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休耕 藏糧於地
引 子
“田休耕,也增收。”種了半輩子莊稼的河北省永清縣劉街鄉(xiang) 李家口村村民葉廣寬,2019年響應國家季節性休耕政策停種冬小麥,次年玉米畝(mu) 均產(chan) 量提高了約50公斤,加上每畝(mu) 500元的休耕補助,一年畝(mu) 均純收益達600元左右,比休耕前提高了約200元。
河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省份,地下水長期超采,形成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作為(wei) 農(nong) 業(ye) 大省,河北小麥種植麵積在3300萬(wan) 畝(mu) 左右,農(nong) 業(ye) 用水占經濟社會(hui) 用水總量半數以上。實施一季(小麥)休耕、一季(玉米)種植後,平均每畝(mu) 減少用水150立方米。目前,河北省有200萬(wan) 畝(mu) 耕地實行季節性休耕,年減少開采地下水3億(yi) 立方米。
在部分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是黨(dang) 中央、國務院著眼於(yu) 我國農(nong) 業(ye) 發展突出矛盾和國內(nei) 外糧食市場供求變化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目的是促進耕地休養(yang) 生息和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
2015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關(guan) 於(yu) 〈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製定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三個(ge) 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國家可以根據財力和糧食供求狀況,重點在地下水漏鬥區、重金屬汙染區、生態嚴(yan) 重退化地區開展試點,安排一定麵積的耕地用於(yu) 休耕,對休耕農(nong) 民給予必要的糧食或現金補助。”
2016年6月,原農(nong) 業(ye) 部、財政部等聯合印發《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方案》,提出“堅持生態優(you) 先、綜合治理,輪作為(wei) 主、休耕為(wei) 輔,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影響農(nong) 民收入為(wei) 前提”,率先在東(dong) 北冷涼區、北方農(nong) 牧交錯區等地開展輪作試點,在河北地下水漏鬥區、湖南重金屬汙染區、西南西北生態嚴(yan) 重退化地區開展休耕試點。試點以來,輪作休耕實施麵積由2016年的616萬(wan) 畝(mu) 增至2022年的6926萬(wan) 畝(mu) ,實施省份由9個(ge) 增至24個(ge) 。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輪作製度”。
前不久,記者走進河北、黑龍江、江蘇、雲(yun) 南等輪作休耕試點省份,看各地如何在耕種強度上做減法、在質量效益上做乘法,轉變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方式,讓經濟效益與(yu) 生態效應同頻共振。
為(wei) 何開展輪作休耕?
讓負重的耕地歇一歇、透支的土壤喘口氣,累計實施輪作休耕超過1億(yi) 畝(mu) 次
“一場透雨,苕子就能躥起一片,綠油油蓋住農(nong) 田。”暮冬時節,站在雲(yun) 南省硯山縣平遠鎮馬鞍山村村頭的一處大田邊,雲(yun) 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任文林告訴記者,苕子是專(zhuan) 為(wei) 冬季休耕種植的特色品種,能夠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恢複土壤微生物群落,提升土壤抗病蟲害能力。
跟隨任文林的腳步,記者跨入地裏,腳下的褐色泥土鬆軟厚實,一些苕子嫩苗已破土而出,空氣中氤氳著淡淡幽香。
很多人想不到,眼前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曾是一片石漠化土地。任文林說,過去,這片耕地地塊破碎、耕作層淺薄、有機質含量低,往往是“春耕一大坡,秋收幾小籮”。
硯山縣是雲(yun) 南省石漠化最嚴(yan) 重的縣之一,水土流失嚴(yan) 重,石漠化麵積達857平方公裏,占全縣麵積近1/4。
