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青年團幹王煒煒:才下扶貧戰場 又上“振興”一線

發布時間:2023-01-12 11:24: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在我們(men) 三樂(le) 村,每個(ge) 人都在念他的好……”隻要一提起駐村扶貧工作隊的王煒煒隊長,村民黃香蘭(lan) 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幾年來村子和她自己家的變化,讓她感慨萬(wan) 千。

  從(cong) 2019年年初開始,團深圳市委青年幹部王煒煒參與(yu) 駐村扶貧。2021年7月,他駐村期滿,因業(ye) 績突出,先後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廣東(dong) 省脫貧攻堅表現突出個(ge) 人、“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青年先鋒”榮譽稱號。

  黃香蘭(lan) 的女兒(er) 身有殘疾,多年來為(wei) 了看病帶孩子,家裏的經濟條件每況愈下。2019年年初,原任團深圳市委社區和誌願者部二級主任科員的王煒煒受命前往河源市和平縣上陵鎮三樂(le) 村駐村扶貧,在挨家挨戶探訪中看到了黃香蘭(lan) 家的困境,並積極主動想辦法幫助她家脫貧。王煒煒在三樂(le) 村帶領農(nong) 戶開發了60畝(mu) 蓮藕種植田,黃香蘭(lan) 家因此受益。

  “我家裏以前住房破破爛爛,隻有一層,現在已經起了兩(liang) 層半,還全都裝修一新。”黃香蘭(lan) 說,在三樂(le) 村,像她一樣受益的農(nong) 戶比比皆是。

  從(cong) 留守兒(er) 童到駐村幹部

  王煒煒出生於(yu) 1989年,他覺得自己從(cong) 來都不是一個(ge) 蜜罐裏長大的孩子。“我從(cong) 小就是一個(ge) 留守兒(er) 童,父母都在城裏打工,一直到生活稍微好轉以後,媽媽才留下來照顧我,父親(qin) 依舊在外打工。”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王煒煒,深切理解困難群眾(zhong) 的艱辛。他印象最深的是媽媽經常給村子裏那些孤寡老人做飯吃。“當時家裏也沒什麽(me) 好吃的,每次媽媽也隻是拿一些豆豉炒些蘿卜絲(si) 給那些老人吃,但是他們(men) 都吃得很香。”

  2019年春節剛過,在團深圳市委工作了兩(liang) 年,經曆了很多重大國際國內(nei) 賽事會(hui) 議誌願者組織工作並表現優(you) 異的王煒煒,被組織上委以“重任”——駐村扶貧。此時的王煒煒經過兩(liang) 年的異地分居生活,剛把妻子和上幼兒(er) 園的幼子接到身邊,這次又要麵臨(lin) 分離。麵對組織上的詢問,王煒煒堅定地說:“我要去!”

  就這樣,帶著對家庭的歉疚,王煒煒剛過完春節就來到了三樂(le) 村,一頭紮進了國家精準扶貧的事業(ye) 中。

  從(cong) “小白臉”到“農(nong) 村型男”

  剛到村裏,王煒煒感受到了理想與(yu) 現實的反差。

  “看他白白淨淨的,就是來做做樣子鍍鍍金的。”群眾(zhong) 表麵上客客氣氣 ,私下卻叫他“小白臉”。王煒煒在村辦公室,一天到晚都沒有人來找,他一個(ge) 人住在村委的小房間,村委會(hui) 旁邊沒有路燈,每當夜幕降臨(lin) ,偏僻的村子寂靜黑暗,他的心裏孤獨苦悶,感覺無力又焦急。

  王煒煒沒有畏難,他開始主動出擊,每天逐家逐戶走訪,跟每一戶村民嘮家常。村民中有人不理解,剛一進門,他就被人用掃把趕了出來:“沒什麽(me) 好講的,你們(men) 不要來煩我。”還有的村民既不熱情也不趕他,但就是不說話,冷著臉,讓王煒煒無從(cong) 談起。

  “沒去的時候,想到會(hui) 有很多困難,但沒想到這麽(me) 難。”老百姓對他不冷不熱,村幹部對扶貧工作的認識也不是很到位,認為(wei) 扶貧工作主要靠工作隊來做。

  王煒煒沒有氣餒。“遇到困難,還是要迎頭上,一步步把事情做好,人都是有同理心的,我去至少表達出了我積極的態度。”他從(cong) 細微的生活小事做起,幫村民家裏修WiFi、裝水電、逗孩子、幹農(nong) 活,半夜送生病的村民到鎮醫院……漸漸地,群眾(zhong) 與(yu) 他熟絡了起來,不再藏著掖著,說起了真心話,那些拿著掃把趕他走的人,態度變了。

