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轉移支付直達基層 兜牢“三保”底線惠民生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記者董道勇、賈雲(yun) 鵬、崔璐)近年來,中央財政持續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qing) 斜。地方各級政府加強管理,將“三保”支出足額納入預算安排,騰出更多財力優(you) 先保障教育、醫療等領域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支出。
數據顯示,2022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近9.8萬(wan) 億(yi) 元,規模為(wei) 曆年來最大。近五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年均增長8.4%,高於(yu) 中央本級支出增幅4.9個(ge) 百分點。與(yu) 此同時,在現行財政管理體(ti) 製、地方保障主體(ti) 責任和資金分配權限不變前提下,中央財政將與(yu) 縣區財政運行密切相關(guan) 的資金納入直達機製範圍,讓縣區基層落實惠企利民政策更有力。
江西省財政廳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增強了地方財政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公共服務提供能力,緩解了區域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財力分配不平衡等問題。
位於(yu) 九嶺山脈中的江西省靖安縣中源鄉(xiang) 三坪村,憑借良好的生態優(you) 勢和旅遊資源吸引“避暑住客”來此享受清涼。
在縣級財力保障方麵,近年來,中央、各省區市先後出台一係列提高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能力的政策措施,持續加大對困難縣市的轉移支付力度和民生補助比例,極大提高了縣級綜合財力保障水平。以日照市莒縣為(wei) 例,2022年,上級對莒縣一般性轉移支付超過20億(yi) 元,有力保障了縣域民生政策落實和經濟社會(hui) 事業(ye) 發展。
莒縣財政局相關(guan) 負責人表示,2022年上級對莒縣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主要用於(yu) 落實教育、社保、醫療等民生事業(ye) 支出,其中教育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全力保障各教育階段生均經費保障,惠及18.6萬(wan) 名學生;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主要用於(yu) 困難群眾(zhong) 救助,惠及全縣21.2萬(wan) 人。
位於(yu) 沂蒙革命老區的莒縣招賢鎮扶郎花生產(chan) 基地,工作人員在整理扶郎花。
自2012年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例連續10年保持在4%以上。作為(wei) 一般性轉移支付的重要內(nei) 容,自2020年底以來,山東(dong) 省樂(le) 陵市在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ti) 穩定的基礎上,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緊密銜接,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無死角、無遺漏、全覆蓋。
“‘三保’作為(wei) 維護經濟社會(hui) 穩定發展的‘壓艙石’,曆來是政府工作和財政管理的重要任務。我們(men) 從(cong) 年初預算源頭控製開始,通過壓減一般性支出口徑,來騰出更多財力優(you) 先保障教育、醫療等領域民生支出,著重解決(jue) 重點領域和重點人群的基本民生保障問題。”樂(le) 陵市財政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李穎說。
樂(le) 陵市來秋農(nong) 機服務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四台新式追肥機正在麥田進行追肥作業(ye)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堅持“生態立縣”,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高質量發展。記者了解到,從(cong) 2018年到2021年,靖安縣累計獲得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約1.05億(yi) 元,對激發地方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性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實施“垃圾不落地”“汙水不入河”“黃土不見天”工程,靖安縣實現垃圾“零填埋”,縣城環境空氣質量已經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