農(nong) 業(ye) 資源環境的壓力持續加大,並非隻是硯山縣一地的情況。經過長期發展,我國耕地開發利用強度過大,一些地方地力嚴(yan) 重透支,水土流失、地下水超采、土壤退化、麵源汙染加重已成為(wei) 製約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矛盾。
2016年起,我國在部分地區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2018年2月,原農(nong) 業(ye) 部舉(ju) 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有關(guan) 情況新聞發布會(hui) ,種植業(ye) 管理司負責人在會(hui) 上介紹:“輪作主要是實行玉米大豆輪作,發揮大豆根瘤固氮、養(yang) 地培肥作用,實現種地養(yang) 地結合、農(nong) 業(ye) 可持續發展。休耕就是減少耕地水資源利用,使耕地得到休養(yang) 生息,同時加以治理,確保急用之時耕地用得上、糧食產(chan) 得出。”
2016年9月,硯山縣被雲(yun) 南省確定為(wei) 耕地休耕試點縣,首批休耕1萬(wan) 畝(mu) 。“休耕地裏種上苕子等綠肥作物,不澆水、不施肥、不打藥,長成後直接翻耕入田,改善土壤結構。”硯山縣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長沈德超說。
在馬鞍山村這片土地上,村民們(men) 以往每年種一季玉米、一季雜糧或蔬菜。隨著石漠化生態修複項目推進,2021年起,雲(yun) 南二十三度高原特色農(nong)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在馬鞍山村流轉了1萬(wan) 畝(mu) 土地,實施冬季休耕,僅(jin) 種一季水稻,目前畝(mu) 產(chan) 量達600公斤以上。“休耕後雖減少了一季收成,但管護投入相應下降,純收益變化不大,關(guan) 鍵是地力越來越肥。”任文林說,“想要地養(yang) 人,人得先養(yang) 地,要讓負重的耕地歇一歇、透支的土壤喘口氣。”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升級傳(chuan) 統耕作模式,耕地輪作休耕製度的實施,推動增產(chan) 導向轉為(wei) 提質導向,形成了耕地用養(yang) 結合的種植方式。
“以前大夥(huo) 兒(er) 不認換茬,隻認黃豆賣價(jia) 高。”黑龍江省海倫(lun) 市四大坊農(nong) 產(chan) 品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王豔菊說,海倫(lun) 的黃豆貴,農(nong) 戶追著價(jia) 格跑,一茬一茬種黃豆,長期的單一種植導致化肥用得越來越多,地力越種越貧,病害越來越頻,“黑土地變成了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2017年,王豔菊所在的眾(zhong) 福村部分耕地被納入輪作試點。輪作有啥好處?當年秋天,在海倫(lun) 市農(nong) 技推廣中心組織下,王豔菊走進市裏的農(nong) 業(ye) 示範園區參觀,試驗田一分為(wei) 二,一側(ce) 重茬,一側(ce) 換茬。王豔菊撥開黑土,上下打量,隻見換茬區的大豆根係更發達,籽粒更飽滿。聽著專(zhuan) 家的技術講解,他決(jue) 定拿出800畝(mu) 地,來年嚐試輪作玉米。
一年玉米,一年大豆,兩(liang) 年過去,見到王豔菊地裏換茬後的大豆長勢喜人,不少村民前來“取經”。“輪作5年來,大豆和玉米的畝(mu) 產(chan) 量都漲了兩(liang) 成,化肥使用量卻少了兩(liang) 成。過去常見的大豆菌核病、紫斑病也少了。”按著計算器,翻開農(nong) 情檔案,王豔菊難掩喜色。2022年,眾(zhong) 福村輪作麵積達2400畝(mu) ,同比增長20%,糧食總產(chan) 量同比增長24%。
“通過輪作休耕、秸稈還田、深翻深鬆等綜合施策,全省輪作休耕試點區耕地耕作層平均厚度增加22.8%,達到28.4厘米。這樣的土壤,更能保墒、保肥。”黑龍江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廳種植業(ye) 管理處副處長郭家勇說。
2021年4月,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主辦的線上全球土壤生物多樣性研討會(hui) 召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應邀為(wei) 開幕式作視頻致辭時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土壤生物多樣性保護,近年來采取一係列有力措施,著力提升土壤質量和活力。累計實施休耕輪作超過1億(yi) 畝(mu) 次,讓土壤得到休養(yang) 生息。
如何實施輪作休耕?
