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有愛無“礙”
核心閱讀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殘疾人社會(hui) 保障製度和關(guan) 愛服務體(ti) 係,促進殘疾人事業(ye) 全麵發展。從(cong) 加強殘疾人服務設施和綜合服務能力建設,到支持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山東(dong) 省濟寧市不斷增強殘疾人群體(ti)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個(ge) 人,從(cong) 摔倒到爬起來,需要多久?
“許多人隻需要幾秒鍾,我卻用了4個(ge) 多小時。”12年前,一場意外導致尹維下肢癱瘓。於(yu) 他而言,靠自己坐上輪椅,都是一件極為(wei) 吃力的事。
然而,如今的尹維不但能獨立生活,還變成了旅遊達人,隨著山東(dong) 省濟寧市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越來越多像尹維一樣的殘疾人,擁有了新的生活。
實施家庭無障礙改造——
在家行動自如
生活“無拘無束”
尹維是山東(dong) 省濟寧市嘉祥縣大張樓鎮的一名小夥(huo) 。23歲那年,一場意外導致他下肢癱瘓,生活起居全靠父親(qin) 照顧。
那時,尹維的門前還是一層低台階,沒有入戶坡道。“有一次,父親(qin) 出去幹活,外麵突然下大雨,我想起院子裏有東(dong) 西得收,便趕緊去拿。輪椅不靈活,下台階時,一著急,直接失衡側(ce) 翻,摔到了地上。”尹維回憶。
雨劈裏啪啦地下。咬牙發力,攥緊拳頭,尹維使出渾身解數,一次次努力把自己撐起來。從(cong) 地麵到輪椅,不到半米距離,他足足花了4個(ge) 多小時。
那天起,尹維總是悶坐在屋裏。一次改造,讓他的生活迎來轉機——
2018年,濟寧市將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作為(wei) “民生實事”推動實施,將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全市全麵摸排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需求,結合殘疾人家庭實際需求,規劃製定改造方案,科學精準服務。
“有啥需求,您盡管提。”嘉祥縣殘聯工作人員上門評估,在尹維的家裏轉了一圈又一圈,邊看邊記。
尹維拍拍輪椅:“它太笨重了,磨得手上全是繭,還容易摔倒。我想換個(ge) 輕巧的輪椅。不光如此,吃飯難,出門難,上廁所也難。”
在嘉祥縣殘聯工作人員幫助下,尹維家裏大變樣——廚房裏,改造後的灶台高度比正常灶台低10厘米左右;衛生間內(nei) ,坐便椅、扶手、浴凳一應俱全;入戶門前,台階變坡道……“還給我換了新輪椅。”尹維說。
如今,尹維在家行動自如,學了幾樣拿手菜,閑下來時,還會(hui) 坐著輪椅,去庭院裏曬曬太陽。
推進公共設施無障礙化——
出行方便自在
暢享舒心服務
“望著藍天,我就盼啊盼,啥時能走出院子,看看外麵的世界。”尹維說。他和父親(qin) 曾去一處風景區散心,可門前的一排石墩卻將他“拒之門外”:間距過窄,輪椅根本無法通行。父子倆(lia) 耷拉著腦袋回了家。
出行難,曾是困擾殘疾人的共同話題。為(wei) 破解這道“坎”,2019年,《山東(dong) 省無障礙環境建設辦法》出台,為(wei) 全省推動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指引。濟寧市積極落實,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城市發展總體(ti) 規劃,建立無障礙環境建設部門協調機製,集合各方麵優(you) 勢資源,對全市範圍內(nei) 的公共場所、城市道路等進行無障礙改造。
如今,無障礙設施到底建得如何?殘疾人出行是否順暢?記者與(yu) 尹維一起,體(ti) 驗了一場“無障礙之旅”。
公交車停穩後,司機放下無障礙踏板。尹維雙手轉動輪椅,緩緩下車,來到嘉祥縣圖書(shu) 館。入口處,一排球形石墩留出足夠間距,沿著坡道而上,順利通行進館。
