得我自己沒有很沮喪(sang) 或者失落。”

  在節目中,周雲(yun) 蓬麵對排名和分數,表現得十分豁達,他說:“這個(ge) 世界屬於(yu) 年輕人,但審美並不完全屬於(yu) 年輕人。”

  周雲(yun) 蓬表示,節目的受眾(zhong) 都很年輕,不少是00後,雖然很多時候年輕人占主導地位,但是在審美這方麵,未必年輕人就更有優(you) 勢,“審美是一個(ge) 平等的世界,比如40歲的人聽的音樂(le) 跟20歲的人聽的音樂(le) ,不存在代溝,或者說沒有任何區別,還是作品最重要,所以我覺得在審美上其實年齡沒有什麽(me) 優(you) 勢和劣勢。”

  與(yu) 自己的好友競演

  壓根不會(hui) 覺得緊張

  極少參加綜藝節目,尤其是這種競技性質的節目,周雲(yun) 蓬卻很快適應了那種氛圍並且可以毫無壓力,在他的意識中,這就如同一場考試,參加考試的都是自己熟悉的人,沒有什麽(me) 好緊張的。

  即便越往後賽製越殘酷,周雲(yun) 蓬也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能夠以平常心麵對。“你是跟你的好朋友們(men) 在 PK,所以沒有什麽(me) 可緊張的是吧?比方說小河比你唱得好,這個(ge) 是在意料之中,或者你比小河唱得好,也在意料之中,大家都不會(hui) 覺得突然,也沒那麽(me) 多失落,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在這個(ge) 舞台上,周雲(yun) 蓬和朋友們(men) 一起演出,學習(xi) 、觀摩了其他歌手的演出現場,他覺得這種機會(hui) 非常難得,並且很有意思,“能夠看到小河怎麽(me) 帶著孩子們(men) 上舞台,小利(萬(wan) 曉利)怎麽(me) 玩他的電子樂(le) ,瑋瑋(張瑋瑋)也嚐試了一些新的電子樂(le) 器,都挺有趣的。”

  周雲(yun) 蓬已經預見到,因為(wei) 這檔節目,可能會(hui) 有更多人知道、了解有個(ge) 叫周雲(yun) 蓬的民謠歌手的作品還不錯,聽到他唱的《九月》《瓦爾登湖》,他還是個(ge) 很接地氣的詩人。

  現狀不溫不火平穩過渡

  音綜對民謠有推動作用

  “這兩(liang) 年民謠不火了,你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前兩(liang) 年做?”民謠歌手馬飛在節目中發出了這樣的疑問。觀眾(zhong) 也會(hui) 提出疑問,《我們(men) 民謠2022》請來了民謠圈的半壁江山,卻始終離出圈差點距離。

  周雲(yun) 蓬卻說,民謠好像也沒有什麽(me) 更火的時代,現在民謠還處於(yu) 平穩過渡、不溫不火的階段,“我覺得能這樣就不錯了,現在大家都不會(hui) 期望值太高,都會(hui) 覺得有演出就不錯了,或者是有人聽演出、有人買(mai) 唱片,就算可以了。”

  周雲(yun) 蓬坦言,在這種狀況下,已經降低了自己的目標和期望值。《我們(men) 民謠2022》這檔節目,對於(yu) 民謠會(hui) 起到一些推動作用,節目中展示的一些優(you) 秀作品,會(hui) 讓民謠音樂(le) 有更多的受眾(zhong) 。

  至於(yu) 民謠的火與(yu) 不火,關(guan) 鍵在於(yu) 作品,“我覺得還是要有作品,就會(hui) 帶動這個(ge) 市場,有好聽的歌曲,市場就會(hui) 越來越好,像《米店》這樣的歌,如果每一年出十個(ge) 八個(ge) ,保證市場就會(hui) 被帶動得很火爆了。所以要有好的原創作品,民謠音樂(le) 才能保持其溫度。”

  “知天命”的年紀

  謠著,遊著,活著

  1970年出生的周雲(yun) 蓬,已邁入了“知天命”的年齡。

  年少時最喜歡杜甫的《江漢》,“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年長後有感於(yu) 杜甫的《贈衛八處士》,並以此創作了他最滿意的作品《杜甫三章》。杜甫也是周雲(yun) 蓬最愛的詩人,周雲(yun) 蓬認為(wei) ,杜甫詩中描寫(xie) 的意境,直到今天都不過時,比如“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yu) 商”。人生如參、商二星,此出彼沒,不得相見,就非常貼合當下的情形。

