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版《牡丹亭》將先後登台鬥豔

發布時間:2023-03-06 15:04:00來源: 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王潤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明代偉(wei) 大戲劇家湯顯祖的經典名劇《牡丹亭》,是我國戲劇文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3月8日至10日,上海昆劇團將攜唯一複原全本55折《牡丹亭》首度來京;4月18日至20日,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三天九小時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兩(liang) 家國內(nei) 頂尖昆劇團,兩(liang) 版不同風格的製作,同樣是陣容強大、規模恢宏,兩(liang) 版全本《牡丹亭》北京舞台爭(zheng) 奇鬥豔,令無數戲迷翹首期待,彰顯演藝之都深厚的文化底蘊。

  上昆

  會(hui) 聚頂級團隊“五班三代”參演

  上海昆劇團重磅推出的唯一複原全本55折《牡丹亭》首度來京,作為(wei) 文旅部主辦的“新時代舞台藝術優(you) 秀劇目展演”晉京展演劇目,在中央歌劇院連演三天。

  上海昆劇團建團45年來,對昆劇《牡丹亭》的修改提高與(yu) 演繹曾有十餘(yu) 次之多,憑借不同演員各具特色的多版本藝術呈現,在國內(nei) 外戲劇舞台上享有盛譽。此次全本《牡丹亭》創排凝聚著上昆幾代人的心願,會(hui) 聚業(ye) 內(nei) 頂級專(zhuan) 家團隊和主創團隊,更為(wei) 當下一批行當齊全、文武兼備的優(you) 秀青年人才提供了舞台實踐機會(hui) 。

  上昆特邀著名戲劇導演郭小男擔綱本劇導演,並在已故著名劇作家王仁傑劇本縮編的基礎上,親(qin) 自參與(yu) 本次全本《牡丹亭》的劇本縮編工作;特邀嶽美緹、蔡正仁、張靜嫻、計鎮華、劉異龍、張銘榮、李小平等著名昆劇藝術家傳(chuan) 承指導;已故著名作曲辛清華、著名作曲周雪華、已故國家一級作曲李樑擔任唱腔音樂(le) 設計,國家一級舞美設計黃海威擔任舞美設計。上昆“五班三代”的強大陣容參與(yu) 演出。“昆四班”羅晨雪、胡維露挑梁全本“杜麗(li) 娘”和“柳夢梅”;“昆三班”梅花獎得主吳雙在劇中分別飾演“判官”和“完顏亮”;上昆所有優(you) 秀青年演員全程參與(yu) 55折全本的創演。

  在風格特色上,上昆全本《牡丹亭》吸納當代藝術元素,導演堅持“舊中見新、新中有根”的創作理念,結合昆曲本體(ti) 與(yu) 現代審美,以全新視野對傳(chuan) 統經典進行重新創作,實現對傳(chuan) 統經典的繼承與(yu) 創新。舞台呈現結合宋明曆史文化和美學特征,將詩化境界和場景充分融合。將傳(chuan) 統戲曲的身段程式、誇張表演、科諢武戲等表現手段熔為(wei) 一爐,以虛幻朦朧、詩意唯美的舞台氛圍,典雅端莊、妍麗(li) 明亮的演出氣質,再現湯翁藝術精神和東(dong) 方式奇幻“愛情神話”。

  同時,該劇將杜麗(li) 娘和柳夢梅的生死愛情放在更為(wei) 廣闊的時代背景下展現,社會(hui) 現實成為(wei) 貫穿全劇的副線,愛情、理想與(yu) 社會(hui) 的聯係與(yu) 碰撞,提升了作品的社會(hui) 意義(yi) 和現實意義(yi) 。原著每出戲結尾的集唐詩,也通過劇中人物首次呈現在舞台上,不僅(jin) 做到對原著精神的完整解讀,也體(ti) 現了新穎別致的舞台樣式和藝術表達。

  郭小男導演認為(wei) ,“要不斷開掘作品的文化內(nei) 涵,深入探究作品的精神內(nei) 涵,是我們(men) 這代人重要的文化使命。不偏頗、不簡化、不丟(diu) 失原著文脈,保留和發掘作品中彌足珍貴的價(jia) 值體(ti) 係,忠於(yu) 原著精神,創新表現形式,讓全本《牡丹亭》通過本次創排獲得正本清源式的回歸與(yu) 重塑,使之更為(wei) 持久地表達和弘揚原著的精神內(nei) 涵與(yu) 價(jia) 值意義(yi) 。”