  用3個(ge) 月走訪了300多戶村民家庭後,王煒煒逐漸摸清了三樂(le) 村的“家底”:村裏開通近3年的產(chan) 業(ye) 林道一直沒有硬底化,每年雨季來臨(lin) 時村裏泥水橫流,群眾(zhong) 反映強烈;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直希望村裏能有像樣的文化活動中心,也一直無法實現;急難愁盼的事情長期得不到解決(jue) ,大家對村兩(liang) 委意見很大;村裏基礎設施欠賬較多,不少項目因土地糾紛難以落地,村幹部一籌莫展;部分貧困群眾(zhong) 對發展產(chan) 業(ye) 不“感冒”,存在等靠要思想……

  王煒煒也從(cong) “小白臉”熬成了“農(nong) 村型男”,一張黝黑的麵龐下,是一顆始終未變的為(wei) 民初心。三樂(le) 村的每戶村民家庭情況、村情村貌,包括村民急難愁盼的事,都成了他最牽掛的事。

  “我是扶貧隊長,就是帶大家過好日子的”

  中秋節,王煒煒籌錢給全村每家每戶都發了節日慰問品。“全村幾百戶,我籌到兩(liang) 萬(wan) 元,自己又墊了一部分錢,湊夠了400份糧油米麵。”發慰問品的同時,還發下去一封慰問信。當天整個(ge) 村莊像過節一樣,有的村民以為(wei) 這些都是發給貧困戶的,得知是每戶都有時,都特別驚喜。有些老人不識字,就聽村幹部逐字逐句讀慰問信,讓每個(ge) 人都感受到黨(dang) 和政府對農(nong) 民的關(guan) 心。“不隻是幫助貧困戶,我是扶貧隊長,也是第一書(shu) 記,就是帶大家過好日子的。”

  風向變了,村民的怨氣少了,幹事創業(ye) 的激情多了。王煒煒梳理出了村民最盼望解決(jue) 的10件事,先後推動解決(jue) 了用水不便、村小學師資差、新農(nong) 村項目征地糾紛、排水堵塞等村民久懸不決(jue) 的糟心事。

  為(wei) 了籌集到更多的後方資金,王煒煒主動寫(xie) 下長篇的思想匯報給團深圳市委。經過多方協調,團深圳市委聯合多個(ge) 企業(ye) 共同捐贈了180萬(wan) 元,又由駐地黨(dang) 委解決(jue) 配套資金上千萬(wan) 元,推動近百個(ge) 項目落地。最多的時候,村裏有9個(ge) 項目同時開工。

  三樂(le) 村村容村貌大大改善,村裏有了文體(ti) 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婦女兒(er) 童之家,修好的道路通到每家每戶,三大文化設施內(nei) 部功能一應俱全,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大大增強。

  為(wei) 了工作,王煒煒曾一連3個(ge) 月沒有回家。那段時間,處於(yu) 緊張工作狀態中的他,經常忙得一天都吃不上飯。“有一天,我跑完發改、林業(ye) 、環保等6個(ge) 局以後,回到村裏已經晚上9點多了,午飯和晚飯都沒有吃,就那樣呆若木雞地坐了半個(ge) 小時,感覺好累,喝了點水才稍微緩過來,直接睡過去了。”事後回想起來,王煒煒有點後怕,那時候的他身體(ti) 已經是超負荷了。

  給貧困山村帶來致富的金種子

  不僅(jin) 要改善基礎設施,還要抓好產(chan) 業(ye) ,給村民增加收入。王煒煒召集村幹部走訪後統籌規劃,決(jue) 定帶領村民開展蔬菜大棚、乳鴿養(yang) 殖、白蓮種植等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項目。

  “王隊長,你來我們(men) 村搞扶貧,我勸你多給我們(men) 修路裝燈,不要搞產(chan) 業(ye) 。”王煒煒發現,每次聊起產(chan) 業(ye) 項目,村民們(men) 都不配合。

  原來,村裏幾年前實施公共項目損毀了很多村民的林木,村委承諾會(hui) 補償(chang) ,但幾年來一直沒有落實,村民們(men) 意見很大,對村委失去了信任。

