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盯重點行業平台 公安機關加強網絡安全監管
如何打準“網絡水軍(jun) ”的“七寸” 公安機關(guan) 加強網絡安全監管嚴(yan) 打整治突出犯罪
□ 本報記者 董凡超
勾結平台內(nei) 部審核人員,裏應外合開展“有償(chang) 刪帖”,涉案金額超500萬(wan) 元……1月12日淩晨,安徽省阜陽市臨(lin) 泉縣公安機關(guan) 組織60餘(yu) 名警力,分赴兩(liang) 地開展集中抓捕,成功將一個(ge) “層層分包、職業(ye) 刪帖”的“網絡水軍(jun) ”犯罪團夥(huo) 一舉(ju) 端掉。
經查,犯罪嫌疑人殷某健雇傭(yong) 多人,通過社交軟件發布“有償(chang) 刪帖”“危機公關(guan) ”等小廣告。“生意”上門後,殷某健便聯係某知名網絡平台內(nei) 部審核人員龐某海等人,對目標帖文進行“有償(chang) 刪除”,收到的“公關(guan) 費”雙方按比例分成。經過縝密偵(zhen) 查,警方理清了該團夥(huo) 的“業(ye) 務操作流程”,時機成熟後,將殷某健、龐某海等9名犯罪嫌疑人成功抓獲。
加強網絡安全監管,維護網民合法權益,營造清朗網絡空間,一直是全國公安機關(guan) 努力的方向。
2022年以來,全國公安機關(guan) 狠抓網絡安全監管,嚴(yan) 打整治突出犯罪,與(yu) 有關(guan) 主管部門密切協作配合,持續依法嚴(yan) 厲打擊整治“網絡水軍(jun) ”違法犯罪活動,偵(zhen) 辦相關(guan) 案件550餘(yu) 起,關(guan) 閉相關(guan) 賬號530餘(yu) 萬(wan) 個(ge) ,關(guan) 停非法網站530餘(yu) 個(ge) ,清理網上違法有害信息56.4萬(wan) 餘(yu) 條,有效維護了網絡空間秩序和群眾(zhong) 合法權益。
深入推進專(zhuan) 項整治
“麵對虛擬網絡的負麵‘聲音’時,應當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必要時應當報警,而不是靠花錢來找歪門邪道‘擺平’……”春節期間,臨(lin) 汾鐵路公安處網安部門深入轄區10餘(yu) 處鐵路內(nei) 部單位,組織開展法治宣傳(chuan) 活動,進一步增強了相關(guan) 單位抵製“網絡水軍(jun) ”的“免疫力”。同時對造謠引流、惡意評論、刷量控評、有償(chang) 刪帖4類常見“網絡水軍(jun) ”違法犯罪發起集群戰役,有效淨化了網絡環境。
2022年來,全國公安機關(guan) 網安部門依托“淨網2022”專(zhuan) 項行動,通過加強網上公開巡查執法、開展互聯網安全監管、指導監督網絡安全保護、打擊整治“網絡水軍(jun) ”等一係列有力措施,規範有序推進相關(guan) 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
全國公安機關(guan) 持續深入開展“網絡水軍(jun) ”專(zhuan) 項打擊整治,廣辟線索來源,發起多個(ge) 集群戰役,形成有力震懾;主動聯合有關(guan) 主管部門開展依法查處,對違法違規的“網絡水軍(jun) ”公司和人員予以處罰,進一步擠壓“網絡水軍(jun) ”活動空間。
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全國公安機關(guan) 網安部門緊盯大量發布虛假信息的網絡賬號,深挖徹查幕後製作運營團夥(huo) ,共偵(zhen) 辦“網絡水軍(jun) ”造謠引流相關(guan) 案件110起;深查長期提供有償(chang) 刪帖服務的公司和團夥(huo) ,共偵(zhen) 辦“網絡水軍(jun) ”有償(chang) 刪帖相關(guan) 案件70餘(yu) 起;深挖各類假冒媒體(ti) 網站和自媒體(ti) 賬號背後的敲詐勒索犯罪團夥(huo) ,共偵(zhen) 辦“網絡水軍(jun) ”輿情敲詐相關(guan) 案件110餘(yu) 起。
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隨著自媒體(ti) 、短視頻和直播平台的快速興(xing) 起,一些不法分子運營大量賬號故意編造虛假信息“造熱點”“蹭熱點”,借此吸引眼球、收割流量、牟取利益,嚴(yan) 重危害網絡生態。
劉某某編造虛假信息“養(yang) 號引流”案是公安部近日發布的公安機關(guan) 依法嚴(yan) 厲打擊整治“網絡水軍(jun) ”違法犯罪10起典型案例中的一起。
