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運旅途 有這些青年溫暖陪伴
對於(yu) 中國人來說,回家過年是春運的源頭,在你的眼裏,春運運的什麽(me) ?
作者:時聰穎、陳繼偉(wei) 、邵翰章(中國鐵路烏(wu) 魯木齊局集團有限公司)
1月7日中午,剛剛從(cong) 廣西百色站參加完春運首日服務的青年誌願者走進附近的百色鐵路青年之家休息,這個(ge) 剛剛升級改造完畢的青年之家裏建起了誌願服務站,是百色鐵路青年誌願者的驛站。在全國鐵路沿線共有100多個(ge) 這樣的青年之家為(wei) 青年敞開大門,誌願服務站、心理谘詢點……鐵路青年之家服務功能不斷擴充。
團情陪伴,溫暖相守,鐵路共青團在過去一年裏始終堅持服務青年這一工作生命線,關(guan) 注青年所思、所憂、所盼,幫助青年解決(jue) 好工作、生活等方麵的煩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做青年信得過、靠得住、離不開的“貼心人”,助推青年全力服務2023年鐵路春運。
在春運中“逆行”,青春力量守護旅客旅途
2023年春運,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公司鄭州客運段1000餘(yu) 名取得《紅十字救護員證》的青年乘務員分布在345個(ge) 乘務班組中,為(wei) 春運旅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同時,鄭州客運段團委也積極開展“春運學雷鋒·奉獻在崗位”春運誌願服務活動,動員全段團員青年,成立青年誌願小分隊,春運期間著統一的“紅馬甲”,開啟“隨手幫”服務。此外,他們(men) 還宣傳(chuan) 新冠疫情防控常識和乘車安全注意事項,為(wei) 重點旅客提供服務。
春運對鐵路人而言,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zheng) ,不少鐵路青年堅持“舍小家為(wei) 大家”,放棄了和家人的團聚,選擇留守在工作崗位上。送家書(shu) 、貼春聯、吃月餅,每逢節假日,團情陪伴活動為(wei) 在崗過節的青年送去關(guan) 懷,帶來團組織的溫暖。
“爸爸媽媽,我現在是一名真正的‘大車’了,單獨駕駛著火車奔馳在蘭(lan) 渝線上,我覺得自己的工作十分重要也很有意義(yi) ,爸爸媽媽你們(men) 也會(hui) 為(wei) 我自豪吧……”中國鐵路蘭(lan) 州局集團公司蘭(lan) 州西機務段青年石陽在寫(xie) 給父母的家書(shu) 中這樣寫(xie) 道。
2022年年初,全國鐵道團委組織開展了“上元家書(shu) ”線上征集活動。一封家書(shu) ,遙寄相思,全國各地千餘(yu) 名鐵路青年通過一封封家書(shu) ,與(yu) 家人分享自己的成長,表達對家人們(men) 的思念,感謝他們(men) 對自己工作的理解和包容。
“我已經兩(liang) 年沒有回家了,每每有探親(qin) 打算時,考慮到疫情影響,怕給家裏和單位添麻煩,便打消了歸家的念頭。看到家書(shu) 征集活動,我就第一時間動筆了……”日前,由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團委組織策劃的“菁年夜話”直播活動中,老家在900公裏外河北衡水的錫林浩特綜合維修段青工周健發來這樣一條消息。
“請您多注意腿部保暖,工作上我一定會(hui) 認真負責,請您放心,分別的日子不會(hui) 太遠,等我回家!”在“見字如麵”環節,他以一封情真意切的家書(shu) 抒發了思鄉(xiang) 之情,也令無數團員青年動容。“感謝團組織提供這麽(me) 好的機會(hui) ,讓我對家人說出心裏話!”節目結束後周健激動地給欄目組發來信息。
“我最喜歡的是第一期‘菁’年歡聚,作為(wei) 身在異地的青工,不但能在線上與(yu) 大家歡度佳節,還學會(hui) 了自己動手做月餅!”“我最喜歡的是第五期‘菁’力十足,麵對疫情難免會(hui) 有小焦慮,用了心理老師教給大家的呼吸放鬆法感覺很有效。”看著觀眾(zhong) 們(men) 的留言和點讚,主播孟凡實笑著說:“再累都值了。”
在崗位上成長,用溫暖陪伴旅客出行
青石崖站,地處秦嶺之巔,1989年被命名為(wei) “共青團車站”,因海拔高,三麵環山、一麵臨(lin) 崖,也被稱之為(wei) “雲(yun) 端小站”。這裏是“全路團員教育基地”,車站共11名青工,平均年齡26歲。
