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導演王雷:拍好戲要允許試錯慢慢“磨”,不能急於求成

發布時間:2023-02-22 15:41: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 上官雲(yun) )兩(liang) 代人、三個(ge) 家庭,柴米油鹽與(yu) 家長裏短……最近,熱播劇《我們(men) 的日子》掀起了一股“懷舊風”,令一些觀眾(zhong) 感歎,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該劇由王雷執導,劉暢、傅子恩聯合執導。導演王雷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提到,這部戲表麵上是年代戲,實際也是拍給現代人看的,主要是想告訴大家,現實生活其實就是有七八分不如意,但即便如此,我們(men) 也應該去享受生活,給身邊人帶來溫暖。

  如何演繹“年代感”?

  從(cong)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我們(men) 的日子》時間跨度比較長。

  為(wei) 了盡可能契合故事發生的年代,王雷和其他主創在選景時花了一番心思,最終選定了旅順的一條老街道。劇中出現的一些老式彩電、電視櫃等物,也是他們(men) 想辦法收集的“真品”。

  “有一場戲是小孩偷吃巧克力,我們(men) 在做道具時也查了資料,看看巧克力在那個(ge) 年代會(hui) 不會(hui) 有,有的話是什麽(me) 牌子,在當地能不能買(mai) 到,最後仿製了一些。”他說。

  而王雷印象最深的一場戲,是楊思宇和東(dong) 方宏同時向王雪華求婚。

  “開機第一天拍的這個(ge) 重場戲,基本是一天的工作量。但當時可能是因為(wei) 演員之間還不太熟悉,精氣神沒提起來,從(cong) 兩(liang) 點多一直拍到天黑,連一半都沒拍完。”他說。

  拍戲的效果不理想,演員、劇組幕後各部門壓力都不小。前前後後,這場戲一共拍了三遍才最終呈現了一個(ge) 好的效果,比較精準地體(ti) 現了人物情感和性格。

  這個(ge) 經曆讓王雷加深了一個(ge) 觀點:對戲的質量必須嚴(yan) 格要求,遇到類似問題時要堅持下來,好東(dong) 西得慢慢“磨”,要允許“試錯”,不能急於(yu) 求成。

  人物性格與(yu) 角色塑造

  《我們(men) 的日子》中,有點“小資”的劉淑霞和王憲平是夫妻,前者喜歡詩歌,重視相處時的感情和情緒,後者為(wei) 人正直,但性格多少有點“粗線條”。

  兩(liang) 個(ge) 人的性格特點在劇中有充分體(ti) 現。演員李乃文飾演王憲平,王雷說,劇組整體(ti) 創作氛圍很好。導演們(men) 希望李乃文表演時能稍微突出下王憲平的耿直勁兒(er) ,“乃文就說,那我試試吧”。

  “王憲平的兒(er) 子明中有個(ge) 女朋友,她比明中年紀大,還帶著孩子。有一場戲是明中堅持要和女朋友繼續在一起,氣得王憲平大喊‘你給我滾’!”他發現,這場戲李乃文演得很投入。拍攝時將自己代入了那種憤怒的情緒,一嗓子吼出來,在場人幾乎都被嚇到了。

  為(wei) 了演好劉淑霞,李小冉也很用心。此前,王雷曾與(yu) 李小冉合作過幾部戲,“她平時對自己要求特別高,拍戲全力以赴,琢磨一場戲哪裏可以演得更精彩一些。”

  王雷說,有時候李小冉會(hui) 給一場戲設計三個(ge) 表演方案,及時把想法和導演以及搭戲的演員溝通,看看哪個(ge) 更好。

  著名演員宋春麗(li) 在劇中的表現也是一大亮點,她飾演劉淑霞的母親(qin) “那人和”,善良、要強,得知外孫的病情後那焦急、慌亂(luan) 的神情,被不少觀眾(zhong) 評價(jia) 為(wei) “真實”。

  在王雷看來,宋春麗(li) 演戲特別鬆弛、自然,而且台詞一直背得很熟練,“看到成片時,我們(men) 都覺得那人和就是自家的姥姥,宋春麗(li) 老師演出了一種人物的共性和親(qin) 切感。”

  拍給現代人看的“年代戲”

  包括劉淑霞、王憲平等人在內(nei) ,《我們(men) 的日子》正是通過小人物群像、日常生活,來描繪社會(hui) 變遷。

  “劇本打磨了五年。開機前,每位有二十場以上戲要拍的演員,導演組幾乎都跟他們(men) 長談過,我們(men) 希望演員們(men) 能展示出一件事發生後,每個(ge) 角色應有的反應或態度。”王雷說。

  他解釋,這是因為(wei) 《我們(men) 的日子》不是一部“強情節”的劇,而是想以人為(wei) 出發點,“我們(men) 跟演員老師們(men) 說,不要把這個(ge) 戲當成戲去演,而是要當成生活。”

  從(cong) 這個(ge) 角度說,《我們(men) 的日子》其實也是在拍人文。王雷打了個(ge) 比方,“就好像你要搬家,在某個(ge) 角落發現了兩(liang) 三本爸媽的日記,內(nei) 容可能是肉價(jia) 什麽(me) 的,但你此時看到泛黃的日記本,內(nei) 心是溫暖的。”

  “它表麵上是年代戲,實際也是拍給現代人看的。”王雷說,這部戲主要是想告訴大家,現實生活其實就是有七八分不如意,但即便如此,我們(men) 也應該去享受生活,給身邊人帶來溫暖。

  塑造真實的人物

  《我們(men) 的日子》播出後,王雷會(hui) 去看觀眾(zhong) 評價(jia) ,希望能從(cong) 中得到一些建議和啟發。

  談到執導一部戲的體(ti) 會(hui) ,他覺得,現實生活中,人總是會(hui) 有一點所謂的“小毛病”,可能會(hui) 有私心,在知識量、學識,對待事情的反應等方麵也許會(hui) 有不足,不是完美無缺的人

  “也正因為(wei) 如此,他們(men) 是真實的,與(yu) 人相處時會(hui) 有矛盾誤會(hui) ,但依然會(hui) 拿出善良和包容,互相扶持。”王雷認為(wei) ,一部劇中的人物也應該是貼近生活的。

  為(wei) 什麽(me) 有些偶像劇會(hui) 令觀眾(zhong) 覺得“懸浮”?他分析,有一個(ge) 原因就是“假”、脫離生活。比如從(cong) 角色塑造來說,無論劇中人物是什麽(me) 性格,都應該像現實中的人。

  “如果一部戲的人物站住了,那這部戲就可以令觀眾(zhong) 比較快的移情、比較容易讓觀眾(zhong) 接受、喜歡。” 他說。(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