該案中,廣西公安機關(guan) 網安部門查明,劉某某利用配音和剪輯軟件對網上公開信息進行篡改,編造熱點社會(hui) 事件虛假信息後在短視頻平台發布,以此博人眼球、吸引粉絲(si) ,待賬號粉絲(si) 量達到一定數量後,再以數千元不等的價(jia) 格進行出售。劉某某通過“造謠引流”先後經營賬號30個(ge) ,惡意編造並發布虛假視頻信息79個(ge) ,累計播放量3153萬(wan) 次、點讚量137萬(wan) 次,吸引粉絲(si) 42萬(wan) 名,通過出售賬號獲利3.8萬(wan) 元。目前,劉某某已被屬地公安機關(guan) 抓獲並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近年來,以“口碑營銷”“輿情優(you) 化”“負麵壓製”“形象維護”等名義(yi) 提供有償(chang) 刪帖服務的“網絡水軍(jun) ”大量滋生。不法分子通過批量反複投訴、夥(huo) 同網站內(nei) 部工作人員後台操作、反複聯係發帖人騷擾利誘、發布正麵信息“下沉”“壓製”、黑客攻擊等多種手法,為(wei) 各類企業(ye) 和個(ge) 人刪除網上負麵信息,破壞網絡生態,嚴(yan) 重擾亂(luan) 市場經濟秩序。
在某公司提供有償(chang) 刪除負麵信息服務案中,浙江公安機關(guan) 網安部門查明,楊某某團夥(huo) 注冊(ce) 成立某文化公司,搭建集“需求、接單、刪帖”為(wei) 一體(ti) 的有償(chang) 刪帖專(zhuan) 用平台App,以輿情監測、負麵壓製為(wei) 名實施有償(chang) 刪帖犯罪活動,通過招募雇傭(yong) “網絡水軍(jun) ”向網站投訴、舉(ju) 報、替換等方式,下沉、刪除目標帖文牟取經濟利益,共完成刪帖業(ye) 務3.9萬(wan) 餘(yu) 次,總涉案金額800餘(yu) 萬(wan) 元。目前,楊某某等3人已被屬地公安機關(guan) 依法采取刑事強製措施。
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在接受《法治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水軍(jun) ”活動涉嫌非法經營、尋釁滋事、敲詐勒索、強迫交易、詐騙等犯罪,不惜以犧牲社會(hui) 公共利益、擾亂(luan) 網絡傳(chuan) 播秩序為(wei) 代價(jia) ,獲取不當利益。
朱巍認為(wei) ,互聯網平台也要切實落實主體(ti) 責任,電商、自媒體(ti) 、文娛等領域要加強行業(ye) 自律,共同抵製“網絡水軍(jun) ”活動,在嚴(yan) 格落實真實身份信息認證製度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虛假賬號、僵屍賬號、機器注冊(ce) 賬號的過濾、清理工作,並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投訴舉(ju) 報機製,持續保持對“網絡水軍(jun) ”違法犯罪嚴(yan) 打高壓態勢,加強與(yu) 有關(guan) 主管部門的協作配合,完善工作機製,推動綜合整治,堅決(jue) 維護網絡空間秩序和群眾(zhong) 合法權益。
緊盯重點行業(ye) 平台
近年來,網民對特定信息的轉發、評論、點讚數量,已逐漸成為(wei) 公眾(zhong) 衡量認可度的重要指標。於(yu) 是,一些企業(ye) 和個(ge) 人為(wei) 追求流量,購買(mai) “網絡水軍(jun) ”有償(chang) 刷量炒作服務,滋生刷量控評亂(luan) 象。
過去一年,公安機關(guan) 網安部門緊盯重點行業(ye) 和平台,共偵(zhen) 辦“網絡水軍(jun) ”刷量控評相關(guan) 案件250餘(yu) 起。
在某團夥(huo) 發布虛假信息刷單控評案中,雲(yun) 南公安機關(guan) 網安部門查明,某“網絡水軍(jun) ”團夥(huo) 陳某某等人搭建專(zhuan) 門“刷單”平台,將20餘(yu) 家分平台售賣給薑某某、韋某某等人,由各分平台負責人組織開展“網絡水軍(jun) ”有償(chang) “刷單”活動,由某科技公司負責各分平台維護並從(cong) 刷量訂單量中抽取“維護費”,各地“刷手”通過接單完成“刷單”任務獲取酬勞,各分平台從(cong) 中獲取傭(yong) 金牟利。目前,屬地公安機關(guan) 已打掉該團夥(huo) 及其上下遊作案窩點30個(ge) ,扣押涉案電子設備300餘(yu) 部,涉及虛假交易400餘(yu) 萬(wan) 單次、網店2.5萬(wan) 家、兼職“刷手”9萬(wan) 餘(yu) 人。
“過去,這一領域的違法犯罪更多表現在通過偽(wei) 造技術捏造虛假信息。如今,犯罪分子更多以剪輯截取等方式,歪曲原本事實樣貌。隨著網絡環境的發展變化,這一犯罪形式也發生了變化。”朱巍表示,對“網絡水軍(jun) ”違法犯罪活動的治理,不能是僅(jin) 對涉案賬號的治理,還要對其背後的公司組織、資金來源等進行深入治理,雇傭(yong) 、從(cong) 事、參與(yu) “網絡水軍(jun) ”違法犯罪活動的相關(guan) 企業(ye) 和人員必將受到法律懲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