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北京海澱的萬億元GDP裏,有哪些值得年輕人奔赴的機會

發布時間:2023-02-03 17:1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藝)2022年,北京市海澱區實現經濟總量破萬(wan) 億(yi) ,成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破萬(wan) 億(yi) 的地市級區縣。這一年,海澱區平均每天新設立科技企業(ye) 50家。

  作為(wei)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科技創新”為(wei) 海澱GDP跨入萬(wan) 億(yi) 元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這一領域也成為(wei) 年輕人施展才華的沃土。

  今天在海澱區舉(ju) 辦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關(guan) 村科學城管委會(hui) 服務體(ti) 係建設處副處長劉春哲給出一組數字:海澱區目前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萬(wan) 家,占北京市的35%;北京市“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1914家,占北京市的35.7%;國家級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265家,約占北京市的45%、全國的3%;國家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企業(ye) 18家,占北京市的27.7%;獨角獸(shou) 企業(ye) 50家,占北京市的四成。

  高精尖產(chan) 業(ye) 是海澱區產(chan) 業(ye) 的主力支撐。北京市海澱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王玉霞介紹,該區信息、科研、金融三大產(chan) 業(ye) 占比達到66.9%。其中,信息業(ye) 比重由2017年29.8%提高至2022年44.2%,數字經濟核心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超50%。

  2022年,海澱區高新技術企業(ye) 科技研發經費支出達到2038.3億(yi) 元,占北京市的52.7%。

  “聚焦科技創新,著力提升創新能力”依然是2023年海澱發展的重點。“以大信息產(chan) 業(ye) 為(wei) 支柱、大健康產(chan) 業(ye) 為(wei) 突破、科技服務業(ye) 為(wei) 基礎、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支撐、未來產(chan) 業(ye) 為(wei) 先導”,這些關(guan) 鍵詞構成海澱區致力於(yu) 打造的現代“高精尖”產(chan) 業(ye) 體(ti) 係。

  劉春哲舉(ju) 例說,在人工智能領域,支持建設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訓練平台,築牢人工智能基礎軟硬件技術體(ti) 係和算力支撐;在區塊鏈領域,推進區塊鏈先進算力實驗平台建設和國家區塊鏈創新應用綜合試點,實現區塊鏈應用示範引領;在集成電路領域,加速研發集成電路IP核,構建RISC-V產(chan) 業(ye) 生態;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中關(guan) 村自動駕駛示範區331.2公裏測試道路全部開放,依托智能網聯汽車產(chan) 業(ye) 前沿技術創新中心搭建協同創新平台;超高清視頻領域,突破8K超高速網絡存儲(chu) 、硬件編解碼、純軟件編解碼等關(guan) 鍵核心技術;在醫藥健康領域,聚焦醫藥健康源頭創新,支持創新藥、高端醫療器械研發;還有麵向未來的量子信息領域、空天領域、氫能領域等,都做出了重點布局。

  劉春哲介紹,海澱區還為(wei) 年輕人營造了一流創新生態。海澱區正在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新路徑,推動高校院所職務科技成果評價(jia) 、賦權改革試點,聯合高校院所推進全國首個(ge) 臨(lin) 床醫學概念驗證中心等4個(ge) 概念驗證中心建設,發揮各類科轉基金紐帶作用等,多方協同推動成果轉化。開展“海英計劃”人才專(zhuan) 項評審,落實人才舉(ju) 薦製,企業(ye) 博士後分站突破100家。此外,完善營商環境,落實“服務包”機製,聯合29個(ge) 街鎮,建立科學城全員服務企業(ye) 機製,加大對科技企業(ye) 的空間、人才、研發等支持保障。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