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實融合”賦能下 交通強國建設再提速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對於(yu) 正在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汽車及交通運輸業(ye) 來說,如何用好“數實融合”,將是很長一段時間的重要課題。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誌遠/攝
即便是看似簡單的個(ge) 人日常出行場景,在信息共享、數字化的推動下,在“數實融合”的賦能之下,也會(hui) 發生質變,帶來新的市場機遇。在北京的MaaS模式中,人們(men) 可通過App查詢北京地鐵各線路車廂內(nei) 的擁擠程度,從(cong) 而合理規劃出行時間。
每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所製定的發展目標、傳(chuan) 遞的經濟發展信號,都會(hui) 受到社會(hui) 各界的關(guan) 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出,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
在中國汽車工業(ye) 谘詢委員會(hui) 主任安慶衡看來,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和中小企業(ye) 數字化轉型,著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的核心內(nei) 涵,當然也包括汽車及交通運輸業(ye) 的數字化轉型。
近5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汽車及交通運輸業(ye) 正從(cong) 傳(chuan) 統工業(ye) 時代向數字經濟時代邁進,產(chan) 品形態、用戶需求和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都已發生較大變化。安慶衡認為(wei) ,數字化轉型是汽車及交通運輸業(ye) 順應變化、跟上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升常態化監管水平、支持平台經濟發展”的現實基礎。
伴隨著產(chan) 業(ye) 升級,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推動高質量發展,打造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新優(you) 勢,已成為(wei) 我國交通運輸業(ye) 發展的重要課題。
“數實融合”推進交通業(ye) 高質量發展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而此前製定的《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曾提出,要強化前沿關(guan) 鍵科技研發,大力發展智慧交通,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超級計算等新技術和交通行業(ye) 的深度融合,推進數據資源賦能交通發展。
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數字技術”等關(guan) 鍵詞屢屢被提出,以及新基建的全麵鋪開,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智慧高速、軌道、民航等各領域都呈現出深度“數實融合”的發展態勢。互聯網+、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創新發展,讓數字經濟全方位、多層次地嵌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中。
事實上,得益於(yu) 一係列政策賦能和技術創新,交通運輸業(ye) 與(yu) 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的融合速度正持續加快。有分析認為(wei) ,我國交通運輸領域的一些子行業(ye) 在數字交通建設上已走在世界前列,下一步應該按照加快“數實融合”建設來做文章。
交通運輸部管理幹部學院教授張柱庭表示,交通、網絡、數字三者是並存且互為(wei) 組成的。在他看來,網絡不等於(yu) 數字,網絡是數字中國當中的一個(ge) 技術。而在物流全程數字化、治理體(ti) 係現代化與(yu) 數字化出行方麵,有的在落地,有的已經實現,有的還在醞釀中。
“總體(ti) 是向前推進的,但不同地區之間、交通領域的不同子行業(ye) 之間差距很大。這種差距有的是資金問題,有的是技術問題。”張柱庭說。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yu) 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認為(wei) ,發展數字經濟是把握新時代戰略發展高地的重要選擇,數字經濟發展應該著眼於(yu) 實體(ti) 經濟。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已經到了數實深度融合階段,我們(men) 在發展實體(ti) 經濟時應利用好地方優(you) 勢,發展數字產(chan) 業(ye) 集群,建立標杆企業(ye) ,促進實體(ti) 經濟的高質量轉型和發展。”盤和林說。
近年來,我國出台了一係列政策,推動這些新技術與(yu) 交通行業(ye) 深度融合。未來,我國交通出行場景將會(hui) 深度實現數字化,構築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關(guan) 於(yu) 交通運輸與(yu) 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合的思考,張柱庭直言,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出行即服務)作為(wei) 其中的一個(ge) 新途徑,政策上應該進行鼓勵。
據了解,MaaS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14年的芬蘭(lan) 赫爾辛基歐盟智能交通係統大會(hui) 上,隨後迅速成為(wei) 交通領域的熱門議題。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MaaS已被廣泛認為(wei) 是未來城市交通變革的重要探索方向。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研究室主任程世東(dong) 認為(wei) ,科技對於(yu) 交通的改變,主要分兩(liang) 部分:一是讓整個(ge) 係統運行得更加高效,緩解交通擁堵,讓成本更低;二是麵向老百姓實實在在的感受,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智慧交通作為(wei) “數實融合”的典型場景,既是技術創新應用的聚集地,也是民生幸福感的重要支撐。
