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創新引領協調共享 深圳抓住大灣區新機遇再上層樓

發布時間:2023-03-03 15:08:00來源: 人民網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1.33萬(wan) 億(yi) 元,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提高到41.1%;現代服務業(ye) 增加值1.52萬(wan) 億(yi) 元,占服務業(ye) 增加值比重提高到76.3%;規上工業(ye) 增加值1.04萬(wan) 億(yi) 元,增長4.8%,工業(ye) 增加值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提高到35.1%,工業(ye) 總產(chan) 值、工業(ye) 增加值實現全國城市“雙第一”。這是2022年深圳經濟發展交出的成績單,而在今年,實體(ti) 經濟成為(wei) 深圳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廣東(dong) 省委網信辦、人民網聯合主辦的“未來已來·高質量發展看廣東(dong) ”網絡主題活動走進深圳,探尋深圳特區高質量發展之路。

  協調共享 深圳抓住大灣區發展新機遇

  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簽署,拉開了國家層麵推動大灣區建設的帷幕。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全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開啟。

  “小河彎彎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在深圳市福田區南部與(yu) 香港特別行政區接壤處,一座麵積3.89平方公裏的創新園區正在火熱建設之中,這就是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據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橫跨港深兩(liang) 地的合作區,包括深圳河南側(ce) 的香港園區麵積約0.87平方公裏和深圳河北側(ce) 的深圳園區(包括皇崗口岸片區和福田保稅區)麵積3.02平方公裏,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以科技創新為(wei) 主題的特色平台。

  在合作區裏,記者看到的是塔吊林立,聽到的是機械轟鳴。據介紹,這是合作區2023年首批重大項目工程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本次集中開工的項目分別為(wei) 分別為(wei) 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量子科學中心、國際生物醫藥產(chan) 業(ye) 園三期、河套EDA創新中心和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轉化中心。

  據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目前合作區中已經落地高端科研和產(chan) 業(ye) 化項目150多個(ge) ,集聚了一大批海內(nei) 外院士專(zhuan) 家和高端科研人才,形成了國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強研發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項目、突破核心關(guan) 鍵技術項目、深港獨角獸(shou) 企業(ye)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ye) 平台等科創產(chan) 業(ye) 集群。

  同時,合作區深圳園區建成了“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是深圳目前唯一能夠一站式辦理海關(guan) 和地方政府服務事項的大廳,為(wei) 園區企業(ye) 、香港及國際人才提供“一門式、一窗式、一網式”560項服務。

  合作區在火熱建設的同時,也在踐行著綠色發展理念。兩(liang) 側(ce) 的深圳河入海口,兩(liang) 岸分別是香港米埔自然保護區和深圳紅樹林兩(liang) 大生態保護區基地,總麵積約750公頃,每年近9萬(wan) 隻候鳥把這裏當做南北遷徙的重要“停歇站”和“補給站”。

  據介紹,近年來深港攜手開展深圳河治理,依托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和米埔生態濕地,打造深圳河濱水生態廊道,構建“深圳灣-深圳河-福田河-中心公園”大型綠色休閑帶。一河兩(liang) 岸空間呼應,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

  創新引領 深圳製造業(ye) 走向高質量發展

  2022年,深圳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2043家,總量達到2.3萬(wan) 家。2023年,深圳提出“加快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製造業(ye) 中心”,並明確了實施產(chan) 業(ye) 質量提升、產(chan) 業(ye) 平台提效、產(chan) 業(ye) 項目提速、市場信心提振、營商環境提升五大行動。

  在深圳南山區北部,一座規劃麵積69.8平方公裏西麗(li) 湖國際科教城正拔地而起。

  據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科教城共集聚國家省市各類創新載體(ti) 55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ye) 1152家。

  在科教城內(nei)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ye) 、高端人才集中,區域內(nei) 布局建設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鵬城實驗室;擁有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ye) 大學(深圳)等7所高校;集聚了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國家超算深圳中心、深圳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9家諾獎科學家實驗室等高層次創新平台;培育了中興(xing) 、大疆、深信服等一批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

  在科教城園區裏,一座名為(wei) “天空之城”的大廈於(yu) 去年9月啟用,新奇科幻的外觀讓其成為(wei) 一座“網紅”大廈,這就是大疆全球總部基地。

  成立於(yu) 2006年的大疆,短短十幾年時間,已經發展成為(wei) 全球知名的民用無人機設備及解決(jue) 方案提供商,成為(wei) 走向全球的“中國品牌”之一。縱觀大疆的發展史,不難發現,創新在其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據介紹,截至2022年12月底,大疆累計申請專(zhuan) 利20000餘(yu) 件,其中PCT國際申請5600多件,連續六年PCT專(zhuan) 利申請量國內(nei) 前十。

  “大疆在全球開創了民用無人機這個(ge) 產(chan) 業(ye) ,這是為(wei) 數不多由中國公司開創並在其中持續領先的科技賽道。”大疆企業(ye) 戰略高級總監張曉楠告訴記者,近年來,大疆將無人機技術普及到農(nong) 業(ye) 、安防、電力、建築工程、基礎設施等多個(ge) 行業(ye) ,幫助各個(ge) 行業(ye) 製定創新的無人機解決(jue) 方案,助力行業(ye) 創新。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54.4%,達到311.1萬(wan) 輛,中國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這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7.9萬(wan) 輛,同比增長120%,成為(wei) 中國汽車出口量增長的重要支柱之一。

  2022年,廣東(dong) 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接近130萬(wan) 輛,同比增長140%,一躍成為(wei) 廣東(dong) 第八個(ge) 產(chan) 值超萬(wan) 億(yi) 的產(chan) 業(ye) 集群。作為(wei) “鏈主”企業(ye) 的深圳比亞(ya) 迪不僅(jin) 自身得到大發展,也帶動了整個(ge) 產(chan) 業(ye) 逆勢彎道超車。

  比亞(ya) 迪品牌相關(guan) 負責人曹曦告訴記者,2022年,比亞(ya) 迪全年銷售超過186萬(wan) 輛,除了國內(nei) 市場,比亞(ya) 迪在2022年發力全球,推動乘用車產(chan) 業(ye) 國際化。目前比亞(ya) 迪新能源乘用車已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ya) 、巴西等國,足跡遍布全球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據曹曦介紹,比亞(ya) 迪構建的主要研發機構,覆蓋材料研究、電子、電池、汽車、新能源、軌道交通、半導體(ti) 等各個(ge) 領域,截至2023年1月全球累計申請專(zhuan) 利3.8萬(wan) 項、授權專(zhuan) 利2.6萬(wan) 項,平均每天就有11項專(zhuan) 利麵世。

  “一個(ge) 企業(ye) 、一個(ge) 產(chan) 業(ye) 發展,隻要質有提升取得新突破,就可以迎來量的井噴,開啟新一輪發展和趕超。”曹曦說。

  包括比亞(ya) 迪、大疆、華為(wei) 在內(nei) 的深圳高科技製造業(ye) 企業(ye) 通過不斷創新取得的發展,也成為(wei) 深圳乃至廣東(dong) 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的縮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