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填補“視野盲區”,讓校園欺淩不再隱身

發布時間:2023-03-10 15:03: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李丹萍 李悅 記者 沈傑群

  魏子晨(化名)一直在減肥。雖然他說,這是為(wei) 了讓自己變得更好,但朋友們(men) 知道,這與(yu) 他被欺淩的經曆不無關(guan) 係。魏子晨上初中時,體(ti) 重近200斤,很多同學罵他“肥豬”,更有甚者還會(hui) 故意拿煙頭燙他。他害怕極了,不敢反抗,也不敢和老師父母說。久而久之,他變得敏感自卑,花了多年時間才從(cong) 陰影中走出來。就連這段經曆,也是上大學後借著酒勁才首次有勇氣和朋友講出來。

  日前,微博上有人發起投票“你有遭遇過校園欺淩嗎?”截至記者發稿,投票共計1.3萬(wan) 人參與(yu) ,其中選擇“有,親(qin) 身參與(yu) ”的有5415人,“沒有,但有見過身邊同學被欺淩”的有4040人,“可能遭遇過,對欺淩的概念不是很清晰”的有2793人。

  目前,青少年遇見的欺淩問題呈現出哪些現狀?麵對校園欺淩這樣嚴(yan) 重摧殘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烏(wu) 雲(yun) ,家庭、學校、社會(hui) 能做些什麽(me) ?今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期間,關(guan) 於(yu) 青少年校內(nei) 外欺淩問題,一些代表委員予以關(guan) 注,並提出建議。

  欺淩毀掉了他們(men) 的童年甚至人生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以下簡稱“團中央權益部”)部長嶽偉(wei) 表示,經過多部門持續治理,校園欺淩現象得到了有效抑製,但仍要持續加力,絲(si) 毫鬆懈不得。

  嶽偉(wei) 說,聽到很多遭受過欺淩行為(wei) 的成年人感歎:“這事差點毀掉我的童年”。經曆欺淩後,很多人陷入持續的緊張、焦慮、恐懼情緒,導致學習(xi) 成績一落千丈,人生發展軌跡都可能由此改變。同時,“一個(ge) 欺淩者,在傷(shang) 害他人的同時,還有可能帶壞其他同學。”

  吳誌嬌是北京超越青少年社會(hui) 事務所(以下簡稱“事務所”) 社會(hui) 觀護服務部副主任,她所在的事務所曾對接過一起欺淩案件,令她印象深刻。“由於(yu) 情感糾紛,男女雙方集結十餘(yu) 名未成年人在街上‘火拚’。當時有人的衣服被扒掉,有人身上見了血。”

  除了暴力、語言侮辱,行為(wei) 和精神的控製與(yu) 折磨,也成為(wei) 欺淩的手段。事務所遇到過一個(ge) 孩子,他長期指揮室友買(mai) 東(dong) 西、不睡覺值夜班、強迫他人吃泡麵一直到吐……

  湖北省心理衛生協會(hui) 理事賈洪武也曾遇到過這類現象,有學生被逼迫扇自己耳光,學狗叫等。

  賈洪武認為(wei) ,對於(yu) 被欺淩者,他們(men) 不但身體(ti) 可能會(hui) 受到實質性的傷(shang) 害,也容易感到自卑。賈洪武表示,因為(wei) 長期被欺淩,有一部分人對未來失去憧憬,逃避上學,和人交往也缺乏信心,甚至可能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賈洪武接觸過一個(ge) 被欺淩的孩子。“他總被別人打,很痛苦,有一天花錢找了校外的人去打欺負他的人”。未曾想,校外的人失手將欺淩者打死了,被判刑,而這位被欺淩的孩子由於(yu) 未滿14歲,判為(wei) 社區矯正。

  賈洪武指出,對於(yu) 那些施暴的欺淩者而言,他們(men) 雖然可能在短時間內(nei) 獲得快感,但在成年之後,有些人也許會(hui) 對曾經做過的事情感到懊悔;有的人由於(yu) 欺淩,沒有專(zhuan) 注學業(ye) ,甚至被公檢法機關(guan) 打擊,前途受損;還有些人的欺淩行為(wei) 沒有被及時發現,嚐到了甜頭,日後容易走向灰色的行業(ye) 。