充分考慮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均衡供應、庫存現狀、結構調整等因素,合理確定輪作改種作物和休耕的重點品種
寒風凜冽,雪蓋四野,冬日的黑龍江省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榮軍(jun) 農(nong) 場四區輪作示範區銀裝素裹。幾個(ge) 月前,這片土地上還是滿目繽紛的麥穗黃、玉米翠、高粱紅、豆花紫……
“集中連片推進,分區分類施策,我們(men) 因地製宜探索出多元化的輪作模式,確保作物均衡增產(chan) 、增效。”榮軍(jun) 農(nong) 場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翟傑介紹,2022年,農(nong) 場四區輪作示範區的糧食總產(chan) 量同比增長35.7%。
“考慮到市場供需等,農(nong) 場每年各輪作作物的種植麵積都有變化。”翟傑說,“為(wei) 響應國家大豆和油料產(chan) 能提升工程的實施,今年農(nong) 場計劃種植大豆13.7萬(wan) 畝(mu) ,占農(nong) 場耕地麵積一半以上;同時,為(wei) 適應下遊廠商需求量的擴大,今年計劃種植高粱1.5萬(wan) 畝(mu) ,同比增長25%。”
北大荒農(nong) 墾集團有限公司九三分公司總經理張宏雷介紹,依據區域優(you) 勢和作物布局,北大荒集團以玉米和大豆輪作為(wei) 主,與(yu) 雜糧雜豆、飼草、油料作物等輪作為(wei) 輔,輪作麵積達80%以上。
如何確定每年的輪作作物?各農(nong) 場既因應政府引導和市場需要製定任務,也結合各個(ge) 地塊農(nong) 事檔案,科學分解調整任務。“我們(men) 充分考慮地塊種植曆史,盡量實行豆科與(yu) 玉米、高粱等禾本科農(nong) 作物的跨科屬輪作。”張宏雷說。
打開九三分公司鶴山農(nong) 場電腦上儲(chu) 存的1—4—2號地塊檔案,近些年來這塊地從(cong) 春播、夏管到秋收的每一次農(nong) 事活動一目了然。“哪年種了啥、啥時候噴了什麽(me) 藥、進行了深翻或是耙地,都記錄在冊(ce) 。”鶴山農(nong) 場第一管理區種植戶何玉龍介紹,這塊地上來年適合種什麽(me) ,這些記錄都是其科學依據,“比如前茬玉米地用過的一些肥料,有利於(yu) 來年的大豆生產(chan) ,我們(men) 就會(hui) 傾(qing) 向於(yu) 在該地塊輪作大豆。”
推廣玉米—馬鈴薯—大豆的“三三輪作”,以及玉米—大豆、高粱—大豆、馬鈴薯—大豆的“二二輪作”……“近年來,我們(men) 持續優(you) 化種植結構,初步建立了符合公司實際的合理輪作製度,既保護了黑土地,又提升了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能與(yu) 品質。”張宏雷說。
“針對國內(nei) 大豆及油料作物缺口較大的情況,重點在東(dong) 北、黃淮海地區開展玉米與(yu) 大豆及油料作物輪作,近年來帶動大豆麵積增加3000多萬(wan) 畝(mu) 、花生麵積增加300多萬(wan) 畝(mu) 。”2021年7月,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種植業(ye) 管理司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網站發布的一則信息顯示,黑龍江在輪作試點中形成了以玉米與(yu) 大豆輪作為(wei) 主,與(yu) 雜糧、薯類等輪作為(wei) 輔的“一主多輔”輪作模式,已為(wei) 廣大農(nong) 民所接受。
多的減下來、缺的補上來、優(you) 的增起來,各試點地區充分考慮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均衡供應、庫存現狀、結構調整等因素,合理確定輪作改種作物和休耕的重點品種。
