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三家村 看一場農民“村晚”
“老周,你演這個(ge) 小品的時候,表情別太僵了,要自然一點。這個(ge) 舞獅的節目,前後左右要互相看一看,盡量整齊一點。”1月10日,在遼寧省北票市大三家鎮三家村的文化健身廣場彩排現場,第七屆三家村“村晚”的導演馬雲(yun) 飛正在對每個(ge) 節目進行著指點。
彩排現場裝飾著一盞盞喜慶的紅燈籠,一串串象征著豐(feng) 收的紅辣椒,一排排黃澄澄的玉米。雖然室外溫度低至零下十五六攝氏度,僅(jin) 僅(jin) 是一次普通的彩排現場,就已經吸引了500多名村民前來觀看。
三家村“村晚”已經連續舉(ju) 辦了6年。曾經是一名軍(jun) 人的馬雲(yun) 飛,打小就喜歡唱歌表演,“農(nong) 民的日子富了,可到了年根,不少人就喜歡聚在一起喝酒、打麻將,我就想著組建個(ge) 小樂(le) 隊,一起樂(le) 和樂(le) 和。” 就這樣,馬雲(yun) 飛在自家創建了大三家鎮第一個(ge) 文化大院,並在北票市文化部門的支持下,開始建鄉(xiang) 村文化廣場,修建鄉(xiang) 村大舞台。
現如今,從(cong) 當初的小院到100餘(yu) 平方米的舞台,從(cong) 僅(jin) 有的一台卡拉OK機到專(zhuan) 業(ye) 音響、服裝,從(cong) 10多個(ge) 年輕人參演到現在100餘(yu) 名村民參加,“村晚”越辦越紅火,觀眾(zhong) 也從(cong) 幾個(ge) 人到十裏八鄉(xiang) 2000多人前來觀看。
“選節目的現場,比晚會(hui) 現場還熱鬧呢,村民們(men) 積極性都很高,都想上台展示展示,說說身邊的變化和心裏話。”馬雲(yun) 飛說。就這樣,節目單總是改了又改。“把咱村民身邊人身邊事搬上舞台的節目最受歡迎。”
“我是個(ge) 五保戶,雖然沒有兒(er) 女,但黨(dang) 的好政策讓我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病了也有醫保報銷,每個(ge) 月還有低保,” 三家村五保戶李相英大娘說。72歲的她自編自演了節目《二十大精神放光芒》,用二人轉單出頭的表演方式,唱好政策、唱好生活。
小品《錢大發入黨(dang) 》則展現了一名事業(ye) 有成的年輕人,從(cong) 起初不願回鄉(xiang) ,到立誌投身建設美麗(li) 鄉(xiang) 村的思想轉變過程;歌曲《請和天鵝一起來》,唱的是村子周邊的白石水庫吸引上萬(wan) 隻天鵝前來休憩,村民自發保護天鵝的故事;器樂(le) 合奏《豐(feng) 收》,演奏者由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村民組成,他們(men) 用傳(chuan) 統樂(le) 器奏出了豐(feng) 收的喜悅。
“快過年了,大夥(huo) 有個(ge) 這樣的活動多熱鬧。”三家村村民廖大爺告訴記者,“我打小就愛熱鬧,現在村裏有廣場了,平時也能去跳舞扭秧歌,時不時排練、表演節目,大夥(huo) 都很高興(xing) 。”
除了準備一年一度的“村晚”,馬雲(yun) 飛農(nong) 閑時還聯合附近村組的文藝骨幹,成立了舞蹈隊、樂(le) 器隊、演出隊,形成了30多人的演出隊伍,深受村民的歡迎。
“我感覺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不僅(jin) 是老百姓腰包鼓起來,還要腦袋富起來,笑顏長掛臉上。把快樂(le) 帶給身邊人,讓鄉(xiang) 土文化活起來,這也是我的初衷。” 馬雲(yun) 飛表示。(本報記者 劉洪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