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青春在新時代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發布時間:2023-03-02 15:25:00來源: 中國青年網

  共青團中央青年發展部負責人就《關(guan) 於(yu) 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實效 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

  近日,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印發《關(guan) 於(yu) 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實效 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進一步聚焦共青團為(wei) 黨(dang) 育人主責主業(ye) ,推動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內(nei) 涵化、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進行部署安排。日前,團中央青年發展部相關(guan) 負責同誌就《意見》的有關(guan) 情況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請問《意見》出台的背景是什麽(me) ?

  答:一是深入學習(xi) 宣傳(chuan)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黨(dang) 要把青年工作作為(wei) 戰略性工作來抓,用黨(dang) 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dang) 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zhong) 的引路人。寄語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懷抱夢想又腳踏實地,敢想敢為(wei) 又善作善成,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共青團作為(wei) 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x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的學校,肩負著為(wei) 黨(dang) 育人的政治功能,共青團實踐育人應當也必將在高校“大思政”工作體(ti) 係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發揮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二是著力破解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共青團堅持聚焦主責主業(ye) ,引導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上好與(yu) 現實結合的“大思政課”,在社會(hui) 課堂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共青團實踐育人在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堅定信念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組織廣大青年學生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提高社會(hui) 化能力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根據近年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開展情況和專(zhuan) 項調研情況,我們(men) 發現當前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內(nei) 涵深度需要進一步拓展、組織實施需要進一步規範、資源投入需要進一步加強、各級團組織在實踐育人中的職責任務需要進一步明確、共青團實踐育人的工作機製及條件保障需要進一步完善。堅持問題導向,我們(men) 把解決(jue) 上述實際問題作為(wei) 指引,貫穿《意見》起草全過程,旨在推動社會(hui) 實踐活動內(nei) 涵化、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增強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實效、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

  二、請問《意見》的研究製定過程有何特點?

  答:《意見》的研究製定過程主要包括三個(ge) 方麵的特點:

  一是充分吸收課題研究成果。依托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課題,對共青團實踐育人機製有關(guan) 理論問題進行深入梳理研究,匯總整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實踐育人相關(guan) 重要論述及相關(guan) 法律法規、政策文件等,召開多場研討會(hui) 座談會(hui) ,研究提出當前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開展中存在的問題與(yu) 不足,為(wei) 文稿起草奠定基礎。

  二是全麵總結實際工作經驗。全麵梳理各地各高校在“三下鄉(xiang) ”“返家鄉(xiang) ”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等方麵已經開展的有關(guan) 工作、出台的政策措施,提煉總結各地各高校層麵的成熟經驗和有效做法,在文稿起草過程中予以充分吸收,納入相關(guan) 條目,確保文稿提出的政策舉(ju) 措具有可操作性。

  三是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建議。堅持“開門寫(xie) 文件”的思路,起草過程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組織各級團幹部、實踐師生、實踐基地負責同誌、用人單位負責同誌等座談訪談,先後征求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學者、部分省市縣(區)和高校團委的意見建議。在認真研究、充分吸納各方意見建議的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文稿。

  三、請問《意見》提出的總體(ti) 要求是什麽(me) ?

  答:在指導思想上,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共青團“三力一度兩(liang) 保障”工作格局,進一步落實全團抓思想引領、全團抓基層、全團抓學校要求,以大中專(zhuan) 學生社會(hui) 實踐知行計劃為(wei) 統攬,深化為(wei) 黨(dang) 育人的政治功能,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體(ti) 係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聚焦主責主業(ye) 、堅持守正創新,開展經常性、有組織的社會(hui) 實踐,推動社會(hui) 實踐活動內(nei) 涵化、規範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引領大學生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li) 之花。

  在基本原則上,一是堅持為(wei) 黨(dang) 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提高社會(hui) 化能力,引領廣大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qing) 聽人民呼聲,用內(nei) 心感應時代脈搏,厚植學生對祖國血濃於(yu) 水、與(yu) 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堅定不移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二是堅持守正創新。落實共青團深化改革要求,強化組織動員、社會(hui) 動員,立足工作實際、突出就近就便、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方式方法,項目化、扁平化推動工作,促進實踐育人工作緊跟時代前進、青年發展、實踐創新的步伐。三是堅持精準施策。以學生為(wei) 中心,將統一要求和分類實施相結合,注重區分不同地域、院校、項目及工作環節的差異,分層分類實施集中與(yu) 分散、長時與(yu) 短時、團隊與(yu) 個(ge) 人相結合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破解實踐育人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四是堅持協同聯動。加強係統謀劃,堅持同高等教育改革有機銜接、一體(ti) 推進,完善條塊結合、上下協同、左右聯動的工作機製。加強校地聯動、項目聯動、品牌聯動,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實踐育人合力。

  在工作目標上,提出每名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1次“三下鄉(xiang) ”或“返家鄉(xiang) ”社會(hui) 實踐活動,每個(ge) 團支部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校外社會(hui) 實踐活動,全團每年組織不少於(yu) 25%的高校團支部、20萬(wan) 名大學生就近就便參與(yu) 社區實踐。提出用三至五年時間,實現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內(nei) 涵更深、機製更優(you) 、體(ti) 係更全、保障更強、成效更實,更好服務大局、服務青年,推動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高質量發展。

  四、請問《意見》提出的主要舉(ju) 措有哪些?

