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從“一渠清水”到“北京明白”

發布時間:2023-02-06 17:4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河南濮陽油田第十中學尚芙名的繪畫作品《天河·天和》,1月21日在中國空間站第二屆“天宮畫展”亮相。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宣傳(chuan) 辦公室供圖

  “爺爺,您又坐在這根石條上了。”在爺爺的院子裏,有一根長長的石條,因為(wei) 常年的摩挲,已變得光滑,卻掩飾不住歲月的滄桑。那是爺爺年輕時做石匠、修紅旗渠的見證。

  “爺爺,上次您給我講了挖青年洞的故事,這次再講點別的唄!”“好好好,今天咱們(men) 就講講敢死隊的故事。”“敢死隊?”我聽後很好奇,“爺爺,修渠又不是打仗,怎麽(me) 還有敢死隊啊?”

  “敢死隊就是除險隊!”爺爺說罷頓了頓,“用火藥炸山後,會(hui) 有一些石頭卡在半山腰,要是這個(ge) 時候就去修渠,那些卡住的石頭就可能掉下來,把人砸傷(shang) 、砸死哩!”

  “那可怎麽(me) 辦呢?”我心裏著急起來,為(wei) 那些修渠工人的安全感到擔憂。“這時候就要敢死隊上了,他們(men) 先爬到山頂……”“不是在半山腰炸的石頭嗎?怎麽(me) 要爬到山頂啊?”我越發好奇起來,禁不住打斷了爺爺的話。

  “他們(men) 每人身上係著幾十斤重的繩索,手上拿著鋼釺,把繩子的一頭固定在山頂,另一頭係在自己腰上,然後縱身一跳,在半空中蕩動起來,像蕩秋千一樣在懸崖上蕩來蕩去,除去險石。”“聽起來很好玩呢!”我不由得喊了出來,“是不是和蕩秋千一樣啊?”“好玩?”爺爺生氣地瞪了我一眼,“那可是會(hui) 要人命的!一不留神,身體(ti) 和崖壁撞擊,除下來的石塊又是順著手中的鋼釺往頭上走的,很容易砸著他們(men) ,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我那些把命留在渠裏的工友們(men) 啊,要是沒有他們(men) ,哪有這一渠清水……”爺爺重重地歎了口氣,眼前仿佛出現了那一幕幕悲壯的畫麵。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修渠工人,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乃至生命,開通了一條“人工天河”,解決(jue) 了老百姓吃水難的問題,真可謂“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

  “《新聞聯播》開始了,咱們(men) 回屋吧!”爺爺拍了拍石條,起身向屋裏走去。“北京明白!”剛打開電視,便傳(chuan) 來清脆的指令聲,原來是神舟十四號航天員乘組正在進行中國空間站出艙活動。

  “爺爺快看啊!”我趕忙指著電視機裏一個(ge) 穿著航天服的身影說,“她就是我最崇拜的航天英雄——劉洋阿姨,她也是咱們(men) 林州人呢!”

  爺爺聽完連忙從(cong) 口袋中摸出老花鏡,細細端詳起來:“她身上也係著一根繩子呀!”爺爺的眼裏閃著光芒,那光裏,有欣慰,有喜悅,還有希望……半晌,他像是在自言自語,又仿佛是說給我聽的,可能還在對他那些為(wei) 修渠獻出生命的工友們(men) 說:“真是咱紅旗渠的好兒(er) 女啊!”

  “劈開太行山,漳河穿山來,林縣人民多奇誌,誓把山河重安排!”爺爺哼唱著走入夜色中……那晚我做了個(ge) 夢,夢裏有青年洞,有敢死隊,還有劉洋阿姨,她身著航天服,向家鄉(xiang) 的紅旗渠揮手呢!

  尚芙名(12歲 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十中學)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