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親筆批示,習近平反複強調,這一經驗為何重要?
近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hui) 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圍繞高質量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nei) 部矛盾機製,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
楓橋經驗,是指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縣(現諸暨市)楓橋鎮幹部群眾(zhong) 創造的“發動和依靠群眾(zhong) ,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jue) ,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經驗。1963年,毛澤東(dong) 同誌親(qin) 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從(cong) 此,“楓橋經驗”成為(wei) 全國政法戰線的一麵旗幟。從(cong) 1963年至2023年,“楓橋經驗”已傳(chuan) 承60載。這一經驗有何重要意義(yi) ?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習(xi) 近平高度重視繼承和創新“楓橋經驗”
習(xi) 近平一貫高度重視“楓橋經驗”的重要作用。早在20年前,時任浙江省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在浙江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批示“楓橋經驗”40周年大會(hui) 上明確提出,要牢固樹立“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的政治意識,充分珍惜“楓橋經驗”,大力推廣“楓橋經驗”,不斷創新“楓橋經驗”,切實維護社會(hui) 穩定。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在紀念毛澤東(dong) 同誌批示“楓橋經驗”50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就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楓橋經驗”的重大意義(yi) ,發揚優(you) 良作風,適應時代要求,創新群眾(zhong) 工作方法,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jue) 涉及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矛盾和問題,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展好,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堅持好、貫徹好。
2013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中央農(nong) 村工作會(hui) 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重視化解農(nong) 村社會(hui) 矛盾,確保農(nong) 村社會(hui) 穩定有序。提高預防化解社會(hui) 矛盾水平,要從(cong) 完善政策、健全體(ti) 係、落實責任、創新機製等方麵入手,及時反映和協調農(nong) 民各方麵利益訴求,處理好政府和群眾(zhong) 利益關(guan) 係,從(cong) 源頭上預防減少社會(hui) 矛盾,做好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做到發現在早、防範在先、處置在小,防止碰頭疊加、蔓延升級。要學習(xi) 和推廣“楓橋經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2021年第5期《求是》雜誌發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為(wei)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重要文章。文章指出,要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完善預防性法律製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hui) 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更加重視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層的作用,推進市域社會(hui) 治理現代化,促進社會(hui) 和諧穩定。
此外,2019年1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專(zhuan) 題研討班開班式上、5月在全國公安工作會(hui) 議上,2020年1月在雲(yun) 南考察調研時、4月在陝西考察時以及9月在基層代表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都強調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城鄉(xiang) 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hui) 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hui) 穩定。
“楓橋經驗”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基層治理的寶貴經驗
基層是社會(hui) 治理的最前沿,基層治理事關(guan) 人民群眾(zhong) 的切身利益。60年來,“楓橋經驗”逐漸形成三個(ge) 典型經驗:一是“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二是熱情幫扶刑滿釋放人員;三是構建並創新外來務工人員管理新模式。如今,“楓橋經驗”已成為(wei) 全國政法戰線的一個(ge) 典型,並得到不斷發展,成為(wei) 新時期把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的典範。
