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更多糧田變良田(經濟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發布時間:2023-01-17 16:40:00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2022年底已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2023年將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

  更多糧田變良田(經濟新方位·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本報記者 常 欽

  耕地是糧食生產(chan) 的命根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強調,堅決(jue) 守住18億(yi) 畝(mu) 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

  到2022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穩定保障1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19.18億(yi) 畝(mu) 耕地超過一半是高標準農(nong) 田。2023年我國將繼續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

  農(nong) 田建設怎樣才算“高標準”?高標準農(nong) 田如何建、誰來建?建成之後如何管護?近日,圍繞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部委負責人和一線幹部群眾(zhong) 。

  “高”在哪?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齊家鎮高標準農(nong) 田示範區,2萬(wan) 畝(mu) 糧田變良田。示範區開展方田化和灌排設施建設工程,實施全程機械化作業(ye) ,糧食生產(chan) “旱澇保收、節水高效”。“地變得好種了,好收了,打糧多了,賣糧也有了保底。”齊家鎮長泡村村民王海波說。

  什麽(me) 是高標準農(nong) 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司長郭永田給出“標準答案”:根據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國家標準,高標準農(nong) 田是土地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yu) 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農(nong) 田,是耕地中的精華,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關(guan) 鍵基礎,是推動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高標準農(nong) 田“高”在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農(nong) 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吳洪偉(wei) 說,從(cong) 各地建設實踐看,建成的高標準農(nong) 田有“三高”:一是農(nong) 田質量高。通過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等措施,農(nong) 田平均耕地質量可提高約1個(ge) 等級,保土保肥保水能力顯著增強。二是產(chan) 出能力高。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畝(mu) 均糧食產(chan) 能增加10%—20%,達到一季千斤、兩(liang) 季噸糧。三是資源利用效率高。促進農(nong) 業(ye) 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顯著提升水、肥、藥利用效率。根據調查,項目區節肥13.8%、節藥19.1%,節本增收效果明顯。

  吳洪偉(wei) 說,從(cong) 近幾年各地旱澇災害發生情況看,高標準農(nong) 田在確保重災區少減產(chan) 、輕災區保穩產(chan) 、無災區多增產(chan) 方麵發揮了重要支撐保障作用。“抗災能力高,項目區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條件顯著改善,實現旱能澆、澇能排,高產(chan) 穩產(chan) ,旱澇保收。”

  2022年長江中下遊地區發生多年罕見幹旱。“以前一遇到旱情,原有的溝渠不通水,心裏幹著急。現在好了,新修的灌溉及排水工程,鋪設了高效節水輸水管道,想啥時灌就啥時灌。去年有旱情,但我家的600多畝(mu) 水稻每畝(mu) 仍增產(chan) 100來斤。”談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帶來的變化,江西省泰和縣上圯鄉(xiang) 種糧大戶肖仁和很感慨。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模持續擴大、布局不斷優(you) 化。2019年、2020年每年建成麵積超過8000萬(wan) 畝(mu) ,2021年建成麵積超過1億(yi) 畝(mu) ,2022年建成1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在建設布局上,圍繞提升糧食產(chan) 能這一首要目標,突出糧食主產(chan) 區,突出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區,突出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保護區。從(cong) 區域分布看,13個(ge) 糧食主產(chan) 省份共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7.07億(yi) 畝(mu) ,占全國建成麵積的70.7%。

  誰來建?

  支持新型經營主體(ti) 建設

  “莊稼種在項目區,我種了100多畝(mu) 地,玉米畝(mu) 產(chan) 最高達到1700多斤,增產(chan) 三四百斤。前段時間澆了遍越冬水,今年夏收小麥收成也差不了。”山東(dong) 省禹城市倫(lun) 鎮城西村種植大戶劉興(xing) 平對豐(feng) 收充滿希望。

  2021年,禹城市爭(zheng) 取1.5億(yi) 元資金,完成了1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項目,劉興(xing) 平所在的城西村2600多畝(mu) 地全部劃入其中,新上了11眼的鋼混井。“有了新機井,一按開關(guan) 就能輕鬆澆地,一小時還少花7元錢。”劉興(xing) 平說。農(nong) 田變化帶來豐(feng) 產(chan) ,2022年倫(lun) 鎮示範區實現糧食畝(mu) 產(chan) 1542.5公斤,比上年增產(chan) 15.6%。

  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是一個(ge) 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高標準農(nong) 田如何建?郭永田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明確建設思路、區域布局、重點內(nei) 容、進度安排、保障措施等,在2022年累計建成10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2030年規劃建成12億(yi) 畝(mu) 的基礎上,加快把15.5億(yi)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同步改造提升超過使用期限的已建高標準農(nong) 田設施,以此穩定保障1.6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產(chan) 能。

  ——在建設布局上要突出重點。各地項目實施以提升糧食產(chan) 能為(wei) 首要目標,堅持新增建設與(yu) 改造提升相結合,以永久基本農(nong) 田保護區、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為(wei) 重點。