步入綠意盎然的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東(dong) 壩街道下壩村油菜種植基地,一壟壟油菜葉綠莖壯、長勢喜人。禾田越光農(nong) 業(ye) 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魏清蹲在地裏,雙手扒開一棵油菜,順勢掐下菜薹,掰了一截遞給記者,“嚐嚐,生吃像脆蘿卜一樣爽口,炒菜口感更好。”魏清說,今年春節期間,油菜薹售價(jia) 為(wei) 每斤10元,畝(mu) 均純收益達1250元以上。
魏清告訴記者,腳下這片土地以往每年分別種植一季水稻和一季小麥,兩(liang) 個(ge) 禾本科作物連種,土壤肥力負擔重,每畝(mu) 水稻得施100斤肥;小麥因被水稻“搶肥”,產(chan) 量較低,收獲期還易遇到高溫降雨,誘發赤黴病,影響品質。
2016年,江蘇開展省級輪作休耕製度試點,在秋冬季作物生產(chan) 效益低、生態退化等情況明顯的區域,推行輪作換茬、冬耕曬垡、休耕培肥等方式。同年,魏清將自己流轉的290畝(mu) 地全部改為(wei) 一季種植水稻一季種植綠肥,每畝(mu) 獲得補助200元。
2018年,江蘇省被確定為(wei) 全國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省份,南京市進一步優(you) 化輪作模式,將稻肥輪作轉變為(wei) 稻油輪作,從(cong) 養(yang) 地為(wei) 主轉向養(yang) 地用地相結合:油菜落葉落花能夠肥田,油菜籽可以榨油。2020年,魏清在農(nong) 技部門指導下種植了油蔬兩(liang) 用油菜。
“施肥量降低了,大米品質提高了。”魏清介紹,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在8%至10%較為(wei) 合適,含量越高、口感越差,合作社試點實施稻肥、稻油輪作模式後,畝(mu) 均施肥量從(cong) 過去的100斤下降至目前的60斤,每百克大米蛋白質含量從(cong) 11克下降至8.2克左右,米價(jia) 則從(cong) 每斤3.5元漲到8元以上,“稻油輪作每年每畝(mu) 純收益近3000元。”
以稻油輪作為(wei) 契機,南京市持續擴大冬油菜種植麵積,2020年達30萬(wan) 畝(mu) 左右,實現10年來的首次冬油菜種植麵積恢複性增長。2016年以來,南京各級財政資金投入近3億(yi) 元,完成耕地輪作休耕麵積137萬(wan) 畝(mu) 以上,實施區域耕地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提高1%左右。
“稻油輪作是江蘇輪作製度試點的主要模式。2022年秋播,江蘇繼續重點推行稻油輪作,助推油菜恢複至300萬(wan) 畝(mu) 以上。”江蘇省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管永祥介紹,“此外,江蘇因地製宜,與(yu) 耕地質量提升、農(nong) 業(ye) 生態環境保護、種植結構優(you) 化調整、優(you) 質稻米產(chan) 業(ye) 發展相結合,探索出多種輪作模式。”
2018年2月,原農(nong) 業(ye) 部就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有關(guan) 情況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相關(guan) 負責人在會(hui) 上介紹,輪作休耕試點的技術模式成熟適用,生態效應初步顯現,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是生產(chan) 與(yu) 生態相協調。冷涼區建立了“三三輪作”模式,重金屬汙染區和生態嚴(yan) 重退化地區建立了“控害養(yang) 地培肥”模式,地下水漏鬥區建立了“一季雨養(yang) 一季休耕”模式;一是適區與(yu) 適種相一致。選擇豆科、茄科、禾本科等養(yang) 分利用互補、病蟲發生規律不同的作物進行搭配,提高光溫水利用效率,減少病蟲危害損失。吉林東(dong) 部山區輪作大豆後,化肥使用量減少30%以上、農(nong) 藥使用量減少50%左右。
怎樣保障農(nong) 民收益?
