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四不”窗口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今年26歲的黃穎還記得,去年7月從(cong) 廣西金融職業(ye) 技術學院工商企業(ye) 管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她在網絡上海投了多份簡曆,都沒有回音。
去年9月的一天,黃穎偶然在“南寧人社”微信公眾(zhong) 號上看到一篇關(guan) 於(yu) 南寧人社創新設立“四不”反映窗口的推文。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來到“四不”窗口谘詢。
南寧人力資源市場新民路市場工作人員林小淇根據黃穎的情況,給她推薦了幾家公司。如今,黃穎已經通過兩(liang) 個(ge) 月的試用期,成為(wei) 其中一家咖啡店的正式員工。將來,她希望通過學習(xi) 培訓,往管理崗位發展。
據了解,為(wei)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優(you) 化營商環境決(jue) 策部署,全力打好穩就業(ye) 保民生攻堅戰,廣西南寧市於(yu) 2022年8月16日,在全市人社係統服務大廳創新設置“辦不成事”“招不到人”“找不到工”“領不到薪”的“四不”反映窗口,專(zhuan) 窗專(zhuan) 人受理企業(ye) 群眾(zhong) 反映的“煩心事”,專(zhuan) 注解決(jue) “疑難雜症”問題,並在“南寧智慧人社App”等網絡平台同步設置線上反映端口,實現線上線下“有呼必應、有訴必接、有接必辦、有辦必果”的一體(ti) 化穩就業(ye) 保民生兜底服務。
截至目前,南寧市已設立“四不”反映窗口54個(ge) 。南寧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劉德寧介紹,“辦不成事”主要聚焦企業(ye) 和群眾(zhong) 反映業(ye) 務辦理遇到的“疑難雜症”問題;“招不到人”主要聚焦企業(ye) 在疫情防控形勢下麵臨(lin) 的招工壓力以及新能源、電子等用人需求較大的製造業(ye) 企業(ye) “招工難”問題;“找不到工”主要聚焦高校畢業(ye) 生尤其是外地生源畢業(ye) 生、農(nong) 民工、大齡困難就業(ye) 人員求職難題;“領不到薪”主要聚焦矛盾突出、關(guan) 注度較高的勞動糾紛、勞務糾紛等問題。
“四不”反映窗口設立至今,幫助登記“找不到工”訴求的求職者1832人,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招不到人”的急切招工需求60件;為(wei) 企業(ye) 和群眾(zhong) 辦理“疑難雜症”業(ye) 務事項275件;接到涉及勞動或勞務糾紛的問題反映579件,目前順利協調解決(jue) 430件,幫助勞動者追回有關(guan) 報酬335萬(wan) 餘(yu) 元。
南寧市人才服務管理辦公室工作人員黃東(dong) 維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了解求職者訴求後,她會(hui) 幫助其填寫(xie) 登記表,了解求職者的基本情況,然後對接招聘科工作人員,在後台尋找符合其專(zhuan) 業(ye) 和要求的崗位信息,現場向求職者推送崗位,告知他們(men) 先去這幾家麵試,一般7個(ge) 工作日後會(hui) 回訪求職者是否已經成功就業(ye) ,如果還未就業(ye) 的話,會(hui) 繼續推送崗位給他們(men) 。
“去年,2022屆駐邕高校畢業(ye) 生人數為(wei) 18.71萬(wan) 人,今年預計會(hui) 更多。幫助大學生解決(jue) 就業(ye) 問題,我們(men) 在感到巨大壓力的同時,也覺得這是個(ge) 留住人才的機會(hui) 。”劉德寧說。
數據顯示,2022年區內(nei) 外高校畢業(ye) 生來邕留邕就業(ye) 人數11.79萬(wan) 人,比2021年增長50.09%,來邕留邕總人數創曆年新高。劉德寧表示,下一步,南寧市人社部門還將繼續以問題為(wei) 導向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效能,全力打造人社政務服務優(you) 質“樣板間”,打通人社服務“最後一公裏”,不斷提升人民群眾(zhong) 的滿意度、幸福感。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通訊員 韋雨丹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