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製約 數字技術與傳統農業碰撞出“最優解”
央視網消息: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預計今年1月份全國蔬菜產(chan) 量超5800萬(wan) 噸,同比增加60多萬(wan) 噸。時值寒冬,春節的蔬菜市場,不僅(jin) 供應充足而且品種豐(feng) 富,而如今團圓飯的味道有了科技支撐,讓新年也過得更有滋有味。
西紅柿炒雞蛋是中國人餐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菜之一,而今年春節,可能很多家庭做出來的這道菜,有了與(yu) 以往不同的滋味,這源於(yu) 一顆顆訂製了味道的西紅柿。
山東(dong) 省德州市天衢新區智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技術工程師 付文琦:我們(men) 現在想吃什麽(me) 樣的番茄,我們(men) 就把它種成什麽(me) 樣。
五分甜一分酸,是西紅柿口感的最佳糖酸比。在山東(dong) 德州的這座單體(ti) 玻璃溫室裏,30多萬(wan) 株訂製口味的西紅柿正在生長。
根據科研者們(men) 記錄的植物檔案,我們(men) 還原了西紅柿的生長:一顆種子種下,當日積溫達到88℃,濕度達到90%,敏感的幼苗萌發了。藤蔓每天攀爬2.5厘米,果實孕育而出,每天8小時的陽光沐浴讓它更健康地走向成熟。
每時每刻的生長律動,如何精準調控?在這占地33.6公頃的植物工廠裏,我們(men) 解析了西紅柿的一天。糖分的形成關(guan) 鍵在水肥和光照,當太陽升起,輻照傳(chuan) 感器便時刻追蹤,累積光照達到每平方厘米100焦時,灌溉係統自動觸發,三分鍾之內(nei) 對所有的植株澆灌100毫升營養(yang) 液。
二氧化碳濃度關(guan) 聯著植物的產(chan) 量。當風來到,風速、風向傳(chuan) 感器感知了風的力度和方向,天窗變動角度,內(nei) 外空氣定時定量混合。
溫度的變化決(jue) 定了果實的發育進程。臨(lin) 近中午,溫度升高,濕度下降,氣象盒子傳(chuan) 感器接收信號,遮陽幕布隨即合攏,高壓噴霧灑下增加濕度的甘霖。
夜幕降臨(lin) ,水肥機定時定量灌溉,地熱風管機啟動帶來溫暖,抵禦夜間的低溫。
山東(dong) 省德州市天衢新區智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技術工程師 付文琦:各式各樣的傳(chuan) 感器,我們(men) 溫室就有685個(ge) ,1700多個(ge) 控製器每天都能產(chan) 生2000多萬(wan) 條數據。可以說,我們(men) 是在用科技為(wei) 植物生命成長設置陽光雨露的“最優(you) 解”,可以讓番茄的口感提升得更好,使我們(men) 的產(chan) 量提升3到4倍。
這座現代化的農(nong) 業(ye) 工廠,也就是蔬菜產(chan) 量連年排名全國第一的山東(dong) 的秘密。衛星望去,這裏的每一個(ge) 蔬菜重點產(chan) 區都有著大片閃耀著光芒的大棚,科技帶來的改變幾乎也體(ti) 現在每一座大棚中,傳(chuan) 感器、無土栽培、人工智能、物聯網……最大化地讓農(nong) 業(ye) 種植擺脫了對自然環境的依賴,讓在沙漠、戈壁、貧瘠土地上種植蔬菜成為(wei) 可能。
雄安新區,新的一年,1300畝(mu) 土地被規劃成未來的蔬菜基地,大棚正在火熱建設中,而500公裏以外的一間實驗室裏,各類傳(chuan) 感器搭建起的精密感知係統模擬出雄安的環境條件,已經開始為(wei) 即將生長在那裏的蔬菜提前“探路”。
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副主任 孫明:通過模擬當地的氣候,在水肥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麵提供更加精準的技術服務。對於(yu) 現代種植來說,科技與(yu) 自然的結合也許是最好的結合。
今天,數字技術與(yu) 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碰撞出全新滋味。食物會(hui) 更香甜,在安徽,草莓品種有了數字模型,也有了可根據市場的需求調整的種植數字方案;口味會(hui) 更香濃,在黑龍江,智慧牧場出產(chan) 的一杯牛奶裏,寫(xie) 入了170兆生產(chan) 數據,從(cong) 飼喂、產(chan) 奶,到運輸、加工等全程可追溯;也會(hui) 更多元,在我國有117個(ge) 鄉(xiang) 村正在火熱進行數字農(nong) 業(ye) 試點,316個(g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信息化示範基地在不斷探索,突破四季的限製、突破土壤的製約,讓更豐(feng) 富、更美味的食物傳(chuan) 遞家的味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