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麵推進鄉村振興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wei) 業(ye) ·代表委員之聲】
中國農(nong) 業(ye) 科學院原黨(dang) 組書(shu) 記、研究員張合成委員
保障農(nong) 民種糧收益
強國必先強農(nong) ,農(nong) 強方能國強。保障糧食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頭等大事。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全力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底線。解決(jue) 好誰來種糧、讓農(nong) 民種糧能掙錢等問題,糧食生產(chan) 才有保障。
種糧怎樣才能賺到錢?我們(men) 研究認為(wei) ,比較效益是種糧積極性的原動力、價(jia) 格預期是種糧積極性的牽引力、進口擠壓是種糧積極性的風險源、科技金融營銷是種糧積極性的千斤頂、保護政策是種糧積極性的安全網。政策創設上,要保障農(nong) 民種糧經濟上不吃虧(kui) 、政治上有榮譽、社會(hui) 上受尊重。突出市場決(jue) 定性作用,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信息發布機製,使農(nong) 民了解“春天種啥對、秋天賣啥貴、買(mai) 啥生產(chan) 資料最實惠”,使經營決(jue) 策更透明、安排生產(chan) 有依據、市場價(jia) 格可預期。強化政策工具效率,讓農(nong) 民從(cong) 糧價(jia) 上獲得穩定增收預期、從(cong) 補貼上獲得穩定保障、從(cong) 農(nong) 資成本上獲得實惠的投入預期。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杜誌雄委員
創新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要使“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當前,農(nong) 村地區人口老齡化速度快於(yu) 城鎮地區,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水平不高成為(wei) 製約實現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目標的一大短板。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提升鄉(xiang) 村的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近年來,有關(guan) 部門持續探索解決(jue) 農(nong) 村養(yang) 老難題,出台政策支持並鼓勵各地開展農(nong) 民養(yang) 老服務的實踐探索,形成了日間照料、助餐助潔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居家養(yang) 老模式,受到廣大農(nong) 民認可。
但調研發現,由於(yu) 資金供給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足,出現很多農(nong) 村老人無法享受到養(yang) 老服務,或者已享受到的養(yang) 老服務難以為(wei) 繼等問題。解決(jue) 好這些問題,關(guan) 鍵在於(yu) 創新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籌資機製。要積極探索形成政府財政資金支持、集體(ti) 經濟收益分配資金補貼、社會(hui) 捐助資金補充等多元化投入機製,不斷增強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的財務可持續性,逐步提升農(nong) 村養(yang) 老服務的連續性和共享性,推動農(nong) 村老年人老有所養(yang) 。
東(dong) 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楊曉慧代表
積極做好引智回鄉(xiang)
人才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最關(guan) 鍵、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振興(xing) 是貫徹落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
要實現鄉(xiang) 村振興(xing) 中的人才振興(xing) ,需要做好三方麵工作。要振興(xing) 鄉(xiang) 村基礎教育,培養(yang) 人才。轉變鄉(xiang) 村教育理念,將鄉(xiang) 土文化獨有的內(nei) 涵、特質及魅力融入中小學課堂,培養(yang) 學生鄉(xiang) 土認同感,培養(yang) 適合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人才。要探索新型體(ti) 製機製,吸引人才。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建立完善返鄉(xiang) 創業(ye) 服務平台,對願意回鄉(xiang) 發展的大學畢業(ye) 生、外出經商務工人員等強化教育引導,按照分類發展的思想,從(cong) 生產(chan) 經營、技能帶動、社會(hui) 服務等維度進行本土人才的吸收引進,做好引智回鄉(xiang) 。要營造人才發展環境,留住人才。優(you) 質高效的保障服務是人才振興(xing) 的堅實後盾。著力為(wei) 鄉(xiang) 村人才提供服務,解決(jue) 其生產(chan) 、經營、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的難題,打造靈活、係統、綜合的人才培訓體(ti) 係,助力鄉(xiang) 村人才職業(ye) 技能和創業(ye) 創新素質提升,激活其創造力。