  與(yu) 此同時,王煒煒多次邀請企業(ye) 來村裏考察,有企業(ye) 好不容易看中一塊地,決(jue) 定辦乳鴿養(yang) 殖項目,但村民就是不答應。為(wei) 了抓住這次機會(hui) ,也為(wei) 了得到村民的信任,王煒煒自掏腰包墊付了一部分土地流轉款,隻用了一周時間就流轉好了土地,這也感動了企業(ye) 負責人,最終拍板在當地建廠。

  當時還發生了一個(ge) 小插曲。一戶農(nong) 戶不願意流轉自家的土地,王煒煒為(wei) 了說服她,反複上門做工作。他自己買(mai) 好菜帶到這戶人家裏,做好飯招呼大家一起吃。那家人說:“怎麽(me) 來我家還要你自己買(mai) 菜做飯?多不好意思。”

  王煒煒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消除了農(nong) 戶認為(wei) 流轉土地就是貪小便宜吃大虧(kui) 的想法,推動了項目落地。

  最終,該項目投資近千萬(wan) 元,帶動近20戶農(nong) 戶入股、就業(ye) ,增加三樂(le) 村和附近4個(ge) 村的村集體(ti) 收入近30萬(wan) 元,成為(wei) 該村致富的金種子。

  為(wei) 推進白蓮種植項目,他帶著村民一起下田連續幹了一周農(nong) 活,實現當年種植當年收益,次年規模翻番的成效。他推動打造了“三樂(le) 善品”農(nong) 產(chan) 品品牌,積極協調團深圳市委建立全省首個(ge) 消費扶貧誌願服務U站和共青團消費扶貧館銷售扶貧產(chan) 品,有力鞏固了貧困村產(chan) 業(ye) 脫貧的硬支撐。

  從(cong) 扶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從(cong) 2019年至今,王煒煒在三樂(le) 村幫助30戶貧困戶獲得了貼息貸款,支持貧困戶發展家禽養(yang) 殖、水產(chan) 養(yang) 殖、蜜蜂養(yang) 殖等。幫助全村78名貧困人口穩定就業(ye) ,實現了家家有門路,戶戶有收入。

  村裏有個(ge) 村民原來生活困難,苦於(yu) 沒有致富門路,王煒煒就鼓勵他養(yang) 殖蜜蜂,現在成了養(yang) 蜂能人,還蓋起了新房;村裏阿媽提出想跳廣場舞,他第二天就設法購置了音響設備;貧困學子因高考失敗心灰意冷,王煒煒聯係愛心人士結對幫扶,鼓勵他堅持夢想,最終考取廣東(dong) 工業(ye) 大學。

  2021年7月,王煒煒駐村期滿,圓滿完成了任務。三樂(le) 村順利實現貧困村摘帽,貧困人口100%脫貧。村集體(ti) 年收入從(cong) 0.8萬(wan) 元躍升至32萬(wan) 元。此時,他本可以與(yu) 家人團聚,但是考慮到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銜接期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他思考後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shu) ,申請參加駐鎮工作,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駐鎮一年來,他與(yu) 駐地黨(dang) 委政府密切配合,團結工作隊一手抓田野調查和工作推進,一手抓力量整合和製度完善,推動後方出台製訂係統工作方案,積極推進涉及文化、教育、產(chan) 業(ye) 、黨(dang) 建引領、人居環境等重點領域的民生實事,實現了駐鎮幫鎮扶村工作良好開局。截至目前,已為(wei) 浰源鎮籌集物資折合善款超200萬(wan) 元,消費幫扶超65萬(wan) 元,完成助農(nong) 貸款超2000萬(wan) 元。

  2022年6月,一場60年一遇的大暴雨席卷了廣東(dong) ,他駐守的鄉(xiang) 鎮是河源市受災最嚴(yan) 重的鄉(xiang) 鎮之一。工作隊和當地幹部一起,爭(zheng) 分奪秒,救助受災群眾(zhong) 。他緊急向後方求援,積極協調團深圳市委、深圳大學、深圳開放大學、河源市駐穗辦、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南海分行等幫扶單位連夜籌集50餘(yu) 萬(wan) 元物資,馳援災區。

  從(cong) 扶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王煒煒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展現了共青團員和共青團幹部聽黨(dang) 號召、衝(chong) 鋒在前、不計得失、甘於(yu) 奉獻的高尚品格。

  團深圳市委日前專(zhuan) 門發布《號召全市廣大團員青年向王煒煒同誌學習(xi) 的倡議》,激勵更多團員青年學習(xi) 他的奉獻精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