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考古專家闡釋山西新發現夏商遺址文化價值

發布時間:2023-03-02 15:1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3月1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政府新聞辦2月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公布2022年山西重要考古發現,其中運城稷山東(dong) 渠夏時期遺址和絳縣西吳壁遺址商代墓地的發現,令學界對夏商文化價(jia) 值產(chan) 生了新認識。

  東(dong) 渠遺址的夏文化與(yu) 河南二裏頭文化有何種關(guan) 係?冶銅遺址出現貴族墓地,又有何種意義(yi)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王曉毅就兩(liang) 處遺址的文化價(jia) 值,予以闡釋。

  王曉毅表示,夏文化的定義(yi) 可以分為(wei) 廣義(yi) 和狹義(yi) 兩(liang) 類,狹義(yi) 的夏文化,特指“夏王朝時期夏民族的文化”,也就是隻有夏民族創造的文化才是夏文化,以河南二裏頭文化為(wei) 代表。廣義(yi) 的夏文化,是指在被夏王朝統治或控製的與(yu) 夏民族結盟或者被兼並的氏族。“除夏民族外,凡是受夏王朝統治的族群創造的文化,也是夏文化。東(dong) 渠遺址就屬於(yu) 這一類,從(cong) 性質上說屬於(yu) 山西夏文化,學界也叫東(dong) 下馮(feng) 文化。”

  提到東(dong) 下馮(feng) 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山西夏文化和河南夏文化的關(guan) 係。王曉毅認為(wei) ,晉南與(yu) 豫西地區一直是探索夏文化的關(guan) 鍵區域,東(dong) 渠遺址的發現豐(feng) 富了東(dong) 下馮(feng) 文化的內(nei) 涵,或許東(dong) 下馮(feng) 文化就是夏王朝時期與(yu) 夏族結盟的一支本地土著勢力,屬於(yu) 山西的夏文化。

  運城絳縣西吳壁遺址以冶煉遺存而聞名,曾榮獲“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2年,考古人員在西吳壁遺址夏商冶銅遺存集中分布區又發現了商代墓地,增加了其文化因素的複雜性。

  王曉毅介紹,在西吳壁墓地,考古人員發現三種樣式的隨葬品,有本地的,還有從(cong) 商王朝中心地帶來的,還有從(cong) 北方青銅文化分布區來的。這說明西吳壁除了本地人外,還有來自商王朝和北方青銅文化分布區的人。西吳壁在夏商時期的主要職能是冶煉銅礦,商王朝和北方青銅文化分布區的人來西吳壁的目的,應該就是為(wei) 了獲取銅資源。

  “夏商時期,銅是支撐國家命脈的戰略資源。這次在西吳壁發現的大型墓葬M16是迄今為(wei) 止,國內(nei) 商代初期最大、內(nei) 涵最豐(feng) 富的貴族墓。這座墓葬的發現,可以看出商王朝十分重視晉南地區的銅礦資源,同時可以確定西吳壁是商王朝設在晉南地區的中心聚落。”王曉毅說。(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