  欺淩行為(wei) 足以毀滅一個(ge) 人的童年乃至他(她)的人生。

  嶽偉(wei) 表示,解決(jue) 欺淩問題需要社會(hui) 給予更大力度的關(guan) 注、支持,要強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的各方責任,同時還要重視對受害者的心理撫慰和後期保護。

  不易察覺的“欺淩”與(yu) 次生災害

  當下,青少年欺淩問題的一大棘手之處在於(yu) :欺淩行為(wei) 正在躲開管理較為(wei) 嚴(yan) 格的校園,以一些“不易察覺”的新方式在暗處滋生。這類藏匿於(yu) “視野盲區”的欺淩,讓受害者很難在第一時間得到幫助和支援。

  未成年人生活中的隱形“欺淩”難以被及時察覺,其中會(hui) 主動報告、反映欺淩經曆的更少,這為(wei) 遏製校外欺淩提出難題。

  “不是所有人都能意識到自己被欺淩。”吳誌嬌認為(wei) ,很多言語暴力和行為(wei) ,不如肢體(ti) 衝(chong) 突明顯,容易被學生、家長和老師忽視。很多孩子在遭遇欺淩後,總會(hui) 不自覺地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思考對方的錯誤,也使得欺淩不易被發現。

  某一次,一位初中生的父母找賈洪武尋求幫助。他們(men) 說,孩子不愛上學,還經常亂(luan) 花錢。在一個(ge) 普通中學生每月幾百元開銷的情況下,孩子每月要花兩(liang) 千塊。在谘詢過程中,賈洪武發現這個(ge) 孩子總是頻繁請客,孩子回答,這是因為(wei) 學校有一夥(huo) 人經常打他,他沒有辦法隻能花錢保平安。從(cong) 表麵上看,這個(ge) 學生厭學、不懂得理性消費,實則這是校園欺淩的問題。

  “很多人不認為(wei) 自己的心理狀況和欺淩有關(guan) ,其實他們(men) 之間是有直接關(guan) 係的。”賈洪武說。

  嶽偉(wei) 觀察到,網絡上有些學生欺淩視頻被大肆傳(chuan) 播,這種“次生災害”亦帶來隱性危害:不僅(jin) 會(hui) 對受害人造成二次傷(shang) 害,還容易引發青少年受眾(zhong) 模仿。同時,視頻暴露了受害人信息,不僅(jin) 侵犯未成年人隱私權,給受害人社會(hui) 融入也帶來了風險,很可能導致受害人成為(wei) 公開的、被廣泛知曉的、帶標簽的、特別的個(ge) 體(ti) 。

  全國政協委員、山東(dong) 省青聯副主席魏新長期關(guan) 注青少年的成長教育。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魏新提交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校外學生欺淩防治的提案》,建議發現、報告、製止校外學生欺淩應給予獎勵激勵。

  “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全社會(hui) 的共同心願。”魏新表示,經過相關(guan) 部門的共同努力,當前校內(nei) 學生欺淩的情況得到有效遏製,但是校外欺淩現象仍時有發生,且部分事件情節惡劣、觸目驚心,嚴(yan) 重挑戰道德底線,引發輿論廣泛關(guan) 注。

  魏新將遏製校外欺淩主要的難點總結為(wei) 三條:一是及時發現幹預難,事件多發於(yu) 出租屋、鄉(xiang) 村田野等地,遠離公眾(zhong) 視野,遠離行政監管;二是有效處置懲戒難,施暴人多未滿14周歲,多數案件以法治教育、家庭教育結案,對施暴人震懾力不足;三是二次傷(shang) 害阻斷難,熱點事件多經網絡傳(chuan) 播發酵,對受害人身心造成再度傷(shang) 害,但貿然刪除容易引發公眾(zhong) 質疑乃至輿論對抗式反彈。

  麵對欺淩陰霾,全社會(hui) 能做些什麽(me)

  麵對青少年校內(nei) 外欺淩問題,社會(hui) 各界必須多管齊下,為(wei) 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近年來,共青團中央權益部重視青少年麵臨(lin) 的“欺淩陰霾”,致力於(yu) 給該群體(ti) 提供心理谘詢、線下幫助等相關(guan) 資源支持,助力未成年人保護。