  “杜甫的詩還是有時代性的,現在讀起來也覺得很接地氣,《江漢》這首詩就有一種老來漂泊的感覺,雖然烈士暮年,但壯心不已,‘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雲(yun) 天共遠,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杜甫本身很有情懷,而且技術上也很厲害,所以一直把他當做一個(ge) 榜樣。”

  在孔子所說的“五十知天命”的年紀,周雲(yun) 蓬說,隻要天天有事幹,就不用總想著這天命如何,所以天命的問題其實不需要考慮。因為(wei) 創作本身挺艱難的,思考這一件事就已經不易,可能也沒工夫去想有關(guan) “天命”的問題。

  “反正不知天命也得往下過是吧。其實這是兩(liang) 千年前的人們(men) 的一種標準,我覺得現在其實50歲也不見得會(hui) 知天命,因為(wei) 這個(ge) 天命可能比過去更複雜,所以我覺得還是那麽(me) 過,反正繼續原創,多寫(xie) 歌、多演出。”

  到了“知天命”的年紀,對於(yu) 名利,周雲(yun) 蓬也有了不同的注解,現在他很認同古人說的“盛名之下,不可久居”。

  “名利當然是好東(dong) 西,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是唱歌賺的錢我覺得這就是應得的。比方你因為(wei) 唱歌得到了報酬或者稱譽,如果太誇張了,你就不舒服了,還可能是一種傷(shang) 害,叫‘盛名之下,不可久居’,所以名和利恰如其分就可以了,也沒有必要排斥。”

  “常年的漂泊,讓火車成為(wei) 我夢中常有的意象,有時買(mai) 票,或走過車廂連接處尋找座椅;有時在一個(ge) 清冷的小站下車,坐在剛被雨淋過的長椅上,等著下一班火車到來。”多年前周雲(yun) 蓬在文章《夜行者說》裏這樣寫(xie) 道。

  多年以後,這樣的場景仍然會(hui) 出現在他的夢裏,火車、車票、車廂、小站……周遊世界依然是周雲(yun) 蓬想要實現的夢想。

  “多出去轉一轉,去看看別的演出,看看羅格·沃特斯、槍炮與(yu) 玫瑰樂(le) 隊的演出,出去走一走,去旅行,趁著他們(men) 還活著、自己還活著。”

  人物簡介

  周雲(yun) 蓬,民謠歌手、詩人,作家。

  被譽為(wei) 最具人文氣質的民謠音樂(le) 人。

  1970年出生於(yu) 遼寧省沈陽市,9歲失明。1980年就讀於(yu) 沈陽盲童學校;1991年考入長春大學特教學院中文專(zhuan) 業(ye) ;1994年畢業(ye) ,背著吉他去北京唱歌。

  發行唱片:《沉默如迷的呼吸》(2004)、《中國孩子》(2007)、《牛羊下山》(2010)、《四月舊州》(2014)、《瓦爾登湖》(2022)。

  出版書(shu) 籍:個(ge) 人詩文集《春天責備》(2010)、隨筆集《綠皮火車》(2011)、詩集《午夜起來聽寂靜》(2017)、隨筆集《行走的耳朵》(2019)、小說集《笨故事集》(2019)。

  參與(yu) 電影:2011年參演高群書(shu) 導演的電影《神探亨特張》,該片獲金馬獎最佳電影獎。2016年參演李睿珺導演的電影《路過未來》,該片入圍2017年第70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一種關(guan) 注”競賽單元。2017年為(wei) 韓東(dong) 導演的電影《在碼頭》製作電影原聲音樂(le) ,該片參加2017年釜山電影節。

  曾獲得華語傳(chuan) 媒音樂(le) 大獎“最佳民謠藝人”“最佳作詞人”等獎項;2011年因詩作《不會(hui) 說話的愛情》獲《人民文學》年度“詩歌獎”。

  2009年、2012年策劃民謠合輯《紅色推土機》《金色推土機》,銷售所得用於(yu) 幫助貧困盲童。

  本組文/本報記者 壽鵬寰 統籌/滿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