實行保基本、重實效的補助發放製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落實到縣鄉(xiang) 、兌(dui) 現到農(nong) 戶
“每年少種一季麥子,每畝(mu) 增收200元。”河北省永清縣劉街鄉(xiang) 李家口村村民葉廣寬扳著手指算起了賬。季節性休耕試點前,小麥、玉米輪著種,刨去成本,每年畝(mu) 均純收益400元左右;小麥休耕後,玉米畝(mu) 均產(chan) 量提高約50公斤,加上休耕補助每畝(mu) 地500元,每年畝(mu) 均純收益達600元左右。
“現在大家打心眼裏覺得休耕政策好,不像幾年前剛試點推廣時還有些猶豫。”葉廣寬笑著說,老一輩人都有“人懶地荒”的觀念,若是誰家田裏長了草,準得被街坊四鄰笑話,因此村幹部上門動員季節性休耕試點之初,很多鄉(xiang) 親(qin) 驚訝之餘(yu) 心裏普遍犯嘀咕,“休了耕,咋夠吃”“地荒了,心也慌”……
《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方案》中的話給李家口村的幹部群眾(zhong) 送來“定心丸”:“我國生態類型多樣、地區差異大,耕地輪作休耕情況複雜,要充分尊重農(nong) 民意願,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不搞強迫命令、不搞‘一刀切’。鼓勵以鄉(xiang) 、村為(wei) 單元,集中連片推進,確保有成效、可持續。”
一戶一戶人家跑,一塊一塊土地看,李家口村村幹部上門講政策、做工作,既算收入賬,也算生態賬:河北位於(yu) 全國最大的地下水漏鬥區,人均水資源量遠低於(yu) 全國平均值,冬小麥種植需要抽取地下水灌溉。把小麥、玉米一年兩(liang) 熟改為(wei) 早播玉米一年一熟,實現一季(小麥)休耕、一季(玉米)種植,則畝(mu) 均可減少用水150立方米。
“土地是農(nong) 民賴以生存的根本保障。要讓農(nong) 民願意開展輪作休耕,必須保證其收益不減少。”2016年6月,原農(nong) 業(ye) 部負責同誌對《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方案》進行解讀時介紹,中央財政將補助資金分配到省,由省裏按照試點任務統籌安排,因地製宜采取直接發放現金或折糧實物補助的方式,落實到縣鄉(xiang) ,兌(dui) 現到農(nong) 戶。
按照《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方案》確定的補助標準,輪作試點每年每畝(mu) 補助150元,河北地下水漏鬥區季節性休耕試點每年每畝(mu) 補助500元,貴州和雲(yun) 南兩(liang) 季作物區全年休耕試點每年每畝(mu) 補助1000元……為(wei) 了保證參與(yu) 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的農(nong) 民不吃虧(kui) 、有積極性,財政部在實施中不斷完善輪作休耕補助政策。
算清休耕的收入賬、生態賬,身為(wei) 寬樂(le) 種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理事長的葉廣寬動了心,於(yu) 2019年冬季起在合作社流轉的土地上實行季節性休耕。“季節性休耕地塊每3年輪換一次。2019年至2021年,我們(men) 合作社共流轉耕地9000餘(yu) 畝(mu) ,其中6000餘(yu) 畝(mu) 實行季節性休耕。”葉廣寬說,2022年冬季,合作社有1000畝(mu) 耕地實行季節性休耕,連片分布在李家口村周邊。
走進李家口村村部大院,布告欄上張貼著季節性休耕公示表,各家各戶休耕麵積和補助金額一目了然。“補助款直補到戶,鄉(xiang) 親(qin) 們(men) 安心休耕不吃虧(kui) 。”永清縣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局長嶽雲(yun) 波說,休耕補助所需資金結合中央財政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補助資金統籌安排。按照先實施後補助、先公示後兌(dui) 現的程序進行,驗收合格後,通過“一折通”或“一卡通”兌(dui) 現到實施季節性休耕的合作社或農(nong) 戶。
“試點縣要建立縣統籌、鄉(xiang) 監管、村落實的輪作休耕監督機製”“建立對農(nong) 戶實施輪作休耕效果的評價(jia) 標準和體(ti) 係,以評價(jia) 結果為(wei) 重要依據實行保基本、重實效的補助發放製度”……嶽雲(yun) 波對《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方案》提出的要求熟稔於(yu) 心。他介紹:“永清縣著力強化完善公示等製度,確保休耕補助資金精準發放,最大化發揮資金的激勵效應。”
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網站發布的信息,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實施6年多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扶持力度,輪作休耕實施規模逐年增加。實施麵積由2016年的616萬(wan) 畝(mu) 增至2022年的6926萬(wan) 畝(mu) ,補助資金由14.36億(yi) 元增至111.45億(yi) 元,實施省份由9個(ge) 增至24個(ge) 。隨著輪作休耕製度的深入實施,必將有力促進我國糧食生產(chan) 高質量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