  ——在建設內(nei) 容上要綜合配套。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nong) 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農(nong) 田輸配電、科技服務、管護利用等建設內(nei) 容協同發力,集中力量打造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chan) 高產(chan) 、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nong) 田。

  ——在建設措施上要因地製宜。針對不同地區耕地質量問題、農(nong) 田設施短板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主要障礙因素,高標準農(nong) 田分區分類施策推進項目建設。比如,黃淮海和西北地區突出高效節水灌溉,統籌做好新建、補建和改造提升,重點解決(jue) 耕層淺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灌溉保障條件薄弱、田間設施老化損毀等問題。

  高標準農(nong) 田“誰來建”?郭永田說,高標準農(nong) 田實行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群眾(zhong) 參與(yu) 的工作機製,項目由縣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組織開展,包括製定縣域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庫、組織項目實施等工作。同時,積極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組織和農(nong) 業(ye) 企業(ye) 等新型經營主體(ti) 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鼓勵通過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nong) 民參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投入持續增加。中央財政資金連年增長,為(wei) 農(nong) 田建設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資金保障。2019年、2020年分別安排中央資金859億(yi) 元、867億(yi) 元支持全國每年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8000萬(wan) 畝(mu) ,2021年、2022年分別增長到1008億(yi) 元、1096億(yi) 元支持全國每年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1億(yi) 畝(mu) 。

  同時,各地創新投融資模式,多元化投入渠道不斷拓寬。江西、四川等省通過發行高標準農(nong) 田專(zhuan) 項債(zhai) 等,將畝(mu) 均投入標準提高到3000元。江蘇省大力增加地方財政資金支持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全省畝(mu) 均投入達到3000元。河南省西平縣采用“特許經營”方式引進省水投集團投資3.2億(yi) 元,探索融資新模式。

  “建設高標準農(nong) 田是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的重要舉(ju) 措,也是扛穩糧食安全責任的重要抓手。”河南省安陽縣委書(shu) 記邢振東(dong) 說,縣裏成立了高規格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指揮部,高標準規劃設計,嚴(yan) 要求推進建設。嚴(yan) 格落實招投標製、項目法人製和合同製,嚴(yan) 把設計關(guan) 、材料關(guan) 、施工關(guan) 、資金關(guan) 、監理關(guan) 、驗收關(guan) 等“六關(guan) ”,確保將高標準農(nong) 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如何管?

  日常管護結合專(zhuan) 項維護

  高標準農(nong) 田建成後,管護仍需加強。吳洪偉(wei) 說,長期以來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分散管理、投入不足,導致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突出。部分地方財力有限,難以真正落實管護資金。要著力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指導各地建立健全日常管護和專(zhuan) 項維護相結合的工程管護機製。完善鼓勵社會(hui) 資本積極參與(yu) 高標準農(nong) 田管護的政策措施,保障管護主體(ti) 合理收益。

  高標準農(nong) 田如何管?近年來,各地因地製宜製定出台了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製度辦法,明確了管護責任和具體(ti) 要求,保障了管護資金來源渠道,逐步建立健全了多方參與(yu) 、責任明確、協調順暢、保障有力的高標準農(nong) 田管護機製,努力做到“建成一畝(mu) 、管好一畝(mu) 、見效一畝(mu) ”。

  “你看這個(ge) 鋁製的二維碼,掃一掃,就能了解到全部工程數據,並且管護單位、管護人詳細信息都有。”禹城市農(nong) 業(ye) 項目開發中心主任郭鵬說,該市對建成的高標準農(nong) 田實行“網格化”管理,形成了農(nong) 業(ye) 項目開發中心督導監管、鄉(xiang) 鎮駐地落實監管、管護員責任到人的建後管護機製,每條路、每個(ge) 機井都有人負責。

  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湖江鎮中塘村的一處水渠旁,贛縣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工作人員和保險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這裏了解情況。“這個(ge) 水渠之前被收割機不小心壓壞了,我們(men) 巡護時通過‘田管家’係統現場上報,6天就修複好了。”贛縣區“田管家”智慧高標監管平台村級巡查員肖國洲說。

  贛縣區創新高標準農(nong) 田建後管護管理模式,與(yu) 保險公司攜手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科技+保險服務”,開發“田管家”智慧高標監管平台,農(nong) 田的道路、溝渠等出現問題,可通過視頻或圖文形式上傳(chuan) 平台,有關(guan) 機構將視情況處理維護。截至目前,全區共有1.72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納入了試點。

  日前,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出台《關(guan) 於(yu) 推進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的指導意見》。受建設年限、投入水平、因災損毀等因素影響,部分已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質量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發展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從(cong) 2023年起,將全麵開展已建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提升,全國每年平均將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到2030年,全國將改造提升2.8億(yi)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完善農(nong) 田基礎設施,以基礎設施現代化促進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