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的“星光趕路人”
【春運進行時】
大年初四,淩晨2時30分,粵東(dong) 北山區深處,河源龍川西信號工區副工長張餘(yu) 鵬和工友們(men) 正在進行“天窗”作業(ye) 。
龍川地區氣溫下降至2攝氏度,鐵軌旁,年輕的信號工們(men) 穿梭於(yu) 股道間,利索地進行著信號設備檢查,不時掏出各種工具,鬆螺栓、拆扣件,反複操動道岔進行調整。
冬日的大山深處,少了蟲鳴,隻有陰冷的山風夾著細雨直往衣服裏鑽,讓人忍不住縮脖子。信號工們(men) 埋頭盯著儀(yi) 器上監測預警的數據,手持電台聲、工具敲打聲、寒風吹拂聲此起彼伏,頭頂的燈閃爍交替,如星光照亮著山穀。
同一時間,在鐵軌的另一頭,工長袁國誌帶領工友孫碩和張劍臣趕到K2148+210裏程處。
“工長,發現12號的接點片透光,需要更換!”孫碩一頭紮向4號道岔轉轍機,半跪在地上用一把小毛刷配合棉紗,一點點擦拭著接點。擦拭完,他又半趴在地上,不停調整著頭燈的角度,照射著接點片,發現光在接點組的縫隙透了出來。
“接點片透光會(hui) 導致接觸麵不均勻,電流經過就會(hui) 不穩定,立馬更換!”在袁國誌說話的間隙,孫碩已從(cong) 身後的工具包中掏出好幾個(ge) 金色片狀的“寶貝”,熟練地更換接點片,並使用萬(wan) 用表仔細複查接點通斷情況。
“試接點壓力值大於(yu) 6N。”一旁的張劍臣也迅速拿出儀(yi) 器,測量接點片和觸點的接點壓力值,一邊檢查數據一邊複述。直到所有數據指標正常,他們(men) 才奔赴下一組道岔。
4時,距離“天窗”作業(ye) 結束還有25分鍾,信號工們(men) 複核著檢修完的設備。
“這份精細的工作讓我們(men) 都養(yang) 成了‘回頭看’的習(xi) 慣,這是信號工的職業(ye) 病,每次作業(ye) 完畢,都會(hui) 回頭多看一眼,確定設備一切良好才離開。”袁國誌介紹,為(wei) 保證信號設備檢修工作的精確,不管天氣多冷,他們(men) 都不會(hui) 戴手套工作。夜間作業(ye) ,大家不時搓著凍得通紅的手,往手上哈一哈熱氣,又埋頭繼續工作。
4時25分,“天窗”作業(ye) 結束。袁國誌帶領大家仔細清點工具、備品,然後帶隊返回工區。上車前,他揉了一下凍紅的鼻子,說道:“我是龍川人,高鐵經過我的家鄉(xiang) ,是加速龍川這個(ge) 千年古縣發展的生命線。”
載著9名信號工的工程車,穿越夜色、雨霧,向著遠方行駛。車上,穿著黃色防護服的年輕身影,隨著車輛在山路上的顛簸,悄然進入了夢鄉(xia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