“科技要讓出行的每一個(ge) 環節改變的更多,但是大交通發展到一個(ge) 新的階段,大家更需要無縫銜接的全鏈條一體(ti) 化出行服務。”程世東(dong) 說。
以聚合模式連接全類生態
根據交通強國的建設要求,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到2050年全麵建成交通強國,實現“人享其行、物優(you) 其流”。作為(wei) 一項長期國家戰略,交通強國的建設也采取了分步驟、試點推進的模式。
在推進過程中,地方、企業(ye) 、高校等廣泛參與(yu) ,推動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其中,阿裏巴巴、百度、華為(wei) 等互聯網科技企業(ye) 都在發揮技術優(you) 勢,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yu) 交通運輸行業(ye) 深度融合,助力交通運輸行業(ye) 數字化發展。
如何打造一體(ti) 化的出行服務平台?高德地圖給出的答案是推行聚合模式。通過聚合模式,一體(ti) 化的出行服務將大大拓展生態的鏈接深度和出行的廣度。
傳(chuan) 統交通運輸行業(ye) 如何在數字時代發揮所長,是推進“數實融合”的關(guan) 鍵。傳(chuan) 統交通運輸企業(ye) 就像老師傅,有運輸組織、車輛和司機管理、安全生產(chan) 等專(zhuan) 業(ye) 能力,在交通產(chan) 業(ye) 中專(zhuan) 業(ye) 耕耘,但卻迫切需要數字化升級。擅長運用數字化新技能的新晉者就像代表著出行新勢力的新師傅。
高德集團董事長俞永福認為(wei) ,交通產(chan) 業(ye) 的“數實融合”有3條路:出行新勢力使用新技能,成了新師傅;老師傅投入長時間自學新技能;老師傅通過與(yu) 有數字化技術的企業(ye) 合作,快速掌握新技能,搭檔形成新組合。
“‘數實融合’更好的選擇可能是第三條路,老師傅搭檔新技能夥(huo) 伴,‘數實融合’之路才能走得更快更遠。”俞永福說。
為(wei) 此,高德地圖將一體(ti) 化出行服務平台建設列為(wei) 2023年一號工程,堅持聚合模式,麵向交通出行的全品類服務和全域企業(ye) 開放地圖導航、技術服務、平台流量等能力。
據了解,該平台是高德地圖參與(yu) 交通強國試點建設工作的階段成果。2021年,交通強國建設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專(zhuan) 項試點工作獲批。其中,高德地圖作為(wei) 試點單位,與(yu)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一起承擔提升綜合交通運輸服務便捷化的試點任務,成為(wei) 第一批參與(yu) 交通強國示範建設的互聯網平台企業(ye) 。
目前,高德一體(ti) 化出行服務平台已通過聚合模式,接入了城市出行和城際出行的全品類服務,包括公交地鐵、出租車、網約車、騎步行、摩托車等城市出行服務,火車、客運、飛機等城際出行服務,以及充電、加油等配套服務。用戶可以查詢實時交通信息、規劃出行路線,也可以使用導航、打車、共享單車等服務,還可以直接購買(mai) 火車票、飛機票等。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7年,高德地圖就在共享出行業(ye) 務首創聚合模式,與(yu) 傳(chuan) 統交通運輸企業(ye) 、巡遊出租汽車企業(ye) 等合作,在行業(ye) 下行周期中,幫助他們(men) 實現了數字化升級,找到了新的業(ye) 務增長點。
據高德數據顯示,聚合模式下,提供打車服務的生態夥(huo) 伴近三年單量複合增速超過100%,已有超100家合作網約車平台月峰值單量超10萬(wan) 。
高德地圖副總裁董振寧告訴記者,高德地圖以科技平台能力與(yu) 老師傅搭檔,是優(you) 勢互補、合作共贏的模式。在聚合模式當中,深耕各類出行服務的老師傅們(men) 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得到定製化的新技能方案。
“一體(ti) 化出行服務平台的成功依賴深度聚合,聚合的終局一定是一體(ti) 化出行服務。”俞永福提到,一體(ti) 化出行服務平台把多種出行方式深度融合,為(wei) 用戶提供了一站式出行入口,減少出行門檻,同時讓提供出行服務的生態進行深度融合,帶動生態共贏,這是聚合模式的重要意義(yi) 。
多方共贏打造可持續發展模式
據了解,在北京的MaaS模式中,政企聯動被認為(wei) 是信息共享、數字化落地的關(guan) 鍵。
以早高峰搭乘公交通勤為(wei) 例,過去人們(men) 平均需要提前15-20分鍾出門,趕到公交站等待公交車。但如今,人們(men) 隻需在出門前通過高德地圖查詢北京MaaS提供的實時公交信息,平均提前5分鍾出門就能趕上公交車到站。此外,人們(men) 還能通過MaaS查詢北京地鐵各線路車廂內(nei) 的擁擠程度,從(cong) 而合理規劃出行時間,實現錯峰出行。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hui) 科技處處長葛昱認為(wei) ,MaaS建設離不開多方合作。“離開了多方共贏的模式,MaaS很難做到可持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讓MaaS模式與(yu) 碳普惠深度結合,為(wei) 交通業(ye) “數實融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2020年9月,北京市交通委員會(hui)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與(yu) 高德地圖攜手,基於(yu) 北京MaaS平台推出了國內(nei) 首個(ge) 綠色出行碳普惠激勵措施。北京市民采用公交、地鐵、自行車、步行等綠色出行方式出行時,利用App進行路徑規劃及導航,出行結束後即可獲得對應的碳能量。
2021年,當該模式積累的碳減排量達到一定規模後,高德地圖與(yu) 相關(guan) 方迅速達成合作,實現全球首筆綠色出行碳普惠減排交易,並將所獲收益全部返還給用戶。
“接下來,還是要在共贏模式上持續下功夫。要統籌政府、企業(ye) 、用戶各方的利益,向公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出行服務,構建一個(ge) 以提升綠色出行比例為(wei) 目標,以平台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行業(ye) 企業(ye) 共同參與(yu) 、政府引導監管、利益分配合理、多方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從(cong) 而真正引導交通行業(ye) 數字發展,實現‘數實融合’。”葛昱總結說。
從(cong) 智能高鐵到自動駕駛汽車,從(cong) 智慧港口到MaaS模式與(yu) 碳普惠……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業(ye) 正在與(yu) 各種新技術進行深度融合。有人說,即便是看似簡單的個(ge) 人日常出行場景,在信息共享、數字化的推動下,在“數實融合”的賦能之下,也會(hui) 發生質變,帶來新的市場機遇。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王誌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