首先,“楓橋經驗”的內(nei) 涵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過程中得到持續發展。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楓橋經驗”經曆了從(cong) 產(chan) 生到發展、從(cong) 地方性到全國性、從(cong) 糾紛化解經驗到基層治理經驗的華麗(li) 轉變。與(yu) 此同時,時代也賦予“楓橋經驗”更多內(nei) 涵,實現了理論躍升。“楓橋經驗”每個(ge) 階段的躍升都是總結、吸納、融合了具體(ti) 的社情、民情,以及適應了矛盾糾紛化解、社會(hui) 治理所麵臨(lin) 的持續變化,在秉持“楓橋經驗”核心價(jia) 值前提下,不斷結合各個(ge) 時期社會(hui) 基本形態、實際需求和現實矛盾進行調整、優(you) 化、創新,塑造出能夠回應特定時期問題的現代化治理模式。也可以說,“楓橋經驗”的產(chan) 生、演繹並非自生自發的,而是數十年來數代人貢獻才智、持續創新,以及頂層倡導所共同結合、持續互動的過程。
其次,“楓橋經驗”來自人民群眾(zhong) ,是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在基層工作中的充分體(ti) 現。“楓橋經驗”最初是以浙江諸暨楓橋鎮的特定地方化社會(hui) 治理實踐為(wei) 基礎,逐步產(chan) 生、演變和發展而來的若幹做法,是一種具有鮮明基礎性、地方性的糾紛化解模式。人民群眾(zhong) 是“楓橋經驗”的創造者,“楓橋經驗”充分體(ti) 現了黨(dang) 的群眾(zhong) 路線在地方治安和基層治理中的貫徹和執行。
最後,新時代“楓橋經驗”既繼承弘揚了優(you) 良傳(chuan) 統,又創新豐(feng) 富了新的時代內(nei) 涵。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內(nei) 涵涉及鄉(xiang) 村治理、矛盾糾紛化解等,更強調社會(hui) 服務與(yu) 管理,防範化解社會(hui) 風險。新時代“楓橋經驗”已經從(cong) 過去的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hui) 穩定,發展到今天的“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覆蓋麵拓展到預防化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等各領域的安全風險,成為(wei) 新時代預防化解社會(hui) 風險、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促進社會(hui) 平安和諧的重要法寶。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men) 已經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社會(hui) 正在發生全麵轉型和深刻變化。進入新時代新征程,我們(men) 麵臨(lin) 著超大陌生人群社會(hui) 所帶來的治理新挑戰。個(ge) 人需求呈現多元化與(yu) 複雜化,人與(yu) 人的關(guan) 係變得更為(wei) 抽象和複雜,人際交往的地理空間限製已被根本性突破,人們(men) 即便足不出戶,每時每刻也避免不了與(yu) 陌生人發生各類接觸、聯係。也就是說,當前我們(men) 社會(hui) 的複雜性已經上升到某個(ge) 質變的層麵,熟人社會(hui) 格局早已被打破,由大規模人口流動帶來超大規模陌生人群治理難題,勢必要求社會(hui) 的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有相應的升級。
新時代“楓橋經驗”的主要內(nei) 容是在開展社會(hui) 治理中實行“五個(ge) 堅持”,即堅持黨(dang) 建引領,堅持人民主體(ti) ,堅持“三治融合”,堅持“四防並舉(ju) ”,堅持共建共享。與(yu) “楓橋經驗”產(chan) 生的年代相比,當下中國社會(hui) 結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財、物及信息流通頻繁,社會(hui) 節奏變快,人與(yu) 人的競爭(zheng) 壓力加大,社會(hui) 糾紛矛盾層出不窮,複雜多元,這些都給社會(hui) 治理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在“完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中多次提到“基層”,可見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高度重視。基層是社會(hui) 治理的最前沿,是“中國之治”的根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hui) 治理,最關(guan) 鍵的就是要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最大程度把矛盾風險化解在基層、解決(jue) 在萌芽狀態。
進入數字社會(hui) 時代,各種矛盾呈現出傳(chuan) 播廣、擴散快、化解難度大等特點,產(chan) 生了一係列新型矛盾糾紛,包括網絡域名權屬糾紛、網絡著作權糾紛和繁雜的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網絡產(chan) 品責任糾紛等,以及因為(wei) 個(ge) 體(ti) 隱私、個(ge) 人數據信息泄露所引發的數據權益糾紛,販賣數據信息或者利用個(ge) 體(ti) 數據非法牟利等新型違法犯罪等。數字社會(hui) 所帶來的技術變革、關(guan) 係改變等為(wei) 社會(hui) 治理帶來了全新機遇和全新挑戰,社會(hui) 主體(ti) 在虛、實兩(liang) 個(ge) 空間中不斷切換,客觀上增加了基層社會(hui) 治理難度,帶來了新的不確定因素。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nei) 涵豐(feng) 富、思想深刻,為(wei) 我們(men) 預防化解矛盾風險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目標要求和方法路徑,提供了根本遵循,對我們(men) 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有效預防化解矛盾風險、進一步營造國泰民安的社會(hui) 環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麵對超大陌生人群社會(hui) 和數字社會(hui) 所帶來的雙重治理壓力,要構建聯動融合、開放共治、數據驅動的“互聯網+社會(hui) 治理”新模式,打造“楓橋經驗”升級版,形成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dang) 政動手、依靠群眾(zhong) 、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新的“楓橋經驗”,使“楓橋經驗”成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基層糾紛化解的有效路徑。
(作者為(wei) 上海立信會(hui) 計金融學院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研究分中心研究員,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