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發布時間:2023-02-17 16:34:00來源: 新華網

  中國要富,農(nong) 民必須富。日前公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重點部署了拓寬農(nong) 民增收致富渠道,提出促進農(nong) 民就業(ye) 增收、促進農(nong) 業(ye) 經營增效、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農(nong) 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2022年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2萬(wan) 元大台階,達到了20133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從(cong) 2012年的2.88下降到2022年的2.45,城鄉(xiang) 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但也要看到,數據顯示,財產(chan) 淨收入占農(nong) 民收入的2.53%,還有很大潛力和空間可以挖掘。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深化農(nong) 村土地製度改革,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有關(guan) 成員表示,文件對此進行了專(zhuan) 門部署,強調要紮實搞好確權,穩步推進賦權,有序實現活權。必須繼續把住處理好農(nong) 民和土地關(guan) 係這條主線深化農(nong) 村改革,把強化集體(ti) 所有製根基、保障和實現農(nong) 民集體(ti) 成員權利同激活資源要素統一起來,搞好農(nong) 村集體(ti) 資源資產(chan) 的權利分置和權能完善,讓廣大農(nong) 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當前,各地第二輪土地承包正陸續到期。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研究製定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指導意見。

  對此,文件起草組有關(guan) 成員介紹,要穩紮穩打開展好承包期再延長30年試點,繼續擴大試點範圍,研究製定指導意見,紮實做好延包工作,確保大多數農(nong) 戶原有承包地保持穩定、順利延包。要充分運用農(nong) 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成果,總結地方“小田並大田”等經驗,探索在農(nong) 民自願前提下,結合農(nong) 田建設、土地整治逐步解決(jue) 細碎化問題,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和宜機化水平。

  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事關(guan) 億(yi) 萬(wan) 農(nong) 民切身利益和社會(hui) 穩定大局。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慎推進農(nong) 村宅基地製度改革試點。

  “要保持曆史耐心,按照既定部署有序實施、穩慎推進。”文件起草組有關(guan) 成員表示,要紮實做好基礎性工作,切實摸清宅基地底數,加快房地一體(ti) 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依法依規加強宅基地規範化管理,妥善化解曆史遺留問題。要探索完善集體(ti) 所有權、農(nong) 戶資格權、宅基地使用權等權利內(nei) 容及其分置的實現形式,在落實宅基地集體(ti) 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nong) 戶資格權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nong) 民房屋使用權。

  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有關(guan) 成員同時指出,要守住宅基地製度改革的底線,嚴(yan) 格禁止城裏人下鄉(xiang) 利用農(nong) 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和私人會(hui) 館等,也不能以各種名義(yi) 強製農(nong) 民退出宅基地和強迫農(nong) 民“上樓”,確保改革始終朝著正確方向推進。

  近年來,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如何鞏固提升改革成果,做好改革的下半篇文章?

  文件起草組有關(guan) 成員表示,要因地製宜發展新型集體(ti) 經濟,構建產(chan) 權關(guan) 係明晰、治理架構科學、經營方式穩健、收益分配合理的運行機製,增強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內(nei) 生動力和發展活力。要探索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多樣化發展路徑,充分利用農(nong) 村集體(ti) 自身資源條件、經營能力,探索資源發包、物業(ye) 出租、居間服務、資產(chan) 參股等方式發展壯大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

  與(yu) 此同時,還要健全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監管體(ti) 係,嚴(yan) 格控製集體(ti) 經營風險,堅決(jue) 遏製新增債(zhai) 務,充分保障集體(ti) 成員的知情權、參與(yu) 權、監督權。

  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還要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持續推動破除城鄉(xiang) 二元製度壁壘,促進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