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全國人大代表韓再芬:戲曲藝術需要慢慢“種”在人們心裏
【解說】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被譽為(wei) “中國最美鄉(xiang) 村音樂(le)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中國戲曲藝術發展需要“出戲”,也需要“出人”,要慢慢“種”在人們(men) 心中。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我們(men) 在人才培養(yang) 上應該說是一個(ge) 亮點,因為(wei) 我們(men) 從(cong) 2010年的時候就培養(yang) 了一批,大概有幾十個(ge) 這樣的年輕人,那麽(me) 這一批年輕人現在是我們(men) 黃梅戲的未來,而且現在已然站在我們(men) 黃梅戲的舞台中央了,所以這是我很引以為(wei) 自豪的一點;那麽(me) 第二點就是我們(men) 的藝術創作,這麽(me) 多年來,隨著我們(men) 國家對傳(chuan) 統文化的大力弘揚和推進,然後現在每年都有新的劇目出現,而且這些劇目也都在社會(hui) 上,然後還在我們(men) 自己的業(ye) 內(nei) 就是產(chan) 生了很大的反響。
【解說】韓再芬表示,戲曲發展既要有傳(chuan) 統劇目,也要結合時代不斷創作新劇目,才能實現“百花齊放”。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比方說我們(men) 現在排的《鄧稼先》,《鴨兒(er) 嫂》扶貧的,然後鄧稼先是我們(men) 的“兩(liang) 彈元勳”,然後《不朽的驕楊》。當然我們(men) 還有很多傳(chuan) 統的一些劇目,而且應該說是百花齊放,各種不同的題材。所以創作這一塊,我覺得我們(men) 一直都是用一種創新創造的步伐在往前邁進。
【解說】戲曲是舞台藝術,最能完整展現戲曲魅力的地方是劇場。韓再芬說,黃梅戲也會(hui) 通過直播、雲(yun) 平台等新媒體(ti) 和新技術去推廣宣傳(chuan) ,但劇場空間是新媒體(ti) 所不能替代的。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我覺得舞台藝術它是一個(ge) 很獨特的一種文化,應該把劇場文化作為(wei) 一個(ge) 很獨特的文化來推進,這是一種別的所有的,無論用什麽(me) 樣的媒體(ti) 它是代替不了的,因為(wei) 劇院文化它跟觀眾(zhong) 之間的觀演關(guan) 係完全不一樣,它是我們(men) 和觀眾(zhong) 在同一個(ge) 空間同一個(ge) 氣場裏麵共同完成的一種藝術。
【解說】韓再芬表示,年輕人不喜歡看戲曲,這個(ge) 說法是不對的,不能用慣性思維和認識去看待傳(chuan) 統戲曲。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一說戲曲可能就說沒有年輕人看,這個(ge) 說法是不對的。好的戲曲,我覺得我所演繹的黃梅戲,我們(men) 再芬黃梅,如果劇目好看的話,還是有很多年輕人願意看喜歡看,主要看你的東(dong) 西做出來的藝術的樣式,他是否喜歡。
【解說】
韓再芬表示,無論是“出戲”還是“出人”,都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沉澱。
【同期】全國人大代表、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
我們(men) 曾經也經曆過台下隻有一個(ge) 台子幾個(ge) 人,但是我們(men) 同樣也要這樣演,我們(men) 的演員一樣要這麽(me) 敬業(ye) 地在台上演,這就是一種堅守。好的藝術它一定是要通過時間檢驗,慢慢地讓它種在人們(men) 心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