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裏的中國2》帶你認識“宇宙未有之奇書”
憑實力上榜“四大名注”,《典籍裏的中國2》帶你認識“宇宙未有之奇書(shu) ”
2月26日(本周日)晚八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央視綜合頻道、央視創造傳(chuan) 媒和中國國家話劇院聯合打造,中國國家圖書(shu) 館參與(yu) 的大型文化節目《典籍裏的中國》第二季將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迎來第七期,講述中國第一部以水道為(wei) 綱的綜合性地理學典籍《水經注》的成書(shu) 故事,致敬古代先賢以民生為(wei) 本、追求人水和諧的精神。
憑實力上榜“四大名注”
這部“宇宙未有之奇書(shu) ”有多厲害?
大江大河孕育了中華文明,萬(wan) 水千川蕩滌著曆史變遷,水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根基,中國人自古以來治水興(xing) 水,留下無數珍貴記載。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以《水經》為(wei) 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guan) 的曆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chuan) 說等,內(nei) 容極其廣博,涉及地理學、曆史學、文獻學、文學、語言學等諸多學科,是學者眼中的“宇宙未有之奇書(shu) ”,被譽為(wei) “四大名注”之一。
《水經注》在《水經》的基礎上,具體(ti) 都有哪些豐(feng) 富和發展?複旦大學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李曉傑說:“《水經注》突破了《水經》隻記水道幹流的局限,清代學者將它的撰述形式概括為(wei) ‘因水以證地,即地以存古’,就是說不僅(jin) 把水道的情況描寫(xie) 清楚,還重點介紹了水道經過的一些城邑,這就使得《水經注》包羅萬(wan) 象,比如開鑿於(yu) 北魏時期的龍門石窟在書(shu) 中就有生動記載。”
酈道元出身於(yu) 官宦世家,年幼好學,曆覽奇書(shu) ;少年時,父親(qin) 酈範任青州刺史,得以遍遊山東(dong) ;二十歲左右步入仕途,被北魏一代明君孝文帝賞識,曾隨行出巡北方。任職期間,酈道元還遊曆了北方黃淮流域的一些地區,每到一處都留心考察河道溝渠、搜集風土民情,為(wei) 著就《水經注》奠定堅實基礎,對後世科學研究也提供了重要價(jia) 值。當代學者就曾根據《水經·河水注》中的記載,在今內(nei) 蒙古巴彥淖爾市的陰山山脈中,發現了150多個(ge) 岩畫分布群,現存岩畫5萬(wan) 餘(yu) 幅,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畫寶庫之一。
為(wei) 了更好地介紹這本“奇書(shu) ”,經過跟專(zhuan) 家組的多次討論,本期節目結合南北朝時期獨特曆史背景,加入了對酈道元影響頗深的兩(liang) 個(ge) 人物:父親(qin) 酈範、北魏雄主孝文帝,將父子之情、君臣之義(yi) 融入到酈道元的傳(chuan) 奇人生中,讓這一古聖先賢的形象更加生動鮮活。在戲劇部分,演員成泰燊、朱鐵、姚安濂將分別扮演酈道元、孝文帝和酈範,攜手再現《水經注》的成書(shu) 故事。
一生未曾親(qin) 見南方山水
他卻記述了讚美三峽的“必背古文”
《水經注》不僅(jin) 是一部綜合性地理學典籍,還是一部優(you) 美的山水散文集。更令人稱奇的是,酈道元生活在南北朝時期的北魏,限於(yu) 南北對立的客觀曆史條件,他一生都未能踏足南方、親(qin) 見南方山水,卻依然在引用前人記載的基礎上,整合出許多記錄了南方山河的千古名篇。其中,最為(wei) 人所熟知的就是《水經·江水注》所引《荊州記》關(guan) 於(yu) 三峽的描寫(xie) ,初中語文背誦篇目《三峽》也正是收錄於(yu) 此。從(cong) “兩(liang) 岸連山,略無闕處”到“懸泉瀑布,飛漱其間”再到“巴東(dong)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酈道元用這篇不到兩(liang) 百字的短文,傳(chuan) 神地描述了三峽的雄偉(wei) 壯麗(li) 。
節目組立足於(yu) 此,在開場戲中圍繞“巴東(dong) 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這一名句,為(wei) 酈道元和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的工作人員,打造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屆時,觀眾(zhong) 將跟隨“如果我們(men) 實現長江之水穿越黃河,讓江河‘握手’,酈道元知道了會(hui) 有多麽(me) 激動”的發問,回望酈道元的著書(shu) 之路,感受千百年來中華民族重水治水、追求安樂(le) 的美好願景。節目戲劇末尾,當酈道元在“當代讀書(shu) 人”撒貝寧的引領下“親(qin) 見”南水北調和三峽工程,這一發問也獲得了“圓滿”的回答,引發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的共鳴,她感慨:“這(南水北調和三峽工程)就是新時代的《水經注》!”
從(cong) 山川江河到《水經注》,從(cong) 三峽工程到南水北調,興(xing) 修水利、防治水害,曆來是中華民族治國安邦的一個(ge) 大計。中國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戴衛紅表示,作為(wei) 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men) 應當在傳(chuan) 承中汲取智慧,在創造中不斷跨越,共同實現大江大河的歲歲安瀾,譜寫(xie) 新時代治水興(xing) 水的新篇章。
“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載地,高下無所不至,萬(wan) 物無所不潤。”2月26日(本周日)晚八點檔,隨《典籍裏的中國》探尋酈道元如何用凝練的筆墨、動人的描述,著成“宇宙未有之奇書(shu) ”。(央視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