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複活”,線上文藝也還可以繼續
據燈塔專(zhuan) 業(ye) 版數據顯示,截至1月28日06時,2023年春節檔期總票房超68億(yi) ,位列中國影史春節檔票房榜第二位。包括《流浪地球2》《滿江紅》等7部影片在大年初一上映。
除了貢獻熱度外,它們(men) 對電影行業(ye) 和觀眾(zhong) 來說都是一個(ge) 標誌:3年來,影院時開時關(guan) 、影片定檔又撤檔的情況基本成為(wei) 曆史,一個(ge) 正常的電影市場正在歸來。
與(yu) 之類似,此前,因疫情受到影響的各類線下文化活動已陸續恢複。去年底,國家大劇院宣布恢複線下演出,並在2022年12月31日和今年1月1日呈現了兩(liang) 場新年音樂(le) 會(hui) 。流行音樂(le) 方麵,最容易恢複的Livehouse演出形式成了不少藝人和年輕觀眾(zhong) 重回線下的首選,有人粗略統計,截至去年底,2023年前4個(ge) 月 Livehouse待演項目已有700多場。至於(yu) 博物館、美術館、圖書(shu) 館等承載各種文化功能的公共場所,也已基本正常開放。
線下文化市場全麵複蘇,這絕對是讓人喜聞樂(le) 見的事。回顧過去3年,向來倚重現場、線下形式的文藝行業(ye) 發生了很大改變。一方麵,它是遭受疫情衝(chong) 擊最大的領域之一;另一方麵,諸多的演出、展覽搬到線上,讓人們(men) 足不出戶享受文化生活的方式也在3年間出現。
早在2020年春節假期,國家文物局就在官方網站上緊急擴增了一批在線展覽內(nei) 容,以填補多項文化展覽取消的空缺。到了今年,各地博物館的“雲(yun) 展覽”已經相當令人感到驚豔,不僅(jin) 有線上講解員、展品360°展示,還有博物館利用電腦技術,讓看展人可用虛擬模式一路欣賞著博物館外景步入展廳,可謂另一種沉浸式體(ti) 驗。
線上演出同樣是疫情期間文藝領域的產(chan) 物。2022年,多名藝人在短視頻平台舉(ju) 辦線上演唱會(hui) ,觀看次數動輒以“億(yi) ”為(wei) 單位計算。雖然場地搬到了線上,但有的演出依然花費重金打造出了電影般的視覺效果。
一開始當然是出於(yu) 無奈,但當似乎此前被廣泛認同的“演出就要去現場、展覽就要看實物”理念被打破,人們(men) 漸漸感覺到,線下與(yu) 線上其實各有所長。
線下文藝生活的優(you) 點不必多說,從(cong) 出發去展廳、音樂(le) 廳開始到觀展、觀演結束,整個(ge) 過程都是一種真實、獨特的體(ti) 驗。不過,當展覽和音樂(le) 會(hui) 到了線上,時間和距離的限製首先被打破,無論人們(men) 身處何地,都可以在虛擬展廳和視頻中獲得精神滿足。
去年下半年,線上演唱會(hui) 好幾次成了輿論關(guan) 注熱點。與(yu) 在偌大的體(ti) 育館沉浸於(yu) 藝人演唱、舞台、音響效果不同,當與(yu) 千萬(wan) 人一起隔著屏幕聽到熟悉的旋律響起,人們(men) 更多感受到的是自己的情緒,以及“原來有這麽(me) 多人和我一樣”的感覺。
隨著線下文藝活動恢複,各類資源投入、相關(guan) 從(cong) 業(ye) 人員的時間、精力乃至觀眾(zhong) 的注意力必然會(hui) 隨之有所轉向,不過顯然,人們(men) 已經知道線上與(yu) 線下並非二者隻能取其一。比如,國家大劇院去年最後一天的音樂(le) 會(hui) 演出,就在多家網絡平台同步直播。
當然,在社會(hui) 生活全麵恢複正常的未來,如果隻是簡單直播或者把線下的東(dong) 西照搬到線上,效果會(hui) 打折扣,流量也必然會(hui) 減少。所謂危機中藏著機遇,經過前期摸索,如果文藝行業(ye) 能夠借助新模式、新技術,將線下做不到的在線上實現,滿足用戶剛需,讓人們(men) 可選擇的文化生活方式更豐(feng) 富、更便捷,線上文藝活動就有可能成為(wei) 一個(ge) 真正的獨立新舞台。
工人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