  答:《意見》提出了豐(feng) 富實踐內(nei) 容和強化工作舉(ju) 措兩(liang) 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

  在豐(feng) 富實踐內(nei) 容方麵,提出要聚焦紅色基因傳(chuan) 承、理論普及宣講、發展成就觀察、服務黨(dang) 政大局、就業(ye) 創業(ye) 實踐、基層誌願服務等六個(ge) 方麵開展經常性、有組織的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

  在強化工作舉(ju) 措方麵,強調要從(cong) 加大資源投入、突出規範組織、加強專(zhuan) 業(ye) 指導、夯實基地建設、增強技術支撐、完善考評激勵、強化安全保障等七個(ge) 方麵不斷提高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的參與(yu) 麵、覆蓋麵、受眾(zhong) 麵,不斷提高大學生在社會(hui) 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幹、作貢獻的獲得感。這七項舉(ju) 措具體(ti) 包括:

  一是加大資源投入。要積極爭(zheng) 取黨(dang) 政支持,協調企事業(ye) 單位和社會(hui) 團體(ti) 等加強對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的支持,統籌團內(nei) 外資源,加大政策、資金、場地和工作力量等的投入。高校按照在校學生每年每生不低於(yu) 15元標準設立專(zhuan) 項經費,為(wei) 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活動提供有力條件保障。

  二是突出規範組織。要堅持“突出主題、確保安全、就近就便、務求實效”原則,規範宣傳(chuan) 動員、立項報備、培訓輔導、總結評價(jia) 等重點工作。合理確定學生實踐規模,實踐團隊師生比原則上不低於(yu) 1:15、實踐時長原則上不低於(yu) 7天,學生實踐做到有方案、有日誌、有報告、有心得、有評價(jia) 。

  三是加強專(zhuan) 業(ye) 指導。要選派黨(dang) 政幹部、共青團幹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hui) 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擔任指導教師,鼓勵專(zhuan) 業(ye) 教師擔任指導教師,隨隊指導學生實踐。組織指導教師專(zhuan) 項培訓,把幹部、教師指導學生社會(hui) 實踐情況作為(wei) 業(ye) 績評價(jia) 、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等方麵的重要依據。

  四是夯實基地建設。要堅持“類型多樣、聯合共建、常態運行、動態管理、注重實效、協同育人”原則,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城市社區、農(nong) 村鄉(xiang) 鎮、工礦企業(ye) 、愛國主義(yi) 教育場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建立社會(hui) 實踐、創業(ye) 就業(ye) 、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基地,構建全國、省級、校級社會(hui) 實踐基地體(ti) 係。

  五是增強技術支撐。要利用先進網絡技術讓社會(hui) 實踐工作活起來,用好“三下鄉(xiang) ”、“返家鄉(xiang) ”信息係統等提高工作精細化水平,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實踐過程進行客觀記錄和科學評價(jia) ,使用多媒體(ti) 技術搭建“雲(yun) 調研”、“雲(yun) 課堂”、“雲(yun) 展廳”等項目開展、成果展示、學習(xi) 交流的平台。

  六是完善考評激勵。要將社會(hui) 實踐納入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製度,認定學生實踐學分。堅持結果和過程統一、定性和定量結合、高校和地方協同、自評和他評互補,突出對學生思想變化、實際表現、成長收獲的考評,將結果作為(wei) 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團員評議、推優(you) 入黨(dang) 、求職就業(ye) 等重要參考。

  七是強化安全保障。要堅持安全第一,派出和接收單位要為(wei) 實踐師生購買(mai) 意外保險,加強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應急預案。實踐師生要增強安全意識,自覺遵紀守法,充分研判天氣變化和自然地質條件等,安全有序地開展社會(hui) 實踐活動。堅決(jue) 防範化解意識形態風險。

  五、請問如何做好《意見》的貫徹落實?

  答:一要加強組織領導。要在黨(dang) 委領導下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製和責任落實機製,形成各方積極支持和參與(yu) 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的工作格局。各級團組織領導機構要將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推動大學生社會(hui) 實踐工作落實落細。

  二要明確各級職責。省級團組織要加強統籌協調,認真做好政策傳(chuan) 導、調研指導、評價(jia) 督導。市級、縣級團組織要精心開發匹配實踐崗位,對學生加強跟蹤教育和服務,提供公共交通和用餐等補貼。高校團組織要抓好關(guan) 鍵環節,大力組織師生開展高質量的社會(hui) 實踐活動。

  三要廣泛宣傳(chuan) 動員。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注重運用網絡多媒體(ti) 對實踐過程和成果進行宣傳(chuan) 展示,提升實踐活動社會(hui) 影響力。強化校、院係、班級團組織聯動,突出團支部引領主導作用,以團支部為(wei) 基本單元,有計劃、大批量、小規模、經常性地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hui) 實踐活動。

  四是深化總結交流。做好活動總結、選樹宣傳(chuan) 典型、研討交流等工作,及時將好的經驗做法固化為(wei) 工作路徑。引導廣大師生將社會(hui) 觀察、調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轉化為(wei) 建設性意見和舉(ju) 措,切實提升大局貢獻度。加強對共青團實踐育人理論與(yu) 規律的研究。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