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依法監督 動真碰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監督工作出實招見實效

發布時間:2023-03-03 15:20:00來源: 新華網

  監督權是憲法和法律賦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的一項重要職權。

  過去5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緊緊圍繞黨(dang) 和國家工作大局開展監督,堅持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推動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貫徹落實,人大監督在不斷探索中實現提質增效。

  5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共聽取、審議109個(ge) 有關(guan) 監督工作的報告,檢查30件法律和決(jue) 定實施情況,開展33項專(zhuan) 題調研、11次專(zhuan) 題詢問,對近萬(wan) 件規範性文件進行了備案審查。

  “全鏈條”監督護航高質量發展

  雲(yun) 南亞(ya) 洲象往返行進1000多公裏回到棲息居所,“微笑天使”江豚時隔多年再次亮相長江水麵……近年來,綠水青山的“生態顏值”和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同步提升。

  2022年8月30日,環境保護法執法檢查報告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審議。報告指出,我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生態係統得到持續修複,綠色發展成效不斷顯現。

  5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聚焦生態環保領域的突出問題,精準發力,在連續4年對大氣、水、土壤、固體(ti) 廢物汙染防治領域的專(zhuan) 項法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後,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啟動對環境保護法的執法檢查。

  執法檢查是人大監督的法定形式和重要途徑。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在執法檢查過程中,不斷創新形式、完善機製,將實地檢查與(yu) 隨機抽查、問卷調查、網絡調研結合起來,既有明察也有暗訪。執法檢查不講情麵、不走過場,直奔問題、動真碰硬,變監督壓力為(wei) 改進工作的動力,助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執法檢查是一個(ge) 很好契機。”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辦公廳有關(guan) 部門負責人表示,人大監督通過各方形成合力,依法、科學、精準治汙,助推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經濟社會(hui) 變化。

  與(yu) 此同時,結合審議執法檢查報告開展專(zhuan) 題詢問,聽取審議生態環保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項工作報告,把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報告、專(zhuan) 題詢問三種監督形式有機結合,形成人大監督工作的“組合拳”。

  如今,這種從(cong) 執法檢查到聽取報告再到專(zhuan) 題詢問的“全鏈條”監督模式運用更加廣泛,讓法律製度的“牙齒”充分咬合。

  守好“國家賬本” 護好國有資產(chan)

  對“國家賬本”和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進行監督,是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的一項重要職責。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聚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和人民所思所盼所願做好監督工作,持續推進預算審查監督重點拓展改革,加強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監督。

  預算,關(guan) 係經濟社會(hui) 發展,更關(guan) 乎民生福祉。

  2018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對政府預算開展全口徑審查、全過程監管,加快推進預算聯網監督工作。

  打造“陽光財政”,提高“國家賬本”透明度。5年來,預算聯網監督深入推進,通過開展具有開拓性和創新性工作,為(wei) 持續深入推進對預算的全口徑審查、全過程監管,增強預算審查監督實效發揮了重要作用。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運用全國人大預算聯網監督係統,實現對一般公共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hui) 保險基金預算審查的全覆蓋,並全程緊盯3.5萬(wan) 億(yi) 元中央部門預算資金、4萬(wan) 億(yi) 元中央財政直達基層資金的使用情況,統籌穩增長與(yu) 防風險,加強地方政府債(zhai) 務監督,確保財政資金用好用到位,助力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讓人民群眾(zhong) 切實受益。

  “5年來,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預算聯網監督係統建設和使用工作持續深入推進,取得積極成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預算工作委員會(hui) 負責同誌說。

  一本本明白賬、放心賬,讓群眾(zhong) 切實看到人大在監督工作中留下的堅實印記。

  國有資產(chan) 是全體(ti) 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2022年10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三十七次會(hui) 議聽取和審議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2021年度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的綜合報告,實現了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監督工作第一個(ge) 5年周期的圓滿收官。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關(guan) 於(yu) 加強人大國有資產(chan) 監督職能、建立國有資產(chan) 管理情況報告製度的重大決(jue) 策部署,認真開展監督工作,推動摸清全口徑國有資產(chan) 家底,國有資產(chan) 管理治理取得明顯成效。

  2017年至2021年,全國企業(ye) 國有資本權益從(cong) 50.3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86.9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14.6%;金融企業(ye) 國有資本權益從(cong) 16.2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25.3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11.8%;行政事業(ye) 性國有淨資產(chan) 從(cong) 20.5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42.9萬(wan) 億(yi) 元,年均增長20.3%;豐(feng) 富的土地、礦產(chan) 等國有自然資源資產(chan) 家底更加全麵詳實。

  把公共財政、國有資產(chan) 置於(yu) 陽光之下,彰顯人大監督的剛性品質和為(wei) 民情懷。5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量化評價(jia) 、精準監督工作提級加速,助推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貫徹落實更加有力有效,財政在國家治理體(ti) 係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國有資產(chan) 作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物質基礎政治基礎作用進一步彰顯,更好地服務國家發展和造福人民。

  回應民生關(guan) 切 提升監督實效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把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注的突出問題,作為(wei) 監督工作的重點。

  執行是司法領域關(guan) 鍵一環。“執行難”是長期以來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司法領域的突出問題之一,解決(jue) “執行難”直接關(guan) 係到人民群眾(zhong) 對全麵依法治國、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國家的信心。

  2018年10月25日,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一場不同以往的專(zhuan) 題詢問會(hui) 。這是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首次對“兩(liang) 高”工作開展專(zhuan) 題詢問。

  與(yu) 會(hui) 的常委會(hui) 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圍繞人民法院解決(jue) “執行難”,提出了一連串問題:怎麽(me) 算“基本解決(jue) 執行難”?怎樣切實解決(jue) 執行過程中查人找物難題?執行不能、受害人又很困難的案件怎麽(me) 辦?……最高人民法院負責人對上述問題一一作答。

  問得直接,答得坦誠。麵對麵問答使監督更有實效,凸顯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對司法工作的高度重視。

  2019年,為(wei) 更好發揮跟蹤監督效果,針對“執行難”問題,改變以往書(shu) 麵報告審議意見整改落實情況的監督形式,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專(zhuan) 門聽取和審議了最高人民法院關(guan) 於(yu) 研究處理對解決(jue) “執行難”工作情況報告審議意見的報告,彰顯了人大監督一抓到底的決(jue) 心定力,有力促進公正司法、司法為(wei) 民。

  人民群眾(zhong) 的關(guan) 切就是人大監督的著力點。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深入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養(yang) 老機構建設、醫師隊伍管理、推進社會(hui) 救助工作等開展監督,推動解決(jue) 涉及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

  對於(yu) 未成年人保護這一項複雜的社會(hui) 係統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於(yu) 2022年10月聽取審議了人民檢察院開展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的報告。

  全國人大監察司法委司法室同誌介紹,針對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涉及部門多、覆蓋領域廣,具有較強的綜合性的特點,調研組提出不停留於(yu) 就未檢談未檢,建議將報告審議意見發送範圍擴展至國務院未保辦相關(guan) 成員單位,以推動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整體(ti) 發力、共同提升。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的監督工作觸角更全麵更充分延伸到群眾(zhong) 生活各個(ge) 細節,切中要害、增強實效,更好地推動監督工作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與(yu) 期盼。

  不負光榮使命,履行法定職責。新征程上,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將錨定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目標踔厲奮發、勇毅前行,不斷開創人大監督新局麵。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