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三農”基本盤 多地謀劃糧食生產
央視網消息:落實中央一號文件,守好“三農(nong) ”基本盤,首先要抓好“頭等大事”,國家糧食安全就是“三農(nong) ”工作的頭等大事。
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為(wei) 穩經濟大盤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如何實現新增千億(yi) 斤糧食產(chan) 能目標?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農(nong) 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把種業(ye) 振興(xing) 行動抓出成效。眼下,多地正抓早、抓實謀劃糧食生產(chan) 。
春回大地暖,春耕正當時。開春以來,各地高標準農(nong) 田改造施工現場熱氣騰騰。
長江水稻主產(chan) 區湖北夷陵、四川劍閣、江西南昌,小散田和巴掌田正在變:小變大、短變長、陡變平、彎變直。
江西南昌縣三江鎮竹山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 曾長平:田邊有灌溉渠,有三到四米寬的機耕道,它最大的好處就是機械化設備可以進到大田裏,大大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
和南方主產(chan) 區火熱的施工現場相比,黃淮海小麥主產(chan) 區河北邢台、陝西寶雞、河南滎陽的麥田,正經曆立春後的第一次大範圍低溫考驗。
在河南農(nong) 業(ye) 大學這塊示範田裏,剛返青的賽德麥8號、稷麥336等新麥種,抗寒性和耐旱性表現讓專(zhuan) 家更踏實了。
國家小麥產(chan) 業(ye) 技術體(ti) 係科學家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王永華:一二類苗占到九成,越冬抗寒性特別好,已經達到了冬天壯苗的標準,是近五年來最好的苗情。
今年全國將新建4500萬(wan) 畝(mu) 、改造提升3500萬(wan) 畝(mu) 高標準農(nong) 田,各地正在按照缺什麽(me) 、補什麽(me) ,針對性補上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短板。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啟動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將示範推廣一批高產(chan) 優(you) 質耐密品種,力爭(zheng) 主要糧油作物單產(chan) 明顯提升,其中玉米示範田畝(mu) 產(chan) 提高100公斤以上。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胡冰川:在玉米的抗蟲、耐旱等性狀方麵取得了巨大的進展,未來配合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農(nong) 業(ye) 機械化水平的提高,糧食增產(chan) 的未來空間都能被充分發揮出來,確保糧食安全是有充分保障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