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祈禱!“劉三姐”黃婉秋病危昏迷 網友重溫經典:60多年後仍不過時

發布時間:2023-02-23 16:18:00來源: 武漢晚報

  21日晚,電影《劉三姐》主演黃婉秋病危的話題衝(chong) 上熱搜。著名戲劇家魏明倫(lun) 在朋友圈中發布黃婉秋親(qin) 自書(shu) 寫(xie) 的告別信,信中說道:“我的親(qin) 人們(men) 、摯友兄弟姐妹們(men) ,以及國內(nei) 外厚愛我‘劉三姐’的影迷們(men) 永別了,我將到天外傳(chuan) 歌去了。”

  據央視新聞,黃婉秋於(yu) 2月18日因左上肺癌並肺內(nei) 轉移及並發症等,轉入桂林市人民醫院ICU治療。

  目前,桂林市委、市政府已根據相關(guan) 要求,成立了黃婉秋醫療救治領導小組,由重症、腫瘤、呼吸、藥學、放射、護理等科室的專(zhuan) 家組成黃婉秋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對黃婉秋進行全力救治。

  電影《劉三姐》上映於(yu) 1961年,在無數觀眾(zhong) 的心目中,“劉三姐就是黃婉秋,黃婉秋就是劉三姐。”在祝福黃婉秋“闖過難關(guan) ”的同時,許多網友重溫影片,感慨“60多年過去了,依然毫不過時。”

  網友重溫

  “60年曆久彌新,仍不過時”

  1961年,由蘇裏導演、喬(qiao) 羽編劇、雷振邦作曲的電影《劉三姐》上映。山歌、風光、真善美智勇的人物交織在一起,使影片一經問世就轟動全國,在東(dong) 南亞(ya) 、歐美地區風靡一時,飾演劉三姐的黃婉秋也變得家喻戶曉。

  時隔62年,當黃婉秋病危昏迷的消息傳(chuan) 出,網友們(men) 紛紛為(wei) 她祈福:“三姐別走”,“黃婉秋奶奶撐住呀”。

  其實,電影《劉三姐》一直沒被遺忘。近年,影片的高清修複版在視頻網站上線,許多網友打卡重溫,“小時候可喜歡了,天天看,感覺看了有不下二十遍。”“當時和爺爺奶奶一起看的,現在再看還是覺得好好看。”“如果有語音評論功能,信不信很多家夥(huo) 會(hui) 在這裏唱山歌?”

  除了片中膾炙人口的山歌,劉三姐這一藝術形象,也讓60多年後的觀眾(zhong) 看到了時代性與(yu) 新意。“她機智勇敢,勤勞善良,簡直就是我國勞動人民的代表。”“人美歌靚、不畏強權、勇敢堅定、智慧機敏,這才叫大女主啊。”“小時候沒看懂,長大後才真的懂了,60年了,依然曆久彌新,毫不過時。”

  17歲與(yu) 劉三姐結緣

  黃婉秋自述“自豪又惶恐”

  重溫《劉三姐》,很多觀眾(zhong) 驚歎:“黃婉秋當時居然隻有17歲。”據報道,黃婉秋出生在桂林,13歲開始學習(xi) 桂劇,17歲時被《劉三姐》劇組選中,最初飾演“小舟妹”一角,幾經調整,成為(wei) “劉三姐”的扮演者。黃婉秋曾回憶,從(cong) 小學習(xi) 戲劇,第一次接觸電影表演,她遇到不少難題。“我的表演總帶演戲曲的痕跡,一伸手就翹蘭(lan) 花指,導演就說‘你這是拿瓜子啊’。笑嘛不敢露牙齒,走路也拘謹得很,這不是‘劉三姐’的性格。表演場地小,出鏡快慢都有講究,真是上也不行,下也不行,左也不行,右也不行,很難把握好尺度。”好在,她很快調整了心態,放開了去表演,效果反而越來越好。

  2019年,黃婉秋曾在中國文藝評論峰會(hui) 上說道:“大家經常稱我為(wei) 劉三姐。我很自豪,同時也很惶恐。自豪的是,大家稱我為(wei) 劉三姐,是對我演出角色的認可;惶恐的是,我時時刻刻擔心我能不能像電影中的劉三姐那樣始終愛憎分明、智慧活潑,擔心自己能不能像電影中的劉三姐那樣始終用山歌表達對人民的熱愛、對善良的歌頌、對醜(chou) 惡的鞭笞。”

  她表示,此生把傳(chuan) 承“劉三姐”文化作為(wei) 自己的使命,為(wei) 人民歌唱。

  一家三代“劉三姐” 為(wei) 人民唱歌

  電影《劉三姐》走紅後,黃婉秋回到桂林,進入桂林市彩調劇團繼續演出舞台劇。20世紀80年代,她逐漸把傳(chuan) 承“劉三姐”文化作為(wei) 工作重心。

  在2019年中國文藝評論峰會(hui) 的發言中,黃婉秋說道:“劉三姐文化的內(nei) 涵到底是什麽(me) ?簡單地說,我認為(wei) 就是為(wei) 人民歌唱,就是‘用山歌唱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在她看來,山歌凝聚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同時也是標注著鮮明地方印記的精神基因和情感寄托,山歌是勞動人民創作、勞動人民歌唱,抒發的是勞動人民的情感,深受勞動人民歡迎,是真正的人民的聲音。

  但她也感受到,“時代前進了,藝術也要前進。為(wei) 人民歌唱,也要有新的內(nei) 容。”為(wei) 此,她創辦“劉三姐藝術團”,打造了“歌仙,劉三姐”,用於(yu) 展示劉三姐文化及壯、瑤、苗、侗等少數民族文化。“隻要在桂林,我幾乎每天到景觀園表演。”

  “劉三姐”文化在黃婉秋家中也在傳(chuan) 承,女兒(er) 和兩(liang) 個(ge) 外孫女都成為(wei) 接班人,祖孫三代“劉三姐”曾同台演出。

  武漢晚報 記者萬(wan) 旭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