  遇到欺淩問題的學生,可撥打12355熱線求助。12355青少年服務台會(hui) 邀請相關(guan) 心理專(zhuan) 業(ye) 與(yu) 法律專(zhuan) 家,通過校園講座、電台、視頻、推文等對學生進行校園欺淩問題的科普。在接聽熱線發現欺淩事件後,12355會(hui) 通知學校,有必要時也會(hui) 聯係12355律師團隊協助處理,給欺淩者震懾,給被欺淩者支持。

  由於(yu) 隻有少數學生會(hui) 主動說明自己被欺淩,“你是否遭遇過欺淩”被列為(wei) 12355接線員和心理谘詢師信息收集的必要選項,在谘詢的前中後期多次提問確認。

  據今年兩(liang) 會(hui) “兩(liang) 高”工作報告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1萬(wan) 名法院幹警和3.9萬(wan) 名檢察官在中小學擔任法治副校長,成為(wei) 開展未成年人保護和法治教育的重要力量。2021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共青團中央聯合下發《關(guan) 於(yu) 開展全國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hui) 支持體(ti) 係示範建設的通知》,在全國80個(ge) 地區共同開展未成年人檢察社會(hui) 支持體(ti) 係示範建設工作,培育一批社區司法社工,參與(yu) 到涉罪未成年人的觀護幫教中。一些行為(wei) 較為(wei) 惡劣的未成年欺淩者,還被送到專(zhuan) 門學校進行矯治教育。

  雖然已有多項舉(ju) 措,嶽偉(wei) 表示,目前對未成年人欺淩行為(wei) 的預防力度和懲處力度還不夠。“雖然校園欺淩得到一定糾治,但在校內(nei) 產(chan) 生矛盾、去校外報複欺淩的情況仍有很多。未保法規定的強製報告責任落實得還不到位,除了少數成為(wei) 熱點的欺淩事件,最後多數不了了之。”

  麵對校園欺淩,作為(wei) 個(ge) 體(ti) 的學生應該怎麽(me) 辦?

  魏新建議,被欺淩者不要害怕,要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被欺淩時,不要與(yu) 對方發生正麵衝(chong) 突,先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在合適的時間呼救,抓住機會(hui) 逃跑,而後及時報告老師或報警。不要給欺淩者留下好欺負的印象,對欺淩者越縱容越會(hui) 讓自己頻頻受害。

  魏新認為(wei) ,很多欺淩者在初期的行為(wei) 不會(hui) 特別嚴(yan) 重,但如果他的行為(wei) 沒有得到有效的幹預,積少成多,日後很可能會(hui) 走向犯罪的道路。

  立足於(yu) 現有的法律政策,魏新就進一步加強校外學生欺淩防治工作建議,支持引領社會(hui) 力量承擔發現報告職責。“及早發現、提前製止校外學生欺淩,是防治工作最優(you) 局麵。充分整合凝聚社會(hui) 力量,填補校園外‘視野盲區’是當務之急。”

  魏新建議,教育、公安部門延展工作觸角,廣泛聯係吸納“五老”、社區工作者以及快遞員、外賣員等群體(ti) 為(wei) 安全守護員,支持其報告可能異常情況或阻止欺淩行徑,並建議宣傳(chuan) 、公安、教育部門對發現、報告、製止校外學生欺淩的個(ge) 人予以機製化的榮譽激勵和財物獎勵,發揮正向引領作用。

  魏新表示,要規範專(zhuan) 門矯治機製並推動其發揮實效。針對低齡未成年人實施欺淩的行為(wei) ,建議教育部門切實承擔起專(zhuan) 門學校牽頭管理職責,會(hui) 同公安部門細化明確適用專(zhuan) 門矯治的校外欺淩情形,提煉發布可複製的典型案例,在法律框架內(nei) 確保專(zhuan) 門矯治機製落地落實。針對不適用專(zhuan) 門矯治但情形較為(wei) 嚴(yan) 重的欺淩行徑,在家庭教育、法治教育外,細化明確更加具有懲戒意義(yi) 的措施。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