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跨界匹配資源!廣東茂名開了一場農業產業聚智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張敏學 石紫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林潔)日前,在廣東(dong) 省茂名市茂南區袂花鎮北鬥村廣州國家農(nong) 業(ye) 科創中心粵西研究院,一場別開生麵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專(zhuan) 家顧問聚智會(hui) 在這裏進行。來自國家、省屬37個(ge) 科研機構的產(chan) 業(ye) 首席、知名學者、企業(ye) 獨董,以及14家國有企業(ye) 、上市公司的技術骨幹人員近100人參加了大會(hui) 。
大會(hui) 圍繞“科創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主題進行了長達5個(ge) 小時的討論,不僅(jin) 跨界進行了農(nong) 、工、貿資源鏈接和要素匹配,會(hui) 後還把6大類項目分組分工、落地執行。如中山大學教授蘇薇薇牽頭,華南國家植物園、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加工所、廣東(dong) 省中藥所、廣西藥用植物園等分工,依托廣墾集團化州基地,全麵啟動“化橘紅”全鏈技術集成和產(chan) 業(ye) 化升級工作;中國水科院珠江所研究員牟希東(dong) 牽頭,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dong) 海洋大學等分工,共同承擔廣州市從(cong) 化區鼇頭鎮名優(you) 新奇特水產(chan) 引種和產(chan) 業(ye) 培育工作。
會(hui) 上,廣州國家農(nong) 業(ye) 科創中心主任、廣東(dong) 省博士團團長劉玉濤研究員表示,高質量發展的內(nei) 涵包括“種業(ye) 定製化、過程標準化、生產(chan) 機械化、產(chan) 品多維化、管理信息化”,要實現這“五化”,必須把單獨專(zhuan) 家的“珠子”手拉手鏈接成專(zhuan) 家團“鏈子”,像“木桶理論”一樣,每個(ge) 板都加長加固,才能為(wei) 產(chan) 業(ye) 全鏈提升、高質量發展閉環賦能。
廣東(dong) 石油化工學院副校長周如金教授說,參會(hui) 人員有16大類的“泛農(nong) 業(ye) ”產(chan) 加銷專(zhuan) 家,涵蓋了農(nong) 業(ye) 良地、良種、良法、良具、良品、良製全鏈條,很多都是業(ye) 界大咖,也是鏈接高端專(zhuan) 家(平台)的一個(ge) 機遇。大北農(nong) 集團首席顧問葉元林教授建議,以茂名為(wei) 代表的粵西地區很好地保留了“高涼府”粑、籺、粉等米製品文化,應該在全國構建“加工型”專(zhuan) 用大米生產(chan) 基地,為(wei) 粑、籺定製專(zhuan) 用大米。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設施所所長張長遠研究員提到,茂名是南菜北運的大基地,在“吃挑”時代到來之際,應該未雨綢繆培育一些名優(you) 新奇特的蔬菜新品。廣東(dong) 省農(nong) 科院農(nong) 業(ye) 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王誌林研究員稱,本次大會(hui) 讓他與(yu) 其他科研單位“連上了電”,一舉(ju) 多得。
劉玉濤說,組織聚智會(hui) 的目的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做出範例。規劃、建設、運營一體(ti) 化,廣州國家農(nong) 業(ye) 科創中心既是“媒婆”,也是“保姆”,將提供全程的第三方服務。
據了解,從(cong) 3月7日開始,首批擬啟動的“加工型專(zhuan) 用米”“特色水產(chan) ”“定製蔬菜”等6大類項目直接開始點對點選地、配品種工作。3月10日,國家南藥科技創新聯盟設定的熱帶亞(ya) 熱帶道地藥材“引種保種”項目將在茂名市北鬥村開工。劉玉濤表示,這種“政府+專(zhuan) 家+企業(ye) ”三位一體(ti) 融合模式,將為(wei) 茂名農(nong) 業(ye) 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活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