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馬慧娟代表——走村入戶 探訪民生

發布時間:2023-02-21 11:18:00來源: 人民日報

  連著幾日升溫,初春的雪剛剛開始融化,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的道路變得更加濕滑難走。全國人大代表、紅寺堡區紅寺堡鎮玉池村村民馬慧娟不顧泥濘,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直奔老鄉(xiang) 家裏。掀起簾子,抖抖寒氣,坐在炕上,馬慧娟掏出筆記本,和老鄉(xiang) 聊起易地扶貧搬遷的故事。

  作為(wei) 易地扶貧搬遷的見證者、親(qin) 曆者和記錄者,和易地搬遷群眾(zhong) 溝通交流,收集大家的訴求是馬慧娟的工作常態。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後,深感責任重大的馬慧娟走訪鄉(xiang) 親(qin) 更頻繁了。

  “紅寺堡區在2020年實現了脫貧摘帽,邁向了新的征程。”馬慧娟說,紅寺堡區為(wei) 解決(jue) “一方水土養(yang) 活不了一方人”問題進行了有益探索。在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馬慧娟提交“把紅寺堡區創建成為(wei) 國家級易地搬遷移民致富提升示範區”的建議,引起了有關(guan) 部門和地方的重視。當年,寧夏出台支持政策,累計整合資金57.7億(yi) 元,實施各類扶貧項目676個(ge) ,為(wei) 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進一步穩定就業(ye) 、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礎。

  除此之外,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醫療衛生狀況也是馬慧娟關(guan) 注的重點。通過深入調研,馬慧娟發現紅寺堡區衛生技術人員短缺,影響了基層醫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導致易地搬遷群眾(zhong) 對本地就醫的認可度不高,部分群眾(zhong) 選擇異地就醫,不僅(jin) 醫保報銷比例較低,還增加了額外支出。馬慧娟建議,進一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出台具有針對性的基層衛生技術人才培養(yang) 政策,逐步提升易地搬遷地區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我要始終為(wei) 易地搬遷群眾(zhong) 服務,今年我的建議還是關(guan) 注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生活。”馬慧娟說,寧夏從(cong) 1983年開始易地搬遷,共有123萬(wan) 南部山區群眾(zhong) 挪出窮窩,留下了大量完整的舊址,希望能出台政策保護好、利用好這些資源,與(yu) 旅遊資源有機結合,助力當地群眾(zhong) 增收致富。

  用真誠贏得鄉(xiang) 親(qin) 信任(記者手記)

  采訪中,馬慧娟說,許多建議都是跟村民們(men) 在炕頭上聊天時形成的。

  多年來,馬慧娟始終為(wei) 易地搬遷地區的發展,為(wei) 易地搬遷群眾(zhong) 的生活忙碌著。走街巷、坐炕頭的她,用質樸的語言、真誠的交流和紮實的工作,贏得了鄉(xiang) 親(qin) 的信任。

  如今,馬慧娟扛起沉甸甸的責任,不僅(jin) 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的貼心人,更用自己辛勤的付出,幫助成千上萬(wan) 易地搬遷群眾(zhong) 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