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紮賚特旗烏(wu) 蘭(lan) 牧騎副隊長何買(mai) 拉蘇代表
推動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當前,農(nong) 牧民對農(nong) 閑時間的文化娛樂(le) 生活需求逐漸提升,但欠發達地區的很多農(nong) 村牧區沒有專(zhuan) 業(ye) 、固定的文藝活動場所,文化類公共服務設施設備不夠完善,群眾(zhong) 自發組建的文藝團體(ti) 活動形式單一,得不到專(zhuan) 業(ye) 有效的技術指導,急需進一步強化場地、舞台、技術等保障服務,進一步加大對基層文化事業(ye) 的支持,提升農(nong) 村牧區文化文藝服務水平,促進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
建議試點推行文化產(chan) 業(ye) 特派員製度,對特派員在評優(you) 選先、職稱評聘等方麵予以政策支持,整合適用人才、技術直接對接基層、服務群眾(zhong) 。通過派駐、采風等形式開展音樂(le) 、書(shu) 法、美術、戲曲等文藝幫扶活動,帶領鄉(xiang) 村文體(ti) 團隊提升業(ye) 務技能,培育鄉(xiang) 村演藝隊伍,排練特色作品,補齊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短板。加大對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農(nong) 村文化事業(ye) 及產(chan) 業(ye) 扶持力度,引導社會(hui) 資本投資農(nong) 村文化事業(ye) ,強化基礎設施保障,對有較高社會(hui) 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營利性農(nong) 村文化產(chan) 業(ye) 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和保護。
安徽濉溪縣劉橋鎮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站站長陳影代表
加強鄉(xiang) 村人才培訓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是新時代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的重要任務,要全麵推進產(chan) 業(ye) 、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ge) 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中之重,在發展產(chan) 業(ye) 的過程中,人才起到關(guan) 鍵作用。
目前,優(you) 秀人才缺乏是製約鄉(xiang) 村發展的一大短板。建議加大對基層鎮村幹部的培訓力度,尤其要加強村黨(dang) 組織書(shu) 記和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帶頭人培訓,多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交流學習(xi) ,開闊基層幹部的眼界和思維,提升其服務能力。加大力度培育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農(nong) 村實用人才,壯大農(nong) 業(ye) 科技人員隊伍。建立鄉(xiang) 村振興(xing) 人才平台,探索出台農(nong) 業(ye) 方麵人才支持政策,實現各類人才互通互動,鼓勵本地涉農(nong) 高校畢業(ye) 生等各類人才返鄉(xiang) 創業(ye) 、吸引外來人才服務本地,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注入活力。
湖北襄陽穀城縣堰河村黨(dang) 委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閔洪豔代表
發揮旅遊帶動作用
鄉(xiang) 村旅遊是輻射帶動力強、參與(yu) 麵廣的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增加集體(ti) 經濟收入的有效路徑。在實踐中,一些地方出現基礎設施跟不上、旅遊產(chan) 品單一、經營理念較為(wei) 傳(chuan) 統等問題。為(wei) 充分發揮好鄉(xiang) 村旅遊的產(chan) 業(ye) 帶動作用,建議加大鄉(xiang) 村旅遊政策支持力度,適度放寬鄉(xiang) 村旅遊項目臨(lin) 時用地審批,出台與(yu) 鄉(xiang) 村旅遊項目相關(guan) 的稅收優(you) 惠政策、貸款貼息政策等,吸引更多社會(hui) 資金。
加大鄉(xiang) 村旅遊的規劃和指導力度,將鄉(xiang) 村旅遊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規劃,避免出現相鄰區域項目雷同、重複建設等現象,對已有一定影響的鄉(xiang) 村旅遊項目進行再培育、再提升,帶動周邊更多地區發展。加大鄉(xiang) 村旅遊人才隊伍培養(yang) 力度,在職業(ye) 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增加專(zhuan) 業(ye) 設置,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業(ye) 補充新鮮血液;加大對原來以務農(nong) 為(wei) 主的鄉(xiang) 村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經營管理理念和能力。
(光明日報記者陳晨、晉浩天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