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發展指數,開始“止跌回升”!
2月15日,中國中小企業(ye) 協會(hui) 發布,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指數為(wei) 88.9,比去年12月回升1個(ge) 點。這1個(ge) 點的增長主要在哪裏?中小企業(ye) 的其他細分數據反映了怎樣的趨勢?止跌回升態勢未來又該如何持續?《新聞1+1》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ye) 研究院副院長孫文凱,共同關(guan) 注:中小企業(ye) 發展指數,開始“止跌回升”!
1月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指數
2月15日,中國中小企業(ye) 協會(hui) 發布,今年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指數為(wei) 88.9,雖然仍在景氣臨(lin) 界值100以下,但上升幅度達到近兩(liang) 年來最高。交通運輸和住宿餐飲業(ye) 在1月份中小企業(ye) 的發展中,發揮了不小的帶動作用。1月份中小企業(ye) 發展,釋放哪些信號?點擊視頻,一起關(guan) 注。
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數據,勞動力指數和資金指數的上升帶動良性循環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ye) 研究院副院長 孫文凱:勞動力指數的上升,反映的是相比於(yu) 上個(ge) 月就業(ye) 量的增長。隨著服務業(ye) ,特別是交通運輸、住宿餐飲代表的服務業(ye) 的景氣,吸納就業(ye) 實際上在上升,當前從(cong) 宏觀上來看,服務業(ye) 吸納就業(ye) 已經接近了50%,它是最大的吸納就業(ye) 的源頭。勞動力指數的上升,反映的是這些行業(ye) 恢複帶動就業(ye) 的一個(ge) 增長。資金指數的上升,說明隨著經濟景氣的向好,企業(ye) 越來越有信心,有信心對應的就會(hui) 轉化成投資意願,投資意願需要融資去擴張,反映了由信心轉化為(wei) 投資,轉化為(wei) 擴張需求,從(cong) 而帶動融資需求擴張。
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數據,成本指數上升是否意味著中小企業(ye) 依然麵臨(lin) 較高的生產(chan) 經營成本?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ye) 研究院副院長 孫文凱:對於(yu) 成本指數的上升,不能用過度悲觀的視角去看待,因為(wei) 成本的上升反映的是企業(ye) 總成本的上升,實際上反映的是複工複產(chan) 帶來的投入上升。總成本的上升,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取決(jue) 於(yu) 兩(liang) 個(ge) 最主要的因素,一是原材料價(jia) 格的上升,二是人工成本的上升。近段時間,大宗商品價(jia) 格是穩中回落的,工業(ye) 品出廠價(jia) 格指數也在回落,那麽(me) 主要成本的上升應該是複工帶來的勞動投入上升。當然還有一些其他因素帶來的成本上升,比如說一些優(you) 惠政策,實際上是在去年年底有一部分優(you) 惠政策是到期的,到今年會(hui) 有一部分調整,這樣也帶動了企業(ye) 成本的上升。
1月份中國中小企業(ye) 發展數據,勞動力市場需求上升,供應下降,怎麽(me) 看?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ye) 研究院副院長 孫文凱:總量上,在2013年之後,我們(men) 的勞動年齡人口的總量在下降,傳(chuan) 統的勞動力供大於(yu) 求的現象已經有所改變。在結構上,製造業(ye) 勞動人口年輕化,但年輕勞動力現在越來越偏向於(yu) 不進入製造業(ye) ,所以一些製造業(ye) 企業(ye) 確實麵臨(lin) 一定的供需缺口。隨著三年疫情的影響,整體(ti) 失業(ye) 率還是在一個(ge) 比較高的位置,勞動參與(yu) 率也不高,很多的勞動力實際上並沒有充分利用。從(cong) 長期來看可能是勞動力不足,但是從(cong) 當前來看,我們(men) 還是要鼓勵內(nei) 需促進就業(ye) ,特別是解決(jue) 結構性的供需問題。
疫情期間出台的中小企業(ye) 幫扶措施,在今年是否要延續?延續的必要性是什麽(me) ?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ye) 研究院副院長 孫文凱:1月中旬,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ye) 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ye) 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幹措施》,這裏麵提到了很多應該進一步加大落實的措施。主要包括稅費減免的繼續執行,當然也有一些適當的回調,該優(you) 化的優(you) 化,該延續的延續;包括小規模納稅人的增值稅率是往回調了一點,所得稅的優(you) 惠是延續的,還包括融資方麵的一些貼息政策,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政策,這些政策都是繼續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可以延續的政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