  上海昆劇團團長穀好好表示:“演繹全本《牡丹亭》是一次浩大的藝術工程,凝聚著上昆幾代人對昆劇事業(ye) 的執著和熱愛,也是我們(men) 每一個(ge) 昆曲人的守望和夢想,其價(jia) 值意義(yi) 遠超出創排一出戲、一部古典名著的意義(yi) 本身,是一次超越性的回歸與(yu) 創造。”

  蘇昆

  青春版再度登台 兩(liang) 主演日臻成熟

  4月18日至20日,由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製作演出的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作為(wei) “第七屆天橋華人春天藝術節”重磅劇目,將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連演三天九小時,這也是青春版《牡丹亭》時隔多年後再次登上北京舞台。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昆曲藝術評為(wei) “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chan) 代表作”,作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瑰寶的昆曲在世界範圍內(nei) 得到了認可和肯定。2003年,著名作家白先勇與(yu)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攜手海峽兩(liang) 岸文化、戲曲精英,共同打造青春版《牡丹亭》。該劇在全國甚至全球巡演,引起轟動。時至今日,已經演出了四百多場的青春版《牡丹亭》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2023年,青春版《牡丹亭》將在全國16個(ge) 城市上演33場。

  自稱“昆曲義(yi) 工”的85歲的白先勇仍然關(guan) 切著這部心血之作,他認為(wei) ,中國文化經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21世紀麵臨(lin) 的大問題就是怎樣把傳(chuan) 統和現代結合起來,讓我們(men) 的古老文化在世界舞台上重放光芒。“我們(men) 製作昆曲,把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結合,想要探討的就是怎樣讓它再產(chan) 生意義(yi) ,怎樣再感動年輕的觀眾(zhong) 。我們(men) 中國文化走向何處,如何自處?”他表示,“我們(men) 有個(ge) 大原則,尊重古典,但不因循古典,利用現代,但不濫用現代。我們(men) 很謹慎,不能亂(luan) 用現代的東(dong) 西,但是一定要保持在傳(chuan) 統的基本基礎上麵,把現代的元素很謹慎地加入到裏麵去。”

  當年,白先勇召集了台灣5位專(zhuan) 家,對劇本精心打磨5個(ge) 月,隻刪不改,從(cong) 全本55折中精選出了27折,分成《夢中情》《人鬼情》《人間情》三本,對冷戲、熱戲、明戲、對子戲、獨角戲的分配,都經過了仔細考慮。還邀請了張繼青、汪世瑜兩(liang) 位大師手把手訓練蘇昆的青年演員,使俞玖林和沈豐(feng) 英“脫胎換骨”,成為(wei) 一鳴驚人的新秀名角。

  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時全部由年輕演員擔綱演出,滿台都洋溢著符合原著的青春氣息。這源於(yu) 白先勇先生獨具一格的創意,他希望吸引更多青年人熱愛古老的昆曲藝術,了解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對於(yu) “青春版”,白先勇的解釋是:“第一,我相信昆曲雖然是一個(ge) 古老的劇種,但它有很強韌的生命力,所以我們(men) 要把昆曲的青春生命召喚回來。第二,因為(wei) 《牡丹亭》本身就是歌頌青春、歌頌愛情、歌頌生命的一部戲。女主角16歲,男主角20歲,做了一場那麽(me) 美的夢,夢中相會(hui) ,完全是青春之歌。年輕人看了可以認同,中老年觀眾(zhong) 看了也可以回憶,因為(wei) 每個(ge) 人都青春過。”

  如今,已經演了二十年、四百多場《牡丹亭》的俞玖林和沈豐(feng) 英將再次來京,繼續演繹柳夢梅和杜麗(li) 娘的傳(chuan) 世深情。白先勇表示:“現在這些演員們(men) 剛剛四十出頭,是最好最成熟的時候。對人生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對人物的理解和處理,也在不斷進步。我希望他們(men) 還可以演下去,同時我覺得也要培養(yang) 新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員,希望它能夠被傳(chuan) 承下去。”

  (《北京日報》 2023年03月06日 第16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