一入館,左手邊,停有一輛輪椅,供需要者免費使用;地上貼著“無障礙電梯”箭頭標識,順著方向進電梯,尹維按下2樓按鍵。“你摸摸看,這是盲文。”指尖輕觸按鍵上凸起的小點,“按鍵距離地麵的高度比普通電梯低,電梯門入口更寬,內(nei) 部裝有扶手欄杆,細節設計到位。”尹維介紹。
細節的背後,是高標準的建設要求。“按照市裏統一部署,我們(men) 嚴(yan) 把建設標準,改造廣場、圖書(shu) 館、博物館等公共場所,設置無障礙電梯、坡道、盲道等;城區道路無障礙網絡基本成形,公共交通無障礙出行基本實現。”嘉祥縣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副局長張寶立說。
無障礙設施日益完善,信息無障礙建設也在加快推動。走進二樓借閱室,靠近門口的桌上,擺著“殘疾人閱讀專(zhuan) 席”標簽,桌前置有6輛輪椅。尹維將下半身卡進桌下:“高度正合適。”
逛一圈,書(shu) 架上,盲文書(shu) 籍整齊排列,室內(nei) 還配有盲用電腦、盲文點顯器。“我們(men) 開通了網上借書(shu) 功能,快遞免費送書(shu) 上門,讓有無障礙閱讀需求的讀者平等、方便地獲取知識。”嘉祥縣圖書(shu) 館館長任憲俊說。
穿過廣場,來到馬路對麵的嘉祥縣為(wei) 民服務中心。記者留意到,大廳內(nei) ,不僅(jin) 設置了常規的無障礙坡道、專(zhuan) 座、洗手間,還有無障礙服務專(zhuan) 用窗口。“過去,殘疾人朋友辦理殘疾證、補貼等業(ye) 務,可能要跑民政、醫院等多個(ge) 地方。”嘉祥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高石說,“現在,我們(men) 推行一站式服務,一個(ge) 窗口,一張表單,直接辦理。”
“隨著城市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水平提升,我也愛上了旅遊。”尹維說,“武氏祠、太白湖、三孔景區……現在每到一地,我都會(hui) 記錄體(ti) 驗,分享見聞,有時也會(hui) 給相關(guan) 部門提提建議。”
“十三五”期間,濟寧市被住建部命名為(wei) “全國無障礙環境示範市”。“前段時間,《濟寧市殘疾人事業(ye) 發展“十四五”規劃》出台,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維護等作出細化規定,充實了包括體(ti) 驗試用、社會(hui) 監督等在內(nei) 的監督機製,努力讓無障礙設施從(cong) ‘能用’到‘好用’,讓更多有無障礙需求的朋友走出家門,看到新的風景。”濟寧市殘聯理事長張修占說。
搭建殘疾人就業(ye) 溫暖港灣——
就業(ye) 渠道暢通
技能培訓不愁
“如果有可能,我還希望自己能賺點錢,讓父親(qin) 不再那麽(me) 累。”尹維常常這樣想。
一通電話,帶來了機會(hui) 。“縣裏有個(ge) 手套廠,您願意去上班不?”電話那頭,嘉祥縣殘聯工作人員問。
這些年,濟寧市從(cong) 殘疾人按比例就業(ye) 、輔助性就業(ye) 、個(ge) 體(ti) 創業(ye) 等多個(ge) 方麵,促進殘疾人就業(ye) ,嘉祥縣建起全國首家無障礙廠房車間,為(wei) 殘疾人提供集中就業(ye) 、培訓與(yu) 創業(ye) 等服務。
來到天久工貿有限公司,廠房的每一層,都設置了有防滑地麵、低位洗手池、應急報警裝置的衛生間;牆麵拐角處,貼著防撞及警示條;電梯內(nei) ,配備盲文操作按鈕和語音報樓係統。
聽廠房工作人員介紹,公司主要經營滑雪手套出口。“我能幹得了嗎?”尹維有些緊張。
二層縫紉間,一名坐著輪椅的姑娘引起尹維的注意。她左腳踩踏板,眼盯縫紉機,雙手拿布料,正聚精會(hui) 神地工作。“這個(ge) 小姑娘右腿殘疾,但她現在很厲害,每天能縫100多副手套呢。”工作人員鼓勵尹維,“我們(men) 這裏有100多名殘疾人技術員,已全部培訓上崗,我們(men) 相信你一定也可以。”
經過培訓,尹維成了手套包裝員。在公司推薦下,他還參加了濟寧市脊髓損傷(shang) 者“希望之家”生活重建訓練營,從(cong) 生活自理到就業(ye) 創業(ye) ,學了不少新技能。公司也辦起公益培訓班,表現出色的尹維如今當起了培訓老師。
“這裏給了我太多溫暖。”尹維說,“我希望盡我所能,將這份溫暖傳(chuan) 遞下去,讓更多人重燃希望。”
本期統籌:楊爍壁
版式設計:張丹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