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那動人的一縷陽光
蜀地陽光少,因此有“蜀犬吠日”之說。生活在四川盆地的人們(men) 對陽光的向往程度,不亞(ya) 於(yu) 久旱季節對甘霖的渴望。特別是秋冬時節,但凡出太陽的日子,人們(men) 幾乎傾(qing) 城出動,沐浴在難得的陽光之下。
四川也有陽光城,攀枝花、西昌等地是中國光熱資源最豐(feng) 富的地區之一,那裏的枇杷,在元旦、春節就上市了,常見於(yu) 熱帶的芒果也在攀西地區紮下了根,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因此,冬天去攀枝花、西昌租一套房子住上幾個(ge) 月,是很多老人的生活方式。畢竟,這是最近的“陽光城”了。
近是近,但路途並不輕鬆。盡管通了高速公路,但成都到西昌需要五六個(ge) 小時車程,到攀枝花則要接近10個(ge) 小時。沿成昆鐵路,成都到西昌要10個(ge) 小時,到攀枝花要13個(ge) 小時。最快的是飛機,兩(liang) 地都建了機場,但畢竟成本高昂,普通老百姓不一定會(hui) 選擇。
2022年12月26日新成昆鐵路通車,一下子拉近了包括攀枝花、西昌在內(nei) 的成昆沿線地區的時空距離。成都到西昌隻要3個(ge) 小時,到攀枝花要5個(ge) 小時。這條新聞關(guan) 注度很高,在我的朋友圈裏幾乎刷屏。
去攀枝花、西昌,上述三種交通工具我都乘坐過,個(ge) 中滋味都有體(ti) 驗。作為(wei) 長期在四川工作的記者,我能理解新成昆鐵路為(wei) 什麽(me) 如此火爆,那就是滿足了人們(men)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新春走基層”啟動時,我腦海裏閃現的第一個(ge) 選題就是去新成昆鐵路走一遭。
我乘坐新成昆鐵路的新款動車組,換了一種乘坐體(ti) 驗,也換了一個(ge) 觀察視角。一路上,和鐵路工作人員聊他們(men) 的駕乘體(ti) 驗,我能感受到鐵路升級換代給他們(men) 帶來的欣喜。
在攀枝花和西昌,我和當地的創業(ye) 者交流,他們(men) 當中有文旅行業(ye) 從(cong) 業(ye) 者,有農(nong) 業(ye) 領域創業(ye) 者,這些靠“陽光”吃飯的年輕創業(ye) 者,更充滿了對新成昆鐵路的強烈期待:不僅(jin) 提速旅程,更要提速發展。
6年前的“新春走基層”,我寫(xie) 過一篇《穿越大涼山的“和諧號”》,講的是老成昆鐵路上的“慢火車”。綠皮火車慢悠悠地穿越大涼山,滿足了老百姓的“慢行”需求。
2022年1月,西昌有了通往昆明方向的動車,標誌著大涼山進入動車時代,我寫(xie) 了報道《“複興(xing) 號”開進大涼山》,記錄了大涼山從(cong) “慢火車”到“複興(xing) 號”的跨越。
2023年,新成昆鐵路全線通車,又是一個(ge) 跨時代的節點,我完成了一篇新的“新春走基層”報道《攀枝花的陽光離成都“近”了》。乘客王女士有3年沒有回娘家了,新成昆鐵路的開通讓她離家近了,她可以便捷地回娘家,一對雙胞胎女兒(er) 將第一次見到她們(men) 的外婆,我把她們(men) 的故事寫(xie) 進了報道。
因為(wei) 新成昆鐵路的通車,我原本想在2023年元旦帶家人去攀枝花“曬太陽”,提前3天在12306客戶端購票,結果票售罄。好不容易等到了去程的票,返程票還是買(mai) 不到,隻好作罷。攀枝花的朋友開玩笑說,你就錯峰出行吧,反正新成昆鐵路一直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鑫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