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在滬上演
【解說】3月4日晚,以故宮瑞獸(shou) “甪端”為(wei) 原型的故宮博物院首部音樂(le) 兒(er) 童劇《甪端》在上海美琪大戲院精彩上演。
壯美的紫禁城裏,有186萬(wan) 餘(yu) 件(套)文物被妥善珍藏,每一件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甪端》從(cong) 這些文物中提煉角色原型,賦予其獨特的角色外形與(yu) 性格特征。據了解, “甪端”是故宮中的一座明萬(wan) 曆年間掐絲(si) 琺琅香薰神獸(shou) ,劇中400多歲的他有著一顆對世界充滿好奇的童心。
不少小觀眾(zhong)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舞台上“活起來”的文物十分有趣,希望通過《甪端》深入了解故宮中的文物以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
【同期】觀眾(zhong)
我就是很喜歡故宮博物院裏麵的一些文物,也很喜歡中國的曆史。
【同期】觀眾(zhong)
我很喜歡(故宮裏的)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
【解說】除了主角“甪端”,劇中還有國寶級文物清乾隆金甌永固杯、南宋沈子蕃緙絲(si) 《梅鵲圖》、晉代書(shu) 法家陸機的草隸書(shu) 法作品《平複帖》等幻化成的重要角色,在舞台上與(yu) 甪端就古典文化與(yu) 當代潮流展開“大辯論”。沉浸式舞美影像、裸眼3D等前沿科技打造出的華麗(li) 舞台,讓中國古建築的藝術美感直擊人心。
【同期】《甪端》總策劃 閆宏斌
這次演出我們(men) 是把最強的陣容、最好的舞台、最好的燈光、最好的裸眼3D都奉獻給了上海的公眾(zhong) 。同時我們(men) 的演出還做了很多公益,我們(men) 邀請了很多公益學校(的學生)來觀看我們(men) 的演出。
【解說】《甪端》中呈現的“故宮文物南遷”故事,也讓現場觀眾(zhong) 動容。1933年,故宮博物院為(wei) 了守護珍貴的曆史文物,將故宮部分文物分批運往上海。《甪端》全國巡演上海站的開票時間正是為(wei) 了紀念“故宮文物南遷”的上海之旅。據悉,該劇還將沿著文物南遷路線,前往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安徽大劇院、陝西大劇院等。
【同期】《甪端》總策劃 閆宏斌
希望讓更多的孩子們(men) 走進劇場,來了解故宮,了解故宮的文物,了解我們(men) 文博典守者們(men) 的工作的情況。我覺得也是一種傳(chuan) 承,就是在當下弘揚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我們(men) 要從(cong) 娃娃抓起,從(cong) 學生抓起,讓他們(men) 都真正地感受到祖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