“2023年春運,我們(men) 每天擔負著38對列車的到發、會(hui) 讓等任務,一刻都閑不下來。”青石崖車站團支部書(shu) 記張龍說。由於(yu) 列車加密開行,車站的工作更加忙碌了,他們(men) 有的一邊監視列車運行情況,一邊不停地與(yu) 列車調度員、鄰站溝通聯係;有的一次次拿起手信號旗,出去接送列車……
2022年,由於(yu) 疫情原因,寶成線通勤小慢車停運,剛工作的青年也被困在了這秦嶺之巔。雖然有瓦藍的天空,潔白的雲(yun) 朵,壯美的秦嶺山脈,但沒有網絡。“我們(men) 想讓新來的青年們(men) 感受到車站也是家,我們(men) 也是親(qin) 人。”張龍介紹說,利用車站現有條件,車站組織青年開展了農(nong) 場栽種活動,用收獲的蔬菜進行廚藝比拚,大家每人做一道拿手菜,讓青年感受到了集體(ti) 的溫暖。
“那場青工比武,讓我證明了自己,也帶給了我更多的機會(hui) 。”全國鐵路向上向善好青年、全路技術能手徐州電務段呂倩倩主動申請加入車間春運保障突擊隊,與(yu) 同事一起完成各類機車運用設備信息錄入,梳理整治春運機車,用心點亮信號燈。
春運伊始,呂倩倩和同事一起趕到檢修庫內(nei) 。他們(men) 要利用機車在庫內(nei) 停留的短暫時間,把機車無線通信設備控製單元和配件全部“落戶”。
檢修庫內(nei) 地溝裏、輪對旁、電器間,總能看見呂倩倩忙碌的身影,任何一處設備故障都逃不過她的“火眼金睛”。“我們(men) 對光電傳(chuan) 感器、機車標簽、接收線圈等車下設備都要檢查一遍,看看安裝綁紮得牢固不牢固,防水、開口銷等部位性能好不好。”呂倩倩邊說邊戴安全帽,然後鑽到了地溝裏。過了一會(hui) 兒(er) ,她從(cong) 地溝裏爬上來,滿臉汗水,左臉頰上不知什麽(me) 時候掛上了一道黑泥。
呂倩倩是通過青年職業(ye) 技能大賽走出來的代表之一,也是團組織培養(yang) 出來的青年先進典型。這是鐵路共青團通過持續提升青年業(ye) 務素質,為(wei) 高技能人才“蓄水池”源源不斷注入“活水”、進而更好服務春運的生動寫(xie) 照。
前不久,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南寧南車輛段無損檢測員鍾姍珊,摘得國鐵集團機輛係統貨車檢修工種職業(ye) 技能競賽的桂冠。剛參加工作時,鍾姍珊性格內(nei) 向,缺乏信心,總覺得自己的能力不夠。“我能行嗎?”看到老師傅駕輕就熟地檢修,她曾一遍遍地在心裏叩問。
兩(liang) 年前,青年小班製積分競賽在南寧南車輛段全麵實施。鍾姍珊通過每月的學技練功和競賽,迅速找到了自己的薄弱點,不斷提升理論和實作水平。在每月一次的競賽中,鍾姍珊的積分開始名列前茅,很多現場設備的“疑難雜症”到了她這裏都能迎刃而解,“有事找珊珊”也漸漸成為(wei) 車間職工的口頭禪。
春運裏,滬昆鐵路樟樹大橋每天有一百多對列車通過。大橋的支座就像是這座兩(liang) 百餘(yu) 噸大橋的膝蓋,連接著橋梁主體(ti) 和橋墩,不僅(jin) 可以傳(chuan) 遞上部重量,還能夠在列車通過時靈活變形,保證橋體(ti) 穩定。鷹潭工務機械段女橋隧工趙譽聰和她的同事就是這座大橋的“守護神”。
“原來怕髒,放不開手腳,結果看不清螺栓,扳手對不準。現在是又躺又趴,什麽(me) 姿勢好使勁就怎麽(me) 來。”身處橋梁上最低矮的作業(ye) 空間裏,趙譽聰單膝跪地,手肘撐在橋墩上,借著手電筒的燈光查看螺栓對位情況。
頂升橋梁、拆卸螺栓、打磨墊石、更換支座,這樣的作業(ye) 步驟,趙譽聰和工友們(men) 在150分鍾的天窗時間裏要重複8次。樟樹特大橋共有60多個(ge) 橋墩,橋隧工們(men) 會(hui) 用檢查錘逐個(ge) 檢查,確認墩台、支座是否出現空鼓、開裂、鏽蝕等問題。
橋墩狹窄逼仄,部分支座的高度更是隻到腳踝,檢查時必須彎腰屈膝“蛙步”前行。走過15米的步行板,趙譽聰要彎腰俯身超過20次,一天下來,光是屈膝行走的裏程就超過4公裏。
這樣的工作場景,出現在趙譽聰和同事們(men) 守護春運的日子裏,也是眾(zhong) 多鐵路青年春運中的縮影。“工作確實辛苦,但一想到能讓旅客們(men) 過年回家團聚,心裏是暖洋洋的。”張龍的話,代表的正是奮戰在春運一線70萬(wan) 鐵路青年的心聲。
張海鑫 趙宗傑 徐晨